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黑色創意》
中國,一個患了"鴕鳥症"的"小國",最近對台灣人民實行所謂的"卡片式台胞證"入境中國的措施。
漢字"縮語"的"會意"功能,讓這項"新制",發揮中國式的"鴕鳥創意";在入境管理上,以通關便利行政治上對台灣人民在"入境中國"時的"中國化";也就是"內國化"台灣人民的"國籍歸屬"。
這張入境卡被我稱為《卡台卡》,是中國的主權國家的"內國化"的單方面行為,用以"卡住台灣"。台灣人民視其為外國的主權國家行為;但是,《卡台卡》有意義嗎?
這個世界上,有許多個國家,而且仍然在增加之中;中國只是其中之一。台灣是有"外向型"的地緣,四面環海的"海洋國家",不是"陸封型"的內陸國家;因此,得以在面向中國之外,仍有面向世界其他國家和方向的選擇。
對於"必須"或者"想要"前去中國的台灣人民,將這張"卡台卡"視為單純的"旅行悠遊卡",或一般商業消費上的"多次入場門票"即可;類似兑換和持有"人民幣"鈔票,只是作為交易使用的工具。
政治上,任何一個國家,對域外來者的"內國化"的政治基礎,在於這個國家對外來者的實質管理,僅限於有效統治領土的範圍。現實上,中國最多也只能在其內國埸域展現精神上的勝利,聊以自我安慰。對有效場域外的領土有併吞的野心,這才是中國對台灣政策的本質。
台灣,依自身現在的國號和憲法,不也是虛幻地宣示,擁有包括中國、蒙古等五個獨立國家的領土主權;目前至少與十三個國家,有國界、島嶼領土的爭議,這些主張,對自己的人民有意義嗎?"駝鳥國家"精神勝利的自慰和掩耳盗鈴的"帝國主義"意淫而已。
萬變不離其宗,中國想圖謀便利或讓利,台灣人民就不必客氣地笑納吧!《卡台卡》是中國自認高明的對台政策,却有政治上的反效果,欲速不達,反而更鞏固了台灣不屬於中國的國際法的事實基礎。另一方面,中國將自身長期強化的國家地位,在面對台灣人民時,呈現了類似"悠遊卡"的通關工具價值。
中國,建國以來,一直想追求具有國際上支配意義的"大國"地位,却讓自身陷入精神緊張、異常的"工具化"的泥沼,未見"主體價值";反而一直在計較小恩小利和怨恨上展現奴役自己的"工具"意義,源於自卑而自大;却始終不能理解:域外之人的"認同",才是價值信仰的問題。"遠人不服,修文德以來之!",不是比《卡台卡》的「戰術工具」的價值更見高明嗎?
歷史上的極權專制國家,有共同的專政特徵,就是迷信監禁、追踪、控制和改造。"資訊數位化"使極權國家更迷信權力操控的優勢;却不知道,"國家監獄化"的沉淪危機。監獄,對人性的意義在於排斥和保持距離;鐵窗牢獄關不住嚮往自由的內心認同。《卡台卡》對於台灣人,有一項"黑色創意",是中國監禁自身的牢獄象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