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積步成哩》

圖片
      積習成患,是國家與社會向下沉淪的原因。人皆有自私與惰性,若涉及既得利益,抗拒割利或讓利是本能;個人如此,國家與社會更是如此;失敗更是必然的。改革或革命是無可避免的發展。 幸好,國家已自由和民主;唯有改革才能捍衛得來不易的自由和深化民主;以預先消除革命的火種。改革很痛苦,也不容易;改革有不可抗拒的正當性。所以,反改革的勢力也說:“不反對改革”;但是,“改革別人就好”。 改革的困惑,在於誰來改革?誰被改革?如果說,既得利益者是被改革的對象,則沒人會承認自己代表“既得利益”,反而呼天喊地:“冤啊!俺平日粗茶淡飯,省吃儉用,只是沒當乞丐而已”。 問題是,在“乞丐共和國”,粗茶淡飯已是貴族的享受。若發生革命,貴族是惹不起憤怒的乞丐。還好,共和國已有民主;乞丐有一票,貴族也是一票;有事可以坐下來商量。 貴族,可以保持粗茶淡飯,飯吃七分飽,茶喝八分滿;剩下的粗茶淡飯就分給乞丐吧!乞丐也可以繼續遊走各地,當自己的乞丐;彼此雖然都不滿意,還是可以接受的。 德國哲人馬克思說:“有人正在為你的享受被奴役”。在乞丐的眼中,即使粗茶淡飯過日子,也是享受。改革就從各讓小步,互相分享的同理心出發,積步成哩,實現公平合理的均富社會。 小英總統的政府,承載多數人民追求世代公平正義的期望;起步和跨步有些紊亂;各方勢力皆有怨言。因此,改革的意志和價值必須堅持,那也是對自己的挑戰。在確認改革的大戰略後,戰術上,採取堅壁清野,不斷地積小戰役的小勝,以建立人民對改革力量的信心。 最終,決勝於改革的整場戰爭;多數人民對改革的期望,授與小英政府有發動改革戰爭的正當性,師出有名;反改革的勢力也被迫在話語上:以“不反對改革”的心虛自圓其說。 小英政府,近期能迅速地終結‘’國道高速公路收費員失業抗爭‘’的多年痼疾,堪稱佳作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;凡事之成,在人為的方法與決心。為弱者解困而必成,就是對高貴價值的實踐;能踏出小勝的初步,人民就知道,改革者已走往進步的方向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鎖碼」與「解碼」》

圖片
  急於事功,程序不對,必然徒勞無功。「小英總統」的政府上任至今,恐怕自己都不滿意,頻出差錯,讓人嘆息。 以「改革」或「改變」為競選號召,卻又自限於「維持現狀」;真不知,當選上任後,如何說服自己,何者為先?或何者為真?正反攻錯,必有其一為真;另一為假,不可能又真又假或各半。 換言之,「思想是語言的囚徒」;思想被自己所說出的語言鎖碼;思想將成為囚徒,若未能得到解放,則所有的執政的理想只是幻想,如同牢中囚犯想像自由的天地。 為了「維持現狀」,「小英總統」在用人的選擇上,一批又一批「維持現狀」的信徒,就被放在現狀的政府機器上呼喚虛無的口號,自以為最符現狀的需求;問題線於浮現:"政府自己最需要被解碼"。 當產業進化至機器人大軍進場,網路交易更普遍和分享和共享不是夢的時代,勞工政策死守「週休二日」的僵化現狀,然後政府自己陷在「七天一休」是否要改成「一例一休」或「二例」的文字排列組合困境中。 台灣沒有西方國家被基督教神學和教規禁錮的束縛,是先天的幸運;七天中必有一休假,只是與國際接軌的一種善意;否則,為何台灣仍有自己的春節長假?休假的有關立法,應該是出於人性的需求,和改善勞動效率的生理原則。 至於勞動條件的約定,何不交由勞動市場自決;由各行業的勞資雙方自行去議定資費和福利條件;想罷工就來吧!想裁員就來吧! 台灣在各個時代的不同政黨執政的政府,都犯了致命的錯誤,就是將十九世紀西方社會主義的「萬能政府」,和二十世紀北歐國家的「福利國家政府」,視為執政的國家神學;以致時代精神在變化,政府的執政觀念,依然自以為是「福利萬能」的政府;出發點是想照顧政府的頭家,也就是人民,保住支持度和滿意度。 結果,必然是政策的空頭支票漫天飛;政府的政策偽善,人民自私不負責。所有的「改革」或「改變」的承諾,淪落成政府必須要被革命,人民自己要「自己負責」。 國家為何失敗?靠山會倒,靠海會枯;原因很單純,政府亂鎖碼,思想不解放;人民亂解碼,無所不求。最後,國家、政府和人民,一起破產倒下,等學會「自己負責」再站起來,是比較好的結論。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七月半」到「處暑」》

