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賊來賊去》

圖片
社會的思想貧乏現象之一,是現實的議題受到特定勢力的引導;其他外圍的勢力和社會大眾,隨後只能跟著起舞、憤慨和無奈。 社會,以三十年為一個世代,其中可以讓幼兒成年,然而,社會上的主導勢力始終圍繞在特定的若干人物和事物,即可顯示:這個社會有結構面的障碍,讓特定勢力可以內外交相賊。 政府的行政不中立,國家的司法不獨立;公權力應該中立公用,却淪為循私行賄和圖利特定勢力。中國政策淪為圖利特定買辦勢力的政策,讓中國誤以為有餵養和恫嚇台灣的籌碼。 政府應該是相對於公民社會的穩定主導力量,却因為官箴敗壞和循私心態而淪為賊窩;内賊外賊經由政策輸贓,司法掩護;末世的施政亂象叢生,政府大失民心,失去存在的正當地位,成為被多數人民鄙視的惡勢力。 人民是社會和國家發展的主流,却因為普遍缺乏主體思想,而成為惡勢力得以欺騙和壓迫的弱勢者。人民不自知主體意義,終淪為被政府視若無睹,敢於賊來賊去。 國家和社會的進步,人民必須先有作為主人的覺悟。

詩人之國筆記 -《雲起雲散》

圖片
自我感覺良好/ 於是,非我不可/ 眾人閃邊去/ 看我拋磚/ 小心被砸!/ 散去的觀眾/ 不是怕死/ 就是心冷/ 豈可拋磚/ 又沒惹你/ 只想保全自己/ 信徒有減無增/ 拋磚的觀世音/ 自身難保的菩薩,苦唸/ 阿彌陀佛/ 雲起雲散/ 莫名奇妙/ 出埸/ 下場/ -《起心動念,浮生如雲》- 相關文章: 哲學人生筆記 -《英雄之理》

詩人之國筆記 -《夜半急雨》

圖片
好似在查緝逃犯/ 急促地來敲門/ 不受歡迎的官警/ 業績的壓力/ 上月才過,上頭不滿意/ 撲空的惡勢力/ 非查緝不可/ 夜半呼呼,再急敲窗户/ 非來不可/ 屋頂,來了不少/ 惡勢力,夙夜匪懈/ 那怕是良民/ 上頭交辦/ 半夜查緝/ 查到睡仙,也好!/ 寒露將至/ -《夜雨擾人好眠,回憶幼年時》-

法哲學筆記 -《法官不語》

圖片
權力,不同於權利;前者是一種委任託付的支配關係。法官有個人的言論權利,但是,法官有審理個案,作出判決的權力;或大法官有解釋法的通案原則,捍衛憲法優位順序下法律的應然與實然的權力;所作的判決和訴之解釋,有支配秩序和方向的效力。 在訴之外,法官不應再有個人意見,以建立法律的客觀和可信。法治國家堅定遵守法官不語的原則,在於法官的心證表述和法律專業見解意見,都已呈現在所審個案的訴之判決書中;或大法官的協同與不同的意見書中。 法官是人,不是神;在實踐法律的理性價值時,必須堅持捍衛"法格"。若訴外再多言,徒增干擾,若再因有司法系統之行政職位的身份,則等同以行政干涉司法,破壞權力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。 法院系統最忌諱上級法院的行政長官以行政指導審判,破壞獨立審判和依法審判的法治國家原則。堅持人格與捍衛法格,是法律人的基本義務;法官是為是非找到通往正義的方向。 德文字義,法官以Richter/Richterin表述其本意,正是對方向(Richtung)的選擇;法格的本質在實踐正義,此為法官的任務,何况是大法官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鳥兒張口》

