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日落西邊,月出東山」》
這一觀點,作為地緣優勢,被日本據為所有,國旗上有旭日,海軍旗是太陽旗;日本曾稱西邊的中國是落後的;因此,日本要「脱亞入歐」,要奔向亞洲的更西方,跳過中亞、西亞,投入真正的西方歐洲。
然而,地球是扁圓形的;歐洲的更西方是米洲新大陸,當然那是大航海探險的時代,歐洲人對地理的認識擴大之後,有了較完整的地緣觀點。
台灣總統大選的用語,多了一個熱詞 -「西邊」;這是出自「中國國民黨」的預定總統參選人侯市長的擠出牙縫,脫口而出的創見。這也是他的黨,「中國國民黨」敗出中國,逃到東方的海島台灣後的地理方位的再回首。
以前,「大陸」這一個不知所云的地質學名詞在台灣被轉借為奇怪的政治符號;然而,地球上被稱大陸的地塊多矣!至少,歐洲、米洲、澳洲、非洲、南極洲、都是「大陸」;印度板塊稍小,也算得上「次大陸」。
為何「中國」在台灣被贅稱「中國大陸」,或「大陸」?現在又被以「西邊」代之。沒有「東邊」,何來「西邊」?俺是「台灣郎」,現在被標註為「東邊郎」!跨過「台灣海峽」登陸去「西邊」後,那裡有許多「西邊戰狼」;以前稱為「中國戰狼」,或「共匪」。
台灣與中國,隔著台灣海峽的相對位置,台灣在中國的東方;中國在台灣的西方,這是地緣方位的「相對關係」。侯總統參選人的「中國國民黨」三十年來的自欺欺人玩出一個自困的「騙局」:「一個中國,各自表述」;近年已知道,抱殘守缺再玩「九二共識」的鳥話已沒路可走矣!
那該如何「不稱中國而稱中國」?於是,繼「九二共識」的自欺欺人詐詞之後,「東西相對」的新詞被迫擠出牙縫;浪漫的詩境是以「猶抱琵琶半遮面」自況。
其實,「台灣就是台灣;中國就是中國」;相互尊重,從歷史和法權事實的基礎出發,台灣與中國各為主體,和平共存,能相互合作就是「理想共識」。
若只顧中國的感受而自以為高明地稱中國為「西邊」,而不敢自尊「東邊」的台灣,就淪為不知是啥麼「東西」矣!這也是「中國國民黨」的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