圖片
  農曆七月半,「中元」就在本日;天氣依然炎熱不已;走在道上,空氣中彌漫著焚香的氣息;民家和商號近中午時分,依習俗而各有祭祀祖先儀式和普渡儀典,祈求平安。 「中元」焚香,加強了空氣中的炎熱感;不過,再過六天,也就是本年的農曆七月二十一日(國曆是八月二十三日) ,是「處暑」節氣;太陽來到「黃經」一百五十度;夏季的暑氣將正式交出「季節令」給秋季。 大自然的現象也出現應景,禾本科植物結實成熟,高空的老鷹獵捕下方啄食「禾本科」結實的禽類;北半球的天地漸有蕭瑟的秋意,天高氣爽更明確,日夜溫差加大;一陣雨後,一陣涼。 農曆七月半,「中元」過後一個月的農曆八月半,是「中秋」。昨夜,我已拍下每逢十五前夕的月亮;希望到了「中秋」,別遇上風雨,祈求天地讓皓月更圓滿。 依農事的經驗,「處暑」當日的晨曦若浮現紅雲,則恐怕將有颳風來襲,不宜出外旅行或滯留野外。是否真地如此? 現代氣象科學的技術分析,應該較可靠;然而,以農為生者,看天吃飯,對天氣與作息的相關經驗的傳承,也有參考的價值和預卜天象的趣味。我是兼容並蓄,互相應證參考。 從農曆「七月半」到「處暑」的「哀家」,首推鴨子;坊間常言「七月半的鴨子,不知死活」,應該是中元祭祀的應景犧牲,為人類的口腹之慾而殉難,可憐的鴨子! 然而,鴨子的災期,不是只到「七月半」;品鴨愛好者有高見,「處暑」前後的鴨子,當時的肉質正合口味;鴨肉性涼,適宜滋養身體在秋天的「燥邪」。「時令」的美食意義,由「好吃者」依口感經驗,說了就是。 「時令」的秋收,以芸香科的水果柚子為首選;最佳口感風味的柚子,是採摘於「中秋」前一星期左右的「白露」節氣,讓果皮「收水」到中秋,可以得到柚子的最佳風味。 天生萬物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,都是萬物受難。鴨子不知死活,就不怕「七月半」到「處暑」。然而,劫難仍在;到了年底的「冬至」,也就是本年的農曆十一月二十三日(國曆是十二月二十一日) ,還有「薑母鴨」可供進補,以祭「時令」。平日,還有「烤鴨三吃」;真是「苦難一世鴨」,就從「七月半」到「處暑」開始。

人生故事筆記 -《「大國人」與「三國人」》

圖片
幾天前的一個夜晚,一位已入美國籍的童年鄰居姐姐,在多年未聯絡後,突然來電話有事相問:“她是否可以投資俄羅斯的銀幣古董收藏?老弟瞭解俄羅斯嗎?”;這是啥鳥問題? 姐姐說:“台灣完了!財經電視台的專家,建議有錢人轉出台灣,投資國外的資產和黃金、白銀。尤其,俄羅斯的“布丁”總統,正在恢復往日的帝國光榮和大國地位。中國也崛起了,將取代美國。總之,美國也完了。”。錢多又自尋煩惱,問題也不平凡。 這位姐姐先客氣地自謙,只緣身在美國而不知美國的真面目,今年適逢美國的總統和國會大選;這位住在達拉斯郊區的童年鄰居姐姐,似乎没有絲毫地參與或關心美國的國政大事的概念。 至於,目前美國兩大黨推出的候選人,共和黨的川普先生和民主黨的柯林頓女士的背景特點和政見;姐姐坦言:"莫宰羊"。反而,遠在美國,姐姐每日必看台灣的政論節目,與「藍色黨國」同悲憤,以為台灣没希望了。 這是極具反諷的現象;姐姐反而提示我,台灣的生活方便又安全,尤其上餐館、超市或便利商店遍佈各地,比她在美國的生活所需,就没有如此地親切方便;出門購物、上餐館,得自己開車跑一大段路程。每次到台灣出差商旅,總是感到生活便捷,到處是餐館和美食小吃。我,…沒聽走音吧? 記得童年時代,在台北的歲月,看著鄰居姐姐愛玩,不愛讀書,初中時代的升學壓力迫使她逃避,而成了她父母眼中,頭痛不抱希望的"問題女兒"。曾經有多次,被我見到,姐姐在暗夜的街角拭淚而不願意回家。 隨著我們各自的成長和搬遷;這位曾經鼓勵我"好好讀書"的姐姐,以敢於冒險嚐試的精神,在人生中年後,我們相遇於她自美國到台灣洽談珠寶生意的商務場合。 姐姐,已經是有多位「藍色黨國」政商權貴的知名夫人所信任的特約珠寶商;自己也是美國德卅科技企業的總裁夫人;先生是台灣留學美國的航太博士,任職於NASA的合約供應商,擔任企業總裁。 表面上,遠走美國,改變了姐姐的人生機遇,忘記了她少女時代的茫然、自我逃避和躲在暗夜的街角哭泣。也許,這是吸引許多人移民美國的美國夢。但是,鄰居姐姐數十年長居美國,却對美國陌生而疏離。 "身在一個自由、民主而多元的超級大國,除了經濟上的致富機會外,應該可以更積極地認同美國本土和参與當地公民社會的公益活動。取之於美國,用之於美國;相信美國的民主,建立在自由與法治的基礎上,有自我改善的反省調整功能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青創」在「山寨」》

