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人和論》
得道多助,出外靠朋友;似乎是老生常談,有些江湖行走,道上人物的風格。
在人群社會中,要守住自己的價值或利益,與人交往,有來有往,彼此互相牽成,也就是《助益關係》,確實是成就心願的必要方法。
如果自我要求,行君子古風,則群而不黨,比較對得起自己,却可能不夠人和。畢竟曲高和寡,以別人來牽就自己的原則和信念、企圖,未免太自私了;也就是犧牲道友,保全自己,君子羞此作為。
最近,國內外各有相關案例,引人省思:
發生在國外的案例,是德國總理《梅克爾》大方地擁抱湧入歐盟,主要目的地是德國的難民,如此,引來一些強烈反對的阻力,其中匈牙利的總理《奧斑》,堅持拒絕接受難民不斷地湧入匈牙利。
進而,他怪罪德國將自身的價值信念所引發的各項難民危機,外溢到鄰國,而斥責《梅克爾》所實行的難民政策,是《道德帝國主義》。如此一來,《歐盟》的內部,分歧擴大了,以往以理想共勉的友好氣氛消失了;也無助於化解原來的難民危機。
發生在國內的案例,是當前《執政黨》的兩位權傾一時的權貴,一男一女,前者陷入與最高權力者的《特殊性關係》傳聞的自我辯白的不堪窘境。後者,即使已被提名為《總統候選人》,却面臨已嚇跑自己戰友和被長期的傳言,可能得陣前換將的難堪困擾。
古有名言,《厚德載物》,居高思危,如履薄冰;天時,地利,人和是成就功業,實現企圖心的必要條件。其中,前二者不可恃,却常被錯誤地認知為,"近水樓台先得月",而藉勢藉端,厚己薄人,只在自己趣味相投的小圈子相濡以沫,形成近親繁殖的不倫。
面對公眾領域許多艱困的問題,所需要的領導人才,是有長期信守的高貴價值,認知大局的學養器識,重視與不同意見的溝通對話,有自信與自尊地願意妥協;更重要地,是與人分享成就和不居功,樂於欣賞對手和部屬。
以上的檢驗條件,確實都在考驗人性,能否放下偏執?世道同行,唯先無我而能有我,此為我的《人和論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