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這個月》
"月",加上"這個"或"那個"的指示代名詞,"月"就不再是單純的地球的鄰居了。然而,"這個月"歷年來總是不平静的,天災人禍較頻繁。
天災,當然是"秋颱"威力的強大,讓"中秋"多了不確定的"系統風險",壓抑了秋天的浪漫。人禍,有很大的部份來自政府的施政不當,推出自以為是的惡整人民的政策,讓人民苦不堪言,形成民怨。
歷史上,在九月,"這個月",而且是在"中秋節"過後,發動突襲的惡政,非"證所税"莫屬,造成股市崩盤,連續十九天的股市無成交量的重挫,不僅上市公司的市值大幅地蒸發,投資人蒙受重大損失,政府的既有"證交税"也嚴重地减少,國內的民間消費,企業籌資也明顯地萎縮;國民生產總值也減少了。
此後,"中秋節"是許多台灣人民心中的陰影;中秋過後有變數成了不理性的餘悸。這種現象,究竟是人民不理性,或是政府不理性?無論是那一項,都顯示,這是一個不正常的國家,不健康的社會;人民與政府有對立的心結。
人民,無信不立;那一年的"這個月",九月,不堪回首;但是,本年的"這個月",九月,"證所税"政策,依然被政府自己玩殘了;人民、國家和企業全盤皆輸。
國家和社會有歷史的禁忌和傷痛月份,又如何可能有心理素質健康的人民?
"這個月",九月,教宗出訪古巴和美國,受到當地人民人山人海地夾道歡迎;教宗本於宗教情懷,欲替天行道,關心弱勢者,奔走化解對立紛爭。天災人禍,人間不平,正是教宗成為救世主的原因。
"這個月"無辜,却有苦難言,非可歸咎;只因為天災人禍多發生在"這個月",九月。還好,月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