圖片
      本年,中國「最無鳥趣」,也自認「最有創意」的「鳥事」,就是自說自話,發出「九二共識」的「試卷」給台灣的「小英總統」;還一反中國的「考試文化」,不可找「槍手」代考。中國堅持,非「小英總統」親自進場答卷。 「小英總統」,因為中國自己是不具備出題資格的「山寨考試」而缺考。中國發現,「山寨考場」完全沒人來「鳥試」,又不敢勇敢地收攤,只好自我安慰:「小英總統」答卷未完成;聊以自慰。 顯然地,中國已經自陷「囚徒困境」,也只能自導自演「等待果陀」的假話、大話、空話、廢話和虛話的「荒謬劇」,就是"等啊!又等啊!…只能等自己去收自己的試卷"。 漢語的語境精深奧妙;「山寨考場」尚未敢完全打烊;中國已將考場「轉進」到針對台灣二十到四十歲年紀的「青創」市場;寄希望於台灣的青壯年世代,到中國「青創」一番事業,共逐「中國夢」。 「統戰」,本來是「戰術」,因為時移勢轉,此時轉進成為「戰略」,而「青創」補位,成為新的「戰術」工具。異地逐夢,夢裡,或有故鄉人與事;夢醒,最怕,此身已是天涯淪落人;台灣故國已疏離;異域中土化身「中國人」;跨海舉報「台獨」。 一群跨海西去,寄情中國市場而去的「導」、「戲」、「歌」藝人,不都是另類「青創」;下場可好?被迫補修「表態學」:"祖國"、"內地"、"捲舌","行"、"成",不離口。以往在台灣,可是"厚"、"否"、"Okay"、"嗯"、"喔"、"囉"、"呢"、"唉喲"、"唉"不停。 台灣人,到中國逐夢,早在中國「改革開放」時代伊始,台灣仍在「戒嚴時代」就有「暗渡陳倉」的人馬。只是,多年後,終不敵黨國「政商圈養」的暗室勾結和進貢文化。 甚多的台灣遊勇,終不敵彼岸黨國暗黑的政商文化和官吏啃食,不法的「山寨經濟」低價壞市;見勢不妙者,早日開溜,轉進其他的新興國家的市場。猶豫依戀者,多淪為沒有前景的「滯中台流」,在地打混;早已失去「被統戰」價值。 創業就是創新發展事業而已,何來有世代年紀之分的「青創」?有所針對世代的作為,就是「人為作法」,不符市場的客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如母」》

圖片
台灣有了女總統,在傳統父權支配的社會,即使女總統已就職近百日了;仍然有男男女女不習慣;怎麼如父的大人不見了?家中沒大人了,沒落了,該省吃儉用,不可浪費和吃穿高貴。 吃飯粗飽就好,吃法國料理,太囂張了!?社會的時代精神表現寒酸人的小家子氣,上不了場面,也沒見過世面,若還要有文化,對得起靈魂,就太奢求了。吃法國料理又如何?自己的自卑感作祟,而以為別人的高貴是不道德的犯罪。  法國料理,小家子寒酸人,沒吃過吧?以為是天堂珍饈嗎?法國乞丐每天吃的食物,也算是法國料理,不是嗎?請你們吃德國料理,才是精神上虐待你們!  如父不在後的"考爸焦慮症"發生了,考爸的男女,正在折騰如母的大人。於是瞪大眼睛,盯著如母的大人,必須寒窯守寡,不許有如花的笑顏,也不許交往男人,不許再春,反正如母的大人就是要省吃儉用,寡婦花費不省點,就犯了小家子破落户的禁忌。  社會貧困的趨勢,是有跡可循的:見不得別人吃法國料理,自己守著既得的年金利息,咬死不放,那也是民脂民膏吧!三不五時地公開訴說,自己當年吃公家飯是多麼地寒酸委屈。吃公家飯,不是自己的選擇嗎?  法國乞丐在吃法國料理時,聽到台灣小家子氣又寒酸的社會,却是年金利息豐厚,都羨慕不已,食不下曣。  相關文章:  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如父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權力與價值信仰》

