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今天不上班!」》


「一場颱風,各自放假」;颱風很大,天然災害仍難以估算,政治災難卻已經發生了。原來,長期以來,台灣的人民與政府是欠缺「放假共識」的;也就是,面對「放假」的決定,台灣人民比面對強權中國的壓迫,還缺乏「主體自覺」。

「放假」,是相對於「上班」的選項;二者有辯證的「特殊關係」;最後的目的是一致的,就是為了「上班族」自己的利益。

人群,基本上分為「上班的」和「免上班的」;前者才有「放假」的議題;後者,在前者心中,是天天放假的人群。因此,上班的人群形成了,以「上班看世界」的心態,認為只有「上班的」才是做正事;「上班的」目的在追求成就感,也才是「偉大」的「上班族」,世間的作息以「上班」為準,太陽為上班而升起;公雞也以為太陽是被它喚起來的。

政府的「大頭症官員」,也以為人民都應該是「充分就業」的「上班族」;決策心態就以「上班族」的方便和喜怒為依據。「蛋頭大官」成為「世俗的上帝」,以「上班決策」來決定世界的節奏。

因此,天災或過節前後,「上班族」要上班會生氣,不上班也會生氣。「上班」久了,「上班族」也變笨了;竟然忘了:「自己才是自身的主人」;想上班,就去吧!不想上班,就別去吧!自己看著辦,大不了成為「免上班的」。

「上班」多上一天,或少上半天,颱風或天災、照顧年幼子女或年老的高堂,都只是藉口。何必讓「蛋頭大官」或「小器老闆」,誤以為自己的「放假決定」是天大的恩惠,還斤斤計較半天或一天的。當「免上班的人」,不可以嗎?有得忙呢!

那些,高興或不高興的「上班族」也太沒志氣了,像計較「朝三暮四」或「朝四暮三」的「潑猴群」,不過就是忘了「主體意義」,拿老闆飯碗、看長官臉色的聽候差遣發落,「使命不必達」的「等差」。

使命?誰的使命?Mission Impossible!又不是自己的大事!先顧好自己這尊「大菩薩」,才能「普渡眾生」;面對天災風險,先保住自己的根本,是人性;也才有以後的Mission Possible!

上班與吾?從來不是毛毛的"SOP"可以決定的,而是「主僕關係」。上班不是人生的全部,就算上班到「強制退休」,「年數」,不超過人生的二分之一,「時數」,不過是人生的十分之一;何況,其中還有可能請假、轉業,待業,甚至失業的「不上班」人生。

在古代,只有「店小二夥計」和「朝廷奴才」要上班;「皇上」自己不必上班,反正沒有任期制,卻為了表
勤政愛民」,而稱為「上朝」,接受底下的各路奴才「朝見」,沒事就回「後宮」找「愛妃」和「公公」;也不算是「放假」,而是「放縱」,身體很快就掛了。

那個時代,天下最快樂的人,應該是「帝力,於我何有哉?」的「不上班」的農、林、漁、牧的各路草民;天天「不上班」,但是要看「老天爺」和「土地公」吃飯。多自由悠哉的「天地之子」?!營生於浩瀚天地;那來的「冷氣辦公室」?天天回家吃自己。

「上班」或「不上班」的,是那麼偉大的「職業」嗎?讓自己為自己而生活,找出幸福的人生,才是「事業」!

相關文章: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慢活,十分之九的人生!》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