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在「服從」與「高牆」之外》
在以「民主進步」為政黨的信仰價值和「黨名」;走過台灣被「外來政權」以嚴刑峻法戒嚴統治的高牆禁錮時代;現任的「執政黨主席」;又被多數人民,選任為現職總統;在為自己所提名的「大法官」暨司法院正、副院長的人選適格辯護時,竟然能出言:"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?"。
在高牆已移去的深化民主自由的時代,此言既出於承戴多數台灣人民期望的「首位女總統」,已然降低首位「女總統」的歷史高度,昧於戒嚴時代的不正當,和施加於反對「外來政權」的人民所感受的痛苦和同理心。
不知人民痛苦的「公主語言」,也顯示,總統缺乏對高貴價值的堅定而真誠的信仰;表現在用人的專斷和傲慢上。改革與政治治理的信任危機正在深化!人民對於政治和總統的信任,始於「權力者」的「初心」和「承諾」:"為何要從政?","為何要改革?","為何被選上?"。
「初心」的基礎,正是「不服從」任何一個「外來政權」的「國家神學」,所加諸於台灣多數本土人民的「不合法」、「不正當」的「不公不義」。「權力者」,不可正當化和合理化「服從」這一歧視的和暴力的語境。
作為女性的「權力者」,應該更能感同身受:「服從」正是父權和男權,典型的對女人的支配和壓迫的性別和道德的高牆;也是加在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枷鎖;豈有視「服從是正當的」和「普遍的」認知。這又源於「服從」此一暴力相關的專制語言和語境,反映著價值信仰上,對威權和秩序的偏好,以致趨附於保守和反動的牽絆;美其名為「保持現狀」。
「服從」,有人因此,不止服從,還選擇加入壓迫者,淪為扈從勢力,在壓迫中,撿食「壓迫者」皮鞭暴力之外的點滴施捨。「服從」的目的,是在於馴化和內化,使「服從者」被「奴化」,失去自己是命運主人的意志。殊不知,鐵窗高牆永遠無從阻卻「自由人」高飛的意志。
"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?",這句話,正是為「反動」的「保持現狀」進行自我說服。有「奴性」的人擔任「領頭」,遠望只是一群徒勞的奴隸躑躅不前,徒託空言「改革」。服從「保持現狀」是改革的必然的結果;不服從的人心,終將疏離而去。
台灣人,在長期地被外來的勢力殖民,普遍地有被馴化和內化成「乞食心態」,只求服從而能換來施捨和名利的滿足。大位不以智取,卻是自我表彰,溫馴服從,即可榮任「奴隸領頭」,聽命於「奴隸主子」。
從哲學的理解出發,在最不堪的「服從」之外,仍有過各類形式的反抗可能。「不合作」、「不相信」,「心存抗拒」、「虛應故事」,「暗中放氣」,「背後挖牆」,難道這是選擇服從?在有人默然服從和屈膝扈從;也有點亮燭火的自由人,「寧鳴而死,不默而生」或「起義反抗」。
溫室中開出的花朵,始終難以理解,對溫室的「服從」和「謙卑」為何不是美德?只是依戀支配者的施捨。也更難以理解,在「服從」和「高牆」之外,「自由人」可以自我流放,走向哲學的荒野;雖然孤獨,卻是相信,真理和自由的花朵開在原野大地。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