圖片
  一場出自總統的權力傲慢心態,和對人民的歷史傷痛輕忽無知而出現的「大法官」暨司法院正、副院長人選的爭議,經過曠時日久的孕育社會的不滿後;總統知難而退,撤回原先的提名人選。 總統以多項改革的理念政見,得到多數人民的支持而就任國家的最高名器,自己卻先淪為「被改革」的對象。總統曾經承諾,"她的政府"是最會溝通的政府;如今,知難而退;總統理解問題何在嗎? 總統不宜視"知難而退"為權力的困頓,而是理解,對於台灣土地和人民歷史傷痛的所在,和自身對進步價值的信仰有所敷衍與無知的執政危機。 人是時代與環境的產物;總統赴歐美求學前,外在的國內教育環境,正是「外來政權」的「黨國神學」終日洗腦的熾烈時代;「認真讀書的好學生,堂堂正正的中國人」的教條口號,是中、小學校老師和中、大學「教官」,擔任「黨國道士」和「黨國護法」的「神學符咒」。 總統在為提名人選的資格辯駁時,曾經自然地說出:"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?";聽者無心,既不意外,聽者有心,又意外而失望。正因為總統有此無知的歷史意識,經由語言反映位居國政領航政的思想困境和自以為然。於是,提名人選是總統的權力傲慢心態下的專斷決定。 「大法官」,是「憲法秩序」的守護者,也「憲政價值」的領航者。「大法官」的個人價值信仰,或有進步與保守之分野;然而必須經過代表最高民意的國會同意。因此,總統的提名人選,必須先經過嚴格慎重的價值方向的審酌,而不能天真地視為總統的權力專斷禁區。 尤其,總統帶著人民對歷史「轉型正義」的實踐和「司法改革」的強烈期望而當選就任;在總統自身所認知的"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?"的歷史語境中找提名人選,不正彰顯,總統操持權力為先,而疏於對進步價值的領航。 在民主法治的德國,對於職司正義守護的「法官」和「大法官」人選,在「戰後」和「統一後」,若人選曾因過去的「黨國」時期的作為,即使自認是「奉命的」和「服從的」,卻仍難以釋疑和服眾,則當事人和提名人知難而退,是明智的選擇。 有智慧的權力者,也必須有歷史正義和堅定自信的價值信仰,不宜再傷害多數人民的歷史傷痛。 相關文章: 哲學人生筆記 -《在「服從」與「高牆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開國王朝「託夢喊冤」記事》

圖片
      「丙申」年,農小,七月,「中元」將至;我聖國內戰已底定,天下猶未綏靖!坊間草民,「淺見」以為:"「地虎」開國迄今,“出事”已成習慣;“不出事” ,反而朝野不習慣"。 天下,何以未綏靖?事必出有因;「人為財死,鳥為食亡」。人,豈只為財而死?尚有好色或沉溺於權鬥而敗亡;世道成王敗寇,財色來路不明,其敗也因之,敗者自己理虧,失民心而為勢所劫。 有江湖"王八術士"妄言:“前朝有冤”; 咦…?「天龍」失天下,天理不該如此耶?究竟,冤在何事? 草民,一人一把號,各吹各調,雜聲噪音,多矣!「地虎」開國迄今,頭大矣!天下各路人馬紛紛喊:"冤啊!冤啊!豈可奪利哉?豈可清算鬥爭乎?" 怪矣哉!.. 前朝“天龍保皇黨”喊冤,聲音之大,蓋過其權勢如日中天,奪民權,收刮民產,草民受害,猶不能出聲喊冤。豈有此理乎?所謂:"作賊喊捉賊",加害者敢最大聲,如是也! "天龍保皇黨"多年聚斂 ,擁黨產,富可敵國,收刮掠奪自民產、國產。天龍既亡,黨產落誰家?有黨徒牛馬多年,到口之鴨子,卻不知所踪?自古,世事多紛擾,不患寡而患不均也,即使來路不清不白之「贓產」,也患分不均也。 事過境不遷,多少春夢殘影?原來權勢已成夢;各路天龍奴才、公公也罷,已各奔天涯,自號“破產窮寇”。也許,誇大其言也;實則,各有藏私。好一大筆糊塗混帳,先吃先嬴,再裝窮人,加入丐幫。日後,「地虎聖國」之內憂,乃“丐幫”也。 自古,國之不靖,乃“黨禍”;“黨”者,“尚黑”也;結黨營私,禍國殃民有之,死而不後已,還要以“好兄弟”自稱。「丙申」年,農小,七月,天下冤聲載道,怨聲不絕;此乃革命後轉制,天下未靖之事因。 革命有浪漫之夢;轉制,乃割既得利益者之肉;唉聲嘆氣。坊間草民,正逢改朝換代,又逢農曆七月,天下未靖,最怕前朝公公來託夢喊冤。 猶記「天龍朝」年間,「龍皇」鍘大內「理髮院」王公公之冤案,恐成千古笑談。「大內錦衣衛」黃公公為「龍皇」作倀,下場可戒,株連「大內錦衣衛」被地虎朝「廢衙」以平民憤。 王公公,似仍有冤未平乎?向誰訴?草民亦心知,各路公公傾軋內鬥不已,均非善類,誰又知道,各路公公之“啥鳥是非”,在「龍皇」眼下,皆無“啥鳥用”之奴才;害「龍皇」自嘆:"朕,乃亡國之君也"。 相關文章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統戰」與「聖戰」》