圖片
口部的動作,反映著心理面對外部現象的感受:對話、反擊或呑下。 對話,必須以思想為後盾,說理、溝通和說服。反擊,是為了撫平自己受到的傷害,使心裡好受些;也就是出一口氣。 呑下,是承認形勢不利於自己,對話無效,反擊無力;只能隱忍,委屈也好,啞口無言,認錯也好,話語停格;讓口部暫時失能,以求免戰和避戰。 口部的生理功能,在呼吸和飲食,却也是禍源:禍從口出。除了呼吸有用之外,多吃、多喝和多話都無益。如此一來,口部只能唱歌勉強有用;只是,若歌聲讓人不敢領教,也是公害之源。 鳥兒張口,也許是與同類在説鳥語對話、反撃或吞下。然而,在人類聽來,却認為是啼唱,増添浪漫的氣氛和想像。 顯然地,依此類推,聽不懂外語,就少了誤解和糾紛。這是世界上外語繁多,語言分歧的原因,也是物種進化的有利結果:語言分化,具有欺敵和保護的功能。 鳥兒張口,有給人類啟示的聯想;看埸合和對象説好話,可以減少敵人。只是,世間常見,話太多,言多必失的人;鸚鵡與人類接近,一起生活久了,容易學舌,以致言多必失,洩漏主人的秘密,成了多話的白目鸚鵡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打倒與倒打》

圖片
法西斯是一種心理素質呈現專制的絕對主義,有文化上的根源。 口號,反映心理的素質和思想的品味;法西斯作為一種絕對主義,是欠缺包容多元思想和相對的價值空間;信仰者只活在自我的絕對空間,對於不同的價值,脱之於口的是"打倒"。對象,當然是敵人和不被認同的價值。 法西斯,存在於政治,也存在於《一神論》的宗教,與其信仰不同者,被視為異端,必求除之而後快。"打倒"是一種虛無的口號,為了擁護自己所支持的人與事而要打倒其他的人與事。 殊不知,施加"打倒"的"作用力",必產生"倒打"的"反作用力"。愚者,常受制於自己的"口號";欲"打倒"却反被"倒打",等於"虛打";口號始終停留在口號,而且還是愚笨的口號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末世結盟》

圖片
結盟,是個體的「擴大」,以實現合作。國家、企業、部落和家族,是最常見的加盟者。「歐盟」,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國家結盟;歐洲歷史上,曾有「漢薩同盟」 (Hansa Teutonica),也是有名的「城邦結盟」,現在已成歷史故事。 結盟,是個體追求認同,以免孤獨;卻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利益合作;然而,很難承受時間的考驗;有成員不堪有名無實,求去之心,終於不可免。「蘇格蘭」在三個多世紀前,與「英格蘭」結盟成為「聯合王國」;但是,許多年來,追求獨立之聲愈來愈強。西班牙的「加泰隆尼亞」,也是相似。 在各項現實利益的計較中,結盟的問題會愈來愈多;成員只能互相精神鼓勵,頻呼團結。人類,是群體的動物,卻也是彼此難以合作的動物。依據「博奕理論」,只有共同感受互利的條件下,不同的個體才有合作的可能;否則,個體存在「囚徒困境」,只能被強者支配。 在一則童話故事中,許多種動物「合作」召開「動物世界和平大會」;鴿子和兔子的代表,提議所有的動物結盟以後,必須「和平相處」;獅子的代表,轉頭問鴿子和兔子:"沒問題的!你們有鋼牙和利爪嗎?"。 一旁的老鷹點頭;嚇壞鴿子和兔子。人類代表作結論說:"大家放心!我們人類一向維護世界和平,所以有獵槍、飛彈和核武。和平之後,人類也可以和各位動物朋友們分享狩獵嗜好。" 不同的個體,若彼此實力相當, 則 結盟不如談個別的議題合作有意義;成員仍有較大的自由空間。不切實際的結盟,在於成員之間的實力不對等;有名無實,形成「寡頭壟斷」。 當前,歐盟的決策是「合議共識決」的制度,卻形成德國和法國先有共識,再主導其他成員國來團結合作。德國和法國相比國力,又以德國較強勢,法國只能表面上交換意見;實際上,是「德國總理」作決定。歐盟,撐大了德國的現實國際地位;私下是德國和法國領導人的私人情誼為合作的基礎。 德國和法國的新領導人就職後,必先到對方國家出訪;其他成員國家感受被矮化的難堪。英國就有求去的動機;其他的成員國只能低聲下氣,等待其他議題出現,再表達不滿或抵制。日積月累,對重大的議題,愈來愈缺乏共識和效率。 當前,國內的「台北市」、「新北市」和「基隆市」的「北北基結盟」,在「杜鵑颱風誤放假」的事件中,就有類似以上所述的問題:「台北市」和「新北市」的首長,以同為「台大校友」,在校即互相認識,從政後交好,卻公私不分,誤了「公共利益」。 私誼,或許有助於溝通,促成合作,卻在事關全國公益的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見微知著》

