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故事筆記 -《「大國人」與「三國人」》
幾天前的一個夜晚,一位已入美國籍的童年鄰居姐姐,在多年未聯絡後,突然來電話有事相問:“她是否可以投資俄羅斯的銀幣古董收藏?老弟瞭解俄羅斯嗎?”;這是啥鳥問題?
姐姐說:“台灣完了!財經電視台的專家,建議有錢人轉出台灣,投資國外的資產和黃金、白銀。尤其,俄羅斯的“布丁”總統,正在恢復往日的帝國光榮和大國地位。中國也崛起了,將取代美國。總之,美國也完了。”。錢多又自尋煩惱,問題也不平凡。
這位姐姐先客氣地自謙,只緣身在美國而不知美國的真面目,今年適逢美國的總統和國會大選;這位住在達拉斯郊區的童年鄰居姐姐,似乎没有絲毫地參與或關心美國的國政大事的概念。
至於,目前美國兩大黨推出的候選人,共和黨的川普先生和民主黨的柯林頓女士的背景特點和政見;姐姐坦言:"莫宰羊"。反而,遠在美國,姐姐每日必看台灣的政論節目,與「藍色黨國」同悲憤,以為台灣没希望了。
這是極具反諷的現象;姐姐反而提示我,台灣的生活方便又安全,尤其上餐館、超市或便利商店遍佈各地,比她在美國的生活所需,就没有如此地親切方便;出門購物、上餐館,得自己開車跑一大段路程。每次到台灣出差商旅,總是感到生活便捷,到處是餐館和美食小吃。我,…沒聽走音吧?
記得童年時代,在台北的歲月,看著鄰居姐姐愛玩,不愛讀書,初中時代的升學壓力迫使她逃避,而成了她父母眼中,頭痛不抱希望的"問題女兒"。曾經有多次,被我見到,姐姐在暗夜的街角拭淚而不願意回家。
隨著我們各自的成長和搬遷;這位曾經鼓勵我"好好讀書"的姐姐,以敢於冒險嚐試的精神,在人生中年後,我們相遇於她自美國到台灣洽談珠寶生意的商務場合。
姐姐,已經是有多位「藍色黨國」政商權貴的知名夫人所信任的特約珠寶商;自己也是美國德卅科技企業的總裁夫人;先生是台灣留學美國的航太博士,任職於NASA的合約供應商,擔任企業總裁。
表面上,遠走美國,改變了姐姐的人生機遇,忘記了她少女時代的茫然、自我逃避和躲在暗夜的街角哭泣。也許,這是吸引許多人移民美國的美國夢。但是,鄰居姐姐數十年長居美國,却對美國陌生而疏離。
"身在一個自由、民主而多元的超級大國,除了經濟上的致富機會外,應該可以更積極地認同美國本土和参與當地公民社會的公益活動。取之於美國,用之於美國;相信美國的民主,建立在自由與法治的基礎上,有自我改善的反省調整功能";這是我在談話中能鼓勵姐姐的建言。
古羅馬帝國時代,疆域遼闊,民族多元;當時的商旅,從各地往來於帝國首都羅馬,有一句名言相傳:"到羅馬,就要"是"羅馬人"。
同樣地,我也建議姐姐,美國對於出生認同採取“屬地主義”;子女都在美國出生成長,已不可能如同上一代的父母,都已經成為新一代的美國人;美國就是他們所認同的唯一國家。我說:“姐姐,您就專心地"是"美國人吧!,少看台灣的電視政論節目;您已不可能是台美中的「三國人」 "。
"至於俄羅斯,我一直懷抱浪漫而古典的嚮往,衷情於北國遼闊而荒寒大地上的俄羅斯文學和古典音樂,偉大的文學大師與音樂家是俄羅斯的英雄瑰寶;也是超越國界的,屬於全人類的文化遺產;黃金和白銀的時代都已經過去了"。
姐姐說:“台灣完了!財經電視台的專家,建議有錢人轉出台灣,投資國外的資產和黃金、白銀。尤其,俄羅斯的“布丁”總統,正在恢復往日的帝國光榮和大國地位。中國也崛起了,將取代美國。總之,美國也完了。”。錢多又自尋煩惱,問題也不平凡。
這位姐姐先客氣地自謙,只緣身在美國而不知美國的真面目,今年適逢美國的總統和國會大選;這位住在達拉斯郊區的童年鄰居姐姐,似乎没有絲毫地參與或關心美國的國政大事的概念。
至於,目前美國兩大黨推出的候選人,共和黨的川普先生和民主黨的柯林頓女士的背景特點和政見;姐姐坦言:"莫宰羊"。反而,遠在美國,姐姐每日必看台灣的政論節目,與「藍色黨國」同悲憤,以為台灣没希望了。
這是極具反諷的現象;姐姐反而提示我,台灣的生活方便又安全,尤其上餐館、超市或便利商店遍佈各地,比她在美國的生活所需,就没有如此地親切方便;出門購物、上餐館,得自己開車跑一大段路程。每次到台灣出差商旅,總是感到生活便捷,到處是餐館和美食小吃。我,…沒聽走音吧?
記得童年時代,在台北的歲月,看著鄰居姐姐愛玩,不愛讀書,初中時代的升學壓力迫使她逃避,而成了她父母眼中,頭痛不抱希望的"問題女兒"。曾經有多次,被我見到,姐姐在暗夜的街角拭淚而不願意回家。
隨著我們各自的成長和搬遷;這位曾經鼓勵我"好好讀書"的姐姐,以敢於冒險嚐試的精神,在人生中年後,我們相遇於她自美國到台灣洽談珠寶生意的商務場合。
姐姐,已經是有多位「藍色黨國」政商權貴的知名夫人所信任的特約珠寶商;自己也是美國德卅科技企業的總裁夫人;先生是台灣留學美國的航太博士,任職於NASA的合約供應商,擔任企業總裁。
表面上,遠走美國,改變了姐姐的人生機遇,忘記了她少女時代的茫然、自我逃避和躲在暗夜的街角哭泣。也許,這是吸引許多人移民美國的美國夢。但是,鄰居姐姐數十年長居美國,却對美國陌生而疏離。
"身在一個自由、民主而多元的超級大國,除了經濟上的致富機會外,應該可以更積極地認同美國本土和参與當地公民社會的公益活動。取之於美國,用之於美國;相信美國的民主,建立在自由與法治的基礎上,有自我改善的反省調整功能";這是我在談話中能鼓勵姐姐的建言。
古羅馬帝國時代,疆域遼闊,民族多元;當時的商旅,從各地往來於帝國首都羅馬,有一句名言相傳:"到羅馬,就要"是"羅馬人"。
同樣地,我也建議姐姐,美國對於出生認同採取“屬地主義”;子女都在美國出生成長,已不可能如同上一代的父母,都已經成為新一代的美國人;美國就是他們所認同的唯一國家。我說:“姐姐,您就專心地"是"美國人吧!,少看台灣的電視政論節目;您已不可能是台美中的「三國人」 "。
"至於俄羅斯,我一直懷抱浪漫而古典的嚮往,衷情於北國遼闊而荒寒大地上的俄羅斯文學和古典音樂,偉大的文學大師與音樂家是俄羅斯的英雄瑰寶;也是超越國界的,屬於全人類的文化遺產;黃金和白銀的時代都已經過去了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