圖片
        「統戰」是政治領域中的名詞;聖戰」是宗教領域中的名詞。二者都依存於一個「前提」,就是「存在敵人」。「統戰」,在中國是「統一戰線」的簡稱;在中國,存在於對"視為叛離的一省"的"台灣",仍有「平亂敵人」的任務需要。「存在敵人」與「統戰」,也就如同「皮與毛」的關係。 「統戰」是工具手段,和「武裝鬥爭」是「和戰二手」的互為工具選項,階段性的目的是「敵為我用」;最終目的是「收伏敵人」。「統戰」和「武裝鬥爭」,以及「黨的建設」,被中國的開國元勳「毛澤東」列為建國的「三大法寶」;他也提醒他的「同志們」,「革命不是請客吃飯」。 當"敵人"的這一方,立場上和心態上,只選擇認知「統戰」是「交朋友」和「拉關係」;也只知「請客吃飯」,而不選擇認知「武裝鬥爭」手段和「革命」手段有征服"敵人"的「暴力本質」,正是「自投羅網」;也適逢「農曆七月」,招待好兄弟,花銀子請客吃飯。 「毛澤東」,以「列寧」為師,他們都是典型的「職業革命家」;也都奉行德國哲人「馬克思」的「唯物辯證哲學」為推動革命的思想出發。「毛澤東」與「列寧」,在行動上,背離「馬克思」的「人道主義」思想目標而顛覆為工具口號。 這項背離,正是「馬克思」自己為「哲學家」和「革命家」的差別,所下的詮釋:在德國「柏林洪堡大學」的主講堂建築物入門的牆壁上,刻有「馬克思」既無力又期待的哲學宣示: “哲學家們僅不同地解釋這個世界;但是最終,去改變這個世界”。 "Die Philosophen haben die Welt nur verschieden interpretiert; es kommt aber darauf an, sie zu verändern. " - Karl Marx 「毛澤東」喜好哲學,也常以「哲學家」自居;正因為,他能將客觀存在的矛盾現象,以哲學的思考和語言,找到矛盾的本質,詮釋革命形勢不同發展階段的戰略;境界遠超越那些平常喜愛「交朋友」、「拉關係」和「請客吃飯」的「藍色敵人」。 當"敵人"已自認是中國的朋友,那裡還有敵人? 當然,現階段中國很不開心,"敵人"只會多不會少。從南到北,「越蠻」、「拉丁阿菲」、「台巴子」、「倭鬼子」、「高麗棒子」、「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為國犧牲」》