圖片
"一個舊時代的結束,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",《卡爾•馬克思》的歷史哲學,如此地描述時代的轉折。 舊時代將結束的特徵,是好事和壞事都讓人全然無趣也憤怒,甚至眼不見為淨,無所期待,反正就像"太監想後代,到此為止,沒指望了!" 現代的社會科學,有《技術分析派》,定期地進行民意調查,甚至《大數據分析》,以理解民意分佈和趨勢方向。然而,《技術分析》是可以操縱誘導的,以致出現"看圖說故事"的莫衷一是。 若以哲學的理解來看待事件的現象,目的是要直探事件的本質,以面對事實真相。從哲學的理解看世界、國家和社會的發展,目的在解釋事實的本質。 在舊時代將盡時,大局已失控,形勢的發展已讓自認主流的群體失去信任度和可靠度而不自知,自身依然陥溺在虛假的神話中,悲憤不已。 舊時代的尾聲,更表現在管理大局的政府官僚系統,行事已無心無力,似乎如秋蟬知末日,嗚而無力,終於在冷鋒初臨,消聲匿跡。 現實的情況,正是如此;秋天已過中秋,天災頻至,社會的動能陷入調理無方,應變無能的不知所措困境中。放假與否,交通運籌,敵國霸凌,司法判決都在流失公義價值,只見倉促交差,形同政府失能,虛耗殘餘的委託。 舊時代的結束,不是自知凋零將至,而是時間流失,動能耗竭。只是新時代將呈現的精神和面貌,依然模糊;只有期待...,期待舊時代快結束。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秋風落葉》

圖片
入秋之後,落葉現象很正常;但是,「秋颱」的威力驚人;我的「離樹林」歷經多次強大的風雨,必然不免折損平日用心照護的花草樹木,自是心疼不已,這又奈何!一切的存在或發生的現象,都必然有合理的原因,這也是生命遭遇和起落的必然。 風災過後,我想利用意外的「放假」,儘快地著手清理慘不忍睹的劫後現場。散滿一地的落葉和被強風撕扯的碎葉,有青綠也有枯黃;不禁一笑;真是老少俱往矣!生不逢時,天地同悲,大小葉片落在潮濕地面,實在清掃不易。 欲清理落葉的時機,不宜著急,否則太現實了;至少可稍等放晴後,大地蒸發,乾燥之後,才有利於掃起黏貼在地面的樹葉。何況,平日我只照顧和欣賞樹景的表現;不幸飄落的樹葉,在風災後,就想在短時間內清理,眼不見為淨,依然是只顧大局和景觀的美化;真是看高不見低的現實和世俗。樹葉,散落滿地,難到沒有引人深思的地方? 在日本,有一項值得探討的婚姻晚景的現象:傳統的日本女人,在年輕時,與男人交往,普遍地以結婚為前提。婚後,女人專心在家作「人妻」和「主婦」;平日送丈夫出門上班,自己就在家料理家務,做自己的事,和等待丈夫下班回家。 又因為丈夫是「會社人」,常加班和與同事去「續攤共飲」而晚歸;「人妻」的生活重心,以丈夫的職業生涯為重;經濟來源家用,依賴丈夫的職業收入。長年下來,「主婦」失去自我和自信。 多年之後,丈夫退休,居家而無生活常識,甚至低能無趣,又難忘情「會社人」的資深權威;在家對「老妻主婦」呼來喚去;妻子比以前更不自由和痛苦;又甩不掉「這個煩人」。「老妻」,視退休在家,無能為力的「老夫」為「雨後地上的落葉」,不易處理。於是,「老夫老妻」有相處的困難;有些形同在屋簷下的陌生人。 這種晚景悲劇,是富裕社會中,不勝無奈的淒涼!人生的晚景更需要陽光,即使是夕陽也是無限好的,也有助於照亮所剩不多的未來。 法國古典政治哲學家「托克維勒」(Alexis de Tocqueville) 的名言: 《當過去不再能照亮未來,人心如同行走在黑暗中!》("Alexis de Tocqueville."Quand le passé n'éclaire plus l'avenir, l'esprit marche dans les ténèbres"),也非常切合映照秋風落葉似的「老夫老妻」的人生風景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今天不上班!」》

