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蛋黃果」》

沒想到!外觀不誘食,渡鳥視而不啄;終於輪到俺來撿食;這就是引進台灣數十年的「蛋黃果樹」。分類上,屬於「山欖科」;原產地在中南米洲;結出的果型,很像故事小說中想像的「仙桃」。

台灣的果農,也以「仙桃果」稱呼;其實,這有誤導認知,被不知者誤以為,與「薔薇科」的桃子、李子、杏子「稱兄道弟」。「薔薇科」的果樹原生地在地理上的溫帶地區;而「仙桃果」或「蛋黃果」,是從「熱帶地區」引進「亞熱帶地區」的台灣。

不論原生地區的不同;「山欖科」的「蛋黃果」,與「薔薇科」的「桃李家族」都在台灣被馴化了;也適應了風土條件,有在地的口感特色。俺的德國友人來台灣商旅,吃過水果後,都讚賞台灣人的農業改良技術,種出的水果口感很好吃。

台灣真是風水寶地!在苦澀被壓抑的歷史中,努力成為有台灣風情特色的自己;果樹和水果,也是相似的融入過程,來到台灣後成為好吃的「台灣水果」。

「蛋黃果」的產期,在每年的四月到十二月;果實的成長很緩慢,手摸的觸感,總是硬硬的!好像尚未成熟,引不起誘食。

最近的「白露節氣」;溫差變化漸大,有利果實的催熟;終於來到落果入網袋的時間。本日上午,俺先拾取落袋的一粒「蛋黃果」來果腹。沒想到!不可有成見!雖然,外觀不誘人,果肉却像栗子,鬆軟甜蜜;吃下一粒的營養和熱量,足夠矣!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