圖片
在德國的「第三帝國」時期的「造神運動」中,「黨國神學」的執行者,意圖對社會進行改造;對於國家的「異議者」和「內部敵人」,勞動場所是實現「改造」和「壓榨」的去處;國家設立強制的「勞動營」,德文字以"Arbeitslage"表述,強制奴工服從。 隨著戰時經濟的供需緊迫,更多來路的、被列為「種族淨化」對象的「國家敵人」,被送進更罪惡的場所「集中營」;德文字以"Konzenstrationslage"表述,縮寫字是" KZ "。「國家敵人」被粗糙地篩選,有工具價值的人被送進「勞動營」,否則,悲慘的命運,大都是老弱婦幼,就是被直接地送「集中營」的進「毒氣室」。 只要是有「組織」的活動,無論是「勞動營」或「集中營」,就需要「治理」;「服從」是最高目標,「效率」是可欲的價值;包括「生產軍需品」和「大屠殺」都在邪惡的壓迫者的指示下,經由辦公室內的各階層「管理人」或「白領的勞心者」,以及扈從壓迫者和官僚系統的「藍領勞動者」的合作,以完成任務。 在此情況中,壓迫與被壓迫,由對立變成合作的關係;也自證:強迫服從是扭曲人性的罪惡。坐在辦公室的「勞心者」和在勞動場所的「勞力者」,都被迫服從皮鞭下的威脅,而等待壓迫者的施捨,成為官僚制度(Bürokratie) 下的工具。 「第三帝國」的施捨,是至今傳為「邪惡的名言」,掛在惡名昭彰的波蘭「奧斯維玆集中營」(Konzentrationslager Auschwitz-Birkenau) 入口大門上的那一句反諷的警語:"ARBEIT MACHT FREI";那是壓迫者施加於受難者的戒律:"勞動(工作)得以自由"。 官僚制度(Bürokratie)中的任何一人,都有可能陷入哲學家「阿倫特」(Hannah Arendt)在「以色列」的「耶路撒冷」旁聽「大屠殺」計畫的「最終解決」方案的執行人,「納粹黨衛軍」(NS - SS)中校「艾希曼」(Adolf Eichmann) 在審判案後的心得:被以色列判死刑的「艾希曼」,是聽命辦事的官僚,卻是平庸的邪惡。 現實上,常見官僚制度缺乏感情而冷血;其中,或有個人的積極服從;若缺乏「良心的自由」;集體的壓迫和冷漠、對抗改革倡議的反動,隨之而來,形成依戀與控制的強大勢力,令改革難以進行。 至此,「良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勞心與勞力》

圖片
社會發展的進程中,為統治的治理和控制有「服從」的要求;「勞心者治人,勞力者治於人」的歧視勞力者論,在德國的社會文化語境中有了轉換。在「俾斯麥」的「德意志第一帝國」時代,帝國的內部治理方向,是建構「公務員國家」和「軍國」;以「服從」為神聖,忠誠是美德;以強軍善戰為帝國光榮。 帝國所在疆域,無論勞心或勞力,都是帝國強大所需的工具;不以職業身分強調分別,而是以「場所」作為身分的分野;全都被納入行政治理。德文字的"Verwaltung",指的是「行政」也是「治理」,更是在精神上的階級服從和馴化。形式上,帝國行政發展出官方語文和定式規範,再從早期的「人治國」朝向「法治國」;此過程的進化,含有「第三帝國」時期「造神運動」幻滅的慘痛歷史。 德文語境中,「服從」一詞帶有階級壓迫和對人性的壓抑;普遍地以「秩序」一詞替代。「秩序」是對客觀的「場所」現象的描述,主觀的條件,是自我要求,尊重「紀律」,帶有信守宗教信仰的戒律和懺悔告解,以成就集體的「秩序」(Ordnung)。在此,社會經濟最普遍的活動,是德文字中的「勞動」或「工作」的觀念,以"Arbeit"表述,衍生出「勞動壓迫」、「勞動服從」、「勞動正義」…許多相關的「衍生詞」。 但是,在現代的民主實踐中,已不太強調過時的「階級」;那是個人或群體主觀上的感受。對客觀現象的陳述,德文語境中,以「場所」作為「定語」,而有「工作紀律」(Arbeitsordnung)、「工作正義」(Arbeitsgerichtigkeit)的許多「衍生定語詞」(Ableitungsbestimmungswörter)。 場所是客觀存在的哲學場域,也是決定個人命運的時空條件;無論個人的條件如何,沒有公平正義的場域,勞心與勞力都是「白勞」。為下一代改善工作場域, 更 自由和公平是我輩這一代人的義務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誤人子弟」的學問》