圖片
「一場颱風,各自放假」;颱風很大,天然災害仍難以估算,政治災難卻已經發生了。原來,長期以來,台灣的人民與政府是欠缺「放假共識」的;也就是,面對「放假」的決定,台灣人民比面對強權中國的壓迫,還缺乏「主體自覺」。 「放假」,是相對於「上班」的選項;二者有辯證的「特殊關係」;最後的目的是一致的,就是為了「上班族」自己的利益。 人群,基本上分為「上班的」和「免上班的」;前者才有「放假」的議題;後者,在前者心中,是天天放假的人群。因此,上班的人群形成了,以「上班看世界」的心態,認為只有「上班的」才是做正事;「上班的」目的在追求成就感,也才是「偉大」的「上班族」,世間的作息以「上班」為準,太陽為上班而升起;公雞也以為太陽是被它喚起來的。 政府的「大頭症官員」,也以為人民都應該是「充分就業」的「上班族」;決策心態就以「上班族」的方便和喜怒為依據。「蛋頭大官」成為「世俗的上帝」,以「上班決策」來決定世界的節奏。 因此,天災或過節前後,「上班族」要上班會生氣,不上班也會生氣。「上班」久了,「上班族」也變笨了;竟然忘了:「自己才是自身的主人」;想上班,就去吧!不想上班,就別去吧!自己看著辦,大不了成為「免上班的」。 「上班」多上一天,或少上半天,颱風或天災、照顧年幼子女或年老的高堂,都只是藉口。何必讓「蛋頭大官」或「小器老闆」,誤以為自己的「放假決定」是天大的恩惠,還斤斤計較半天或一天的。當「免上班的人」,不可以嗎?有得忙呢! 那些,高興或不高興的「上班族」也太沒志氣了,像計較「朝三暮四」或「朝四暮三」的「潑猴群」,不過就是忘了「主體意義」,拿老闆飯碗、看長官臉色的聽候差遣發落,「使命不必達」的「等差」。 使命?誰的使命?Mission Impossible!又不是自己的大事!先顧好自己這尊「大菩薩」,才能「普渡眾生」;面對天災風險,先保住自己的根本,是人性;也才有以後的Mission Possible! 上班與吾?從來不是毛毛的"SOP"可以決定的,而是「主僕關係」。上班不是人生的全部,就算上班到「強制退休」,「年數」,不超過人生的二分之一,「時數」,不過是人生的十分之一;何況,其中還有可能請假、轉業,待業,甚至失業的「不上班」人生。 在古代,只有「店小二夥計」和「朝廷奴才」要上班;「皇上」自己不必上班,反正沒有任期制,卻為了表 「 勤政愛民」,而稱為「上朝」,接受底下的各路奴才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這個月》

圖片
"月",加上"這個"或"那個"的指示代名詞,"月"就不再是單純的地球的鄰居了。然而,"這個月"歷年來總是不平静的,天災人禍較頻繁。 天災,當然是"秋颱"威力的強大,讓"中秋"多了不確定的"系統風險",壓抑了秋天的浪漫。人禍,有很大的部份來自政府的施政不當,推出自以為是的惡整人民的政策,讓人民苦不堪言,形成民怨。 歷史上,在九月,"這個月",而且是在"中秋節"過後,發動突襲的惡政,非"證所税"莫屬,造成股市崩盤,連續十九天的股市無成交量的重挫,不僅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幅地蒸發,投資人蒙受重大損失,政府的既有"證交税"也嚴重地减少,國內的民間消費,企業籌資也明顯地萎縮;國民生產總值也減少了。 此後,"中秋節"是許多台灣人民心中的陰影;中秋過後有變數成了不理性的餘悸。這種現象,究竟是人民不理性, 或 是政府不理性?無論是那一項,都顯示,這是一個不正常的國家,不健康的社會;人民與政府有對立的心結。 人民,無信不立;那一年的"這個月",九月,不堪回首;但是,本年的"這個月",九月,"證所税"政策,依然被政府自己玩殘了;人民、國家和企業全盤皆輸。 國家和社會有歷史的禁忌和傷痛月份,又如何可能有心理素質健康的人民? "這個月",九月,教宗出訪古巴和美國,受到當地人民人山人海地夾道歡迎;教宗本於宗教情懷,欲替天行道,關心弱勢者,奔走化解對立紛爭。天災人禍,人間不平,正是教宗成為救世主的原因。 "這個月"無辜,却有苦難言,非可歸咎;只因為天災人禍多發生在"這個月",九月。還好,月底了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黑色創意》

圖片
中國,一個患了"鴕鳥症"的"小國",最近對台灣人民實行所謂的"卡片式台胞證"入境中國的措施。 漢字"縮語"的"會意"功能,讓這項"新制",發揮中國式的"鴕鳥創意";在入境管理上,以通關便利行政治上對台灣人民在"入境中國"時的"中國化";也就是"內國化"台灣人民的"國籍歸屬"。 這張入境卡被我稱為《卡台卡》,是中國的主權國家的"內國化"的單方面行為,用以"卡住台灣"。台灣人民視其為外國的主權國家行為;但是,《卡台卡》有意義嗎? 這個世界上,有許多個國家,而且仍然在增加之中;中國只是其中之一。台灣是有"外向型"的地緣,四面環海的"海洋國家",不是"陸封型"的內陸國家;因此,得以在面向中國之外,仍有面向世界其他國家和方向的選擇。 對於"必須"或者"想要"前去中國的台灣人民,將這張"卡台卡"視為單純的"旅行悠遊卡",或一般商業消費上的"多次入場門票"即可;類似兑換和持有"人民幣"鈔票,只是作為交易使用的工具。 政治上,任何一個國家,對域外來者的"內國化"的政治基礎,在於這個國家對外來者的實質管理,僅限於有效統治領土的範圍。現實上,中國最多也只能在其內國埸域展現精神上的勝利,聊以自我安慰。對有效場域外的領土有併吞的野心,這才是中國對台灣政策的本質。 台灣,依自身現在的國號和憲法,不也是虛幻地宣示,擁有包括中國、蒙古等五個獨立國家的領土主權;目前至少與十三個國家,有國界、島嶼領土的爭議,這些主張,對自己的人民有意義嗎?"駝鳥國家"精神勝利的自慰和掩耳盗鈴的"帝國主義"意淫而已。 萬變不離其宗,中國想圖謀便利或讓利,台灣人民就不必客氣地笑納吧!《卡台卡》是中國自認高明的對台政策,却有政治上的反效果,欲速不達,反而更鞏固了台灣不屬於中國的國際法的事實基礎。另一方面,中國將自身長期強化的國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花前月下》

圖片
皓月當空,明月幾時?今夕何夕?就在中秋前夕,天氣預報,將有颳風來團圓,可能嚇跑圓月。夜裡,我走出書房,為皎白圓月的星空預先留影。月圓過後,又如何? 天有不測風雲,月有陰晴圓缺,情海生變,月過中秋,"失望"而已。詩人好打謎語,初一為"朔",十五為"望";每逢朔望",向佛上寺,求神拜廟,人心但求生生世世圓滿。然而,事多與願違,有情人多難成眷屬;成眷屬者,也罷!相愛容易相處難,多以失望收場。 英國有"狼人"傳説;若有人在荒野遭"狼吻",則每逢"月圓",此人之外型突變,全身長毛,口中長出狼牙,出來噬血,找人贈送"狼吻";月圓過後,"狼人"回復為"良人",仍與"愛人"共枕。此類神奇怪談頗有現實的隱喻。 自古,即有"良人者,終生依靠者也!";在現代,所指涉的,是"與狼共舞"的不幸婚姻。世事總難圓,不幸的源頭,在於那一輪圓月,讓有情男女誤以為月圓人當圓,殊不知,月圓乃是"失望"的前夕;月到十六,"望"有餘存,却漸失圓月,故謎底以"失望",註解"月過十五"之謎。 月之圓缺,用以隱喻人生得失;每當舉頭望明月,不妨順道洗耳恭聽,花前月下,有情人動情激素增加,身心理智都容易失控;男女"狼人"正沉醉在甜言蜜語中,而且還胡亂開"空頭芭啦"支票,甚至鬧出人命,還恕不負責;這才是日後讓人"失望"的主要原因。