圖片
中國的「儒家文化」,對於國家的治理和控制的基礎,在於建構菁英治理,「尊君牧民」的統治。於是,「勞心者治人,勞力者治於人」,「學而優則仕」的儒教思想成為「菁英統治」的傳統。至今的民主時代,無論那一類政府,仍然迷信找生活常識不足的高學歷者或大學的學者出來任官。 「敬天地、懼鬼神」的「儒教神學」在世俗的民主政治實踐中,出現治理階級「菁英統治」的傲慢專斷,必然對立於世俗的民意。在菁英階級的眼中,以「民粹」看待「民意」而動輒有「刁民理盲」,「不可理喻」;「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」;以致「不如歸去」,再回學校去「誤人子弟」的退路安排。官學兩地,互為棲腳,必然政治與學術都向下沉淪。 在德國、奧地利、瑞士,甚至法國,很難見到有學者從政,或從政後,敢於回到大學「誤人子弟」;理論與實務各有隔閡。 德國社會學家「韋伯」的著名演說:「學術與政治作為志業」;精神上在期許,專心對學術與政治理想的奉獻與投入,而不是學術與政治作為不同職業的替換軌道。 固然,在前述的中、西歐國家,學者的社會身分地位很高,源於走上學術是既定而孤獨的方向,社會對專業領域的知識人予以尊崇;而知識人在專業領域中,提供政治、社會、經濟、文化和戰略發展,或對各類的專題提供諮詢和建議,不是自己跨業涉入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酒國》

圖片
飲酒澆愁,喝酒壯膽;酒後亂性,藉酒裝瘋;酒國多偽君子和假淑女。酒是自己喝的,出事後却是別人受過和善後;自己一派仍在醉夢中的醉生夢死的天真與無辜。 知名的熟男熟女,愛酒貪杯,為了紓解“性壓抑”;那又是對權力的饑渴。酒後“出事”;自己又難以放下對權力位置的“出師”衝動。忘不了!就是忘不了!喝吧!再喝吧!出事了,反正就是有別人受過善後。 甚至,法律都自動倒貼解困,速辦免刑。人家,可是社會上的名人賢達,只有知名酒客癡心男女有福;喝酒出事,然後法律上等於沒事,只要花些銀子破財消災,羨死不少無名的酒客小卒男女。甚至,還被平日交遊的虛偽名人,適時地奉上同情和安慰:“喝酒太大意了!社會有反名人的饑渴”。 虛偽的酒國,自我麻醉,非要名人就任權位不可,即使名人醉了也錯了;想到權位在前,知名酒客就是說不出口:“自行退出,知所進退”。酒國的政治,欠缺“知恥自退”的文化;喝酒出事或言行犯錯,依然保持觀望,說出投機的没品話語:“該怎麼辦,就怎麼辦!”。 怎麼辦?再喝吧!喝了再上任!喝多了,問題都没了。當然沒了!誰會到酒國找癡漢和癡女;餓渴的男女酒客,正忙著為性與權力,一杯,再一杯。飲酒傷身,是醫生說的標準健康答案;名人酒客,却是給出不同的答案:“飲酒助性;有性才有權力”!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在「服從」與「高牆」之外》

圖片
在以「民主進步」為政黨的信仰價值和「黨名」;走過台灣被「外來政權」以嚴刑峻法戒嚴統治的高牆禁錮時代;現任的「執政黨主席」;又被多數人民,選任為現職總統;在為自己所提名的「大法官」暨司法院正、副院長的人選適格辯護時,竟然能出言:"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?"。 在高牆已移去的深化民主自由的時代,此言既出於承戴多數台灣人民期望的「首位女總統」,已然降低首位「女總統」的歷史高度,昧於戒嚴時代的不正當,和施加於反對「外來政權」的人民所感受的痛苦和同理心。 不知人民痛苦的「公主語言」,也顯示,總統缺乏對高貴價值的堅定而真誠的信仰;表現在用人的專斷和傲慢上。改革與政治治理的信任危機正在深化!人民對於政治和總統的信任,始於「權力者」的「初心」和「承諾」:"為何要從政?","為何要改革?","為何被選上?"。 「初心」的基礎,正是「不服從」任何一個「外來政權」的「國家神學」,所加諸於台灣多數本土人民的「不合法」、「不正當」的「不公不義」。「權力者」,不可正當化和合理化「服從」這一歧視的和暴力的語境。 作為女性的「權力者」,應該更能感同身受:「服從」正是父權和男權,典型的對女人的支配和壓迫的性別和道德的高牆;也是加在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枷鎖;豈有視「服從是正當的」和「普遍的」認知。這又源於「服從」此一暴力相關的專制語言和語境,反映著價值信仰上,對威權和秩序的偏好,以致趨附於保守和反動的牽絆;美其名為「保持現狀」。 「服從」,有人因此,不止服從,還選擇加入壓迫者,淪為扈從勢力,在壓迫中,撿食「壓迫者」皮鞭暴力之外的點滴施捨。「服從」的目的,是在於馴化和內化,使「服從者」被「奴化」,失去自己是命運主人的意志。殊不知,鐵窗高牆永遠無從阻卻「自由人」高飛的意志。 "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?",這句話,正是為「反動」的「保持現狀」進行自我說服。有「奴性」的人擔任「領頭」,遠望只是一群徒勞的奴隸躑躅不前,徒託空言「改革」。服從「保持現狀」是改革的必然的結果;不服從的人心,終將疏離而去。 台灣人,在長期地被外來的勢力殖民,普遍地有被馴化和內化成「乞食心態」,只求服從而能換來施捨和名利的滿足。大位不以智取,卻是自我表彰,溫馴服從,即可榮任「奴隸領頭」,聽命於「奴隸主子」。 從哲學的理解出發,...

詩人之國筆記 -《追與逐》

圖片
看不見的力量/ 無際的時空/ 經過的雲/ 被捉弄的命運/ 聚散,偶然?/ 還是,風的意志?/ 不能自主的浮雲/ 困惑?風起雲湧/ 風,既要追!又要逐?/ 究竟,要或不要?/ 不知命運的擺放/ 浮雲/ -《情人節的悲喜劇》-  相關文章: 哲學人生筆記 -《聚散如雲》 人生故事筆記 -《回憶美雲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開國王朝「誤人子弟」記事》

圖片
地虎聖國肇建不多時,出事多矣! 坊間傳言,建國之前,綠林黨衛軍善戰,頻頻出師,東征西討;最後自南方出師北伐,一舉平定聖域疆土,取天龍聖國而代之;天下已定,雖未歸靖,然出師已再無必要矣!惟綠林黨衛軍一時難以改口,於是治國頻傳‘’出事‘’,以求順口。 前朝,龍皇在位時,正是以善於出事而聞名遐邇。被草民革命之後,本想乘桴於南海,至‘’太平島‘’上,建立‘’太平天國‘’,圖謀東山再起,復興‘’天龍聖國‘’。奈何,奴才來報,‘’太平島‘’位在南國,終年炎熱;雖有飲水,恐不敷天龍復國兵員飲用,故此議作罷。 然,龍皇多年高居皇位,革命後,正等待新朝大理院有司之傳訊,被地虎聖國逐筆清算,大獄已空出頭等牢房,正候光臨。此際,龍皇最怕傳來“出事”之風言風語;等待入大獄之心情,實在不好受;天下草民知否? 草民,當然知矣!等待入獄之心情不好受,以往皆是龍皇關人;如今,改朝換代,入獄坐牢,也要換人坐坐看,方為轉型正義。 話說,枯坐等待入獄,究竟新皇有無可能特赦?最好如此!然,三不五時,新朝府中頻傳出事,新皇若大赦龍皇,恐怕地虎新朝不出事才怪。況且,農曆七月,天下就怕出事。 左等右等,龍皇不等矣!就將待獄之罣礙放下,諸法皆空。我聖國前有天龍,後有地虎,都是‘’畜牲‘’;雅言“動物”;普天之下,研究動物,堪稱權威,名聲遠播番邦。 我聖國設有“動物大學”;除有“狗貓系”;其大學首執,為替龍皇打發時間,特別設立“龍虎系”,對外宣稱,已邀龍皇擔任“講座叫獸”,向大學書生開課解惑。本學期“龍虎系”之講座專題:“地虎之LP研究”。 坊間草民多知道,沒事不可捧老虎之LP;至於地虎,LP有何不同?可捧乎?舉國草民、書生一頭霧水;此乃“動物大學”獨步天下之研究絕學。 至於,何以龍皇有LP之心得可解惑?天下草民、書生皆好奇。甚至,驚動地虎大內:“前朝龍皇前去動物大學‘’話虎爛‘’會出事乎”?‘ "地虎之LP研究",乃地虎聖國之國家機密;‘’龍皇叫獸‘’欲去“動物大學”解學子之惑,以其多年“哈佛”心得,看似‘’斑剝了‘’’,實愚如大智;恐會誤人子弟。“動物大學”書生之父母,亦需初一、十五吃齌哈佛,自求多福。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立秋上弦月》

圖片
炎夏,在節氣上終於交出輪值;本日是立秋節氣,雖然秋老虎仍然會伺機出擊;然而,夜裡已可以感受秋風送來的涼爽;聽到書房窗外的風鈴聲叮叮噹噹,心情多了秋意已到的季節感。 本日,下午時雨之後,黃昏的天空看來高遠;一弧皎白的上弦月,早已在中天了。 秋高氣爽,日漸明顯,屬於芸香科的「帝王柑」已從春天的花苞逐日長大,在立冬節氣就可以摘果了。 秋天到冬至之間,是精神和「柑果」收穫的季節,心情的豐富,就從本日的立秋開始。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