園藝生活筆記-《春花秋月》

圖片
"春花秋月何時了,往事知多少?小樓昨夜又東風,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。 雕欄玉砌應猶在,只 是 朱顔改。問君能有幾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。"     -《虞美人. 李煜》 這首宋詞出自亡國之君《南唐李後主》;他自己的命運也是因為歌舞伎為他演唱這首思念故國景物的詞曲,而以悲劇收場;被他所歸順的主子《宋國》的《太宗》下令毒害。 春天是生命的盛始期,秋天是生命的衰始期;詩哲《泰戈爾》也曾寫下"生如夏花之燦爛,死如秋葉之靜美"的詩句。生與死是生命的起伏;在過程中各有不同的姿色和遭遇。 生命始於春,成於夏,收於秋,伏於冬。時序上,秋天雖然是豐收的季節,却也是進入休養備冬,生息等待來春再復生機。 《李煜》的這首詞,以亡國之君的身份寫情描景,盡是往昔的故國,自己當時也已是風華不再的《李後主》。春花已成只堪追憶的美景,《李後主》自身的處境遭遇却已如在秋冬,面向的是身不由己的不測險惡。 《李後主》,因為這一首思念故國的詞曲而橫遭毒害,對映秋月在美滿之後,逐漸失望,反而是更見歷史上的亡國之君,無不是以淒涼的悲劇收埸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人和論》

圖片
得道多助,出外靠朋友;似乎是老生常談,有些江湖行走,道上人物的風格。 在人群社會中,要守住自己的價值或利益,與人交往,有來有往,彼此互相牽成,也就是《助益關係》,確實是成就心願的必要方法。 如果自我要求,行君子古風,則群而不黨,比較對得起自己,却可能不夠人和。畢竟曲高和寡,以別人來牽就自己的原則和信念、企圖,未免太自私了;也就是犧牲道友,保全自己,君子羞此作為。 最近,國內外各有相關案例,引人省思: 發生在國外的案例,是德國總理《梅克爾》大方地擁抱湧入歐盟,主要目的地是德國的難民,如此,引來一些強烈反對的阻力,其中匈牙利的總理《奧斑》,堅持拒絕接受難民不斷地湧入匈牙利。 進而,他怪罪德國將自身的價值信念所引發的各項難民危機,外溢到鄰國,而斥責《梅克爾》所實行的難民政策,是《道德帝國主義》。如此一來,《歐盟》的內部,分歧擴大了,以往以理想共勉的友好氣氛消失了;也無助於化解原來的難民危機。 發生在國內的案例,是當前《執政黨》的兩位權傾一時的權貴,一男一女,前者陷入與最高權力者的《特殊性關係》傳聞的自我辯白的不堪窘境。後者,即使已被提名為《總統候選人》,却面臨已嚇跑自己戰友和被長期的傳言,可能得陣前換將的難堪困擾。 古有名言,《厚德載物》,居高思危,如履薄冰;天時,地利,人和是成就功業,實現企圖心的必要條件。其中,前二者不可恃,却常被錯誤地認知為,"近水樓台先得月",而藉勢藉端,厚己薄人,只在自己趣味相投的小圈子相濡以沫,形成近親繁殖的不倫。 面對公眾領域許多艱困的問題,所需要的領導人才,是有長期信守的高貴價值,認知大局的學養器識,重視與不同意見的溝通對話,有自信與自尊地願意妥協;更重要地,是與人分享成就和不居功,樂於欣賞對手和部屬。 以上的檢驗條件,確實都在考驗人性,能否放下偏執?世道同行,唯先無我而能有我,此為我的《人和論》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型與美》

圖片
《型》是方位和方向的基礎;以山為例,山型有谷有峰,谷在底,峰在頂;峰谷之間的距離愈大,山愈高;峰谷愈多,山愈寬;山山相連而成山脈。 視覺所見之現象,普遍地以秩序為美;因此,美是有《幾何學》上的隱喻意義;外型的對稱和合於比例,才能構成有秩序之美。 世間有人工造型的整體美;然而,這是不自然的造作;小自個體造型的一絲不苟,大至集體合成的整齊劃一,例如有些國家的閱兵大典,所要求的型,壯盛整齊一致,以呈現權力者支配集體的意志。 《型》展現出力與美,加上一絲不苟,壓抑和排除任何突出的個性,以成就集體之美;這也是美學的突變,形成政治上有《法西斯美學》的分歧。 個人缺乏《自我》的《主體意識》,而歸順和成就集體之美,缺乏包容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,常以整理秩序為藉口,對少數不順服者施以打壓。 人性,生於自然,也在自然中成長;經過整理,即使成型,已不是自然了。曇花自花苞成型,看似怪異紊亂,花期又極短,然而却以《曇花一現》形容奇花的難得之美;如此,正可破解刻板印象中的秩序之美。

詩人之國筆記 -《那一次?》

圖片
在意的困惑/ 次數的反比/ 初次,不得了!/ 那麼,其次,怎麼說?/ 初次,珍貴,不賣!/ 其次,在後跟上;但是,尚有初次的存貨/ 沒有初次,何來其次?/ 真地禁不起誘惑,其次先來吧!/ 豈可插隊?/ 不是說好了,初次,珍貴,不賣!/ 其次先來,不就是初次?/ 想開了,就沒事!/ 初次,只是保留!/ 只先賣其次!/ -《商戰處子決策理論;「次佳」是「最佳」!》- 附註: 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;經驗最珍貴!寫給對「初次」有迷惑的「處子」。別想太多了!包括「首投族」,沉迷首次發行限量版的消費者;「初登板」的新官、各行各業的「新人」。 老鳥,更困惑!「初次」,有那麼嚴重嗎?久了就知道,「每一次」都要認真面對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國家的形象》

圖片
形象,是自己給他者的外在印象,包括言談的價值感和行為舉止的合宜度。國家的形象,也是如此。 好的形象是一點一滴,努力地建立起來的;但是,形象的毁壞,却是很容易的,只要失去價值感和可信度,過去的心血就全部付諸流水,白費功夫了。 在世界各個國家中,德國有極端的正反面形象,好的形象,包括學術、科學技術先進和文化優雅,民族精神追求卓越和求真確實。 壞的形象,包括曾經發動戰爭、種族大屠殺,民族個性普遍冷漠、傲慢、排外。這其中,有些是歷史事實,有些是見人見智,依個人的接觸經驗而定;有些是成見,甚至是誤解。 戰後的德國,在歷史錯誤之前,不斷地謙卑地反省,想要在世界上重建國家的正面形象;在各個領域樹立優良的典範。工業產品,輸出《德國製造》所代表的科學理性和文化品味的價值。 在對世界倡導人權價值時,大方地接納來自世界各國的大量難民,為德國嬴得極正面的形象,甚至超越贏得《世界杯足球賽冠軍》的價值。 但是,在同一段時間,代表德國成就《汽車工業強國》的汽車工業集團之一的《福斯汽車》(VW),在檢測柴油汽車的排放廢氣數值時,竟然是利用電腦程式設計來操控不同階段的檢測值,以通過官方的檢查。 這種設計,已經涉及人為舞弊,欺騙市場消費者和官方檢測,對於德國產品的可信度和國家的形象是極為負面的,也傷害其他奉誠信為良知的企業。 《福斯集團》自身的善後不易;主事的《董事會》更是愧對德國國民平時的努力;真是非常愚笨的投機取巧。德國的形象,在一夕之間,從天堂跌入地獄!也足為其他國家的前車之鑑。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