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時來運轉」》

圖片
      本日清晨,憂慮「第十八號颳風」將至的威脅,接收及時的「氣象預報」有關「泰利颳風」的最新動態圖後,不禁莞爾,喜從中來:天佑台灣!颱風已轉向而去矣! 多日前,國內外的各路氣象專家和機構,預報「泰利颱風」的路徑發展,各路預報的方向,都對著台灣而來,先是「預報」「泰利颱風」必將切過台灣南端的「恆春半島」的尾端。 然後,又更新「預報」,改為「泰利颱風」必將切過台灣北端,有成為極具威脅的「西北颱」的可能。同一個「泰利颱風」,對著台灣而來,從南到北,輪流頒獎,真是讓我和南北各路的農友,不勝惶恐。 時序來到近中秋,蔬菜水果都即將進入「秋收」期,尤其「一年一收」的「芸香科」果樹,「柚子」、「蜜柑」、「甜橙」,都長大到「轉熟期」。此時,颳風將至;看天吃飯,一年的辛勤,就怕天有不測,奪走心血付出。 老農友人與我,互相關心和提醒,應對的自救方法,以及收成堪慮。憂心!憂慮!憂愁!都莫可奈何,只能內心吶喊:’天佑台灣‘!同時,也不免質疑:“”啥鳥「氣象亂報」‘’?看圖說故事,東西南北,變來變去。 不過,也由此實證,浮世的形勢發展:隨機而有序才是本質;哲學的理解:“客觀形勢的發展,不以主觀意志而轉變”。 看完「氣象自由報」後,下一則消息,是“明年「公僕」調薪百分之三”; 而且,確定是「加薪」而不是「減薪」。此事,無論「公僕」相關者滿意?或不滿意?「加薪」總是好事,有經濟景氣好轉,政府稅收增加的領先指標意義。 過去許多年來,台灣面對被敵對的「中國勢力」唱衰、貶抑;天災、人禍爭相來鬥陣的困厄中;「人和年豐」成為奢求。即使身處如此的悲觀形勢中,我也不曾氣餒而是浮世尋樂,笑意人生。 德國哲人「尼采」在1888年的著作「偶象的黃昏」(Götzen-Dämmerung, oder, Wie man mit dem Hammer philosophirt)中的名言:“”打不垮我者使我更堅強‘’(Was mich nicht umbringt, macht mich stärker.);正是台灣承受得起考驗;在捍衛自由的意志支持下,台灣正在時來運轉。 颱風帶來水澤滋潤生母大地,暴風却過門不入;看「氣象圖」說故事,難道不是如此這般「好運」?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法庭上」的「不義」》

圖片
    在「法庭上」看到「正義」的希望!這是「原告」和「被告」的卑微心願。問題是,那裡的「法庭」? 「招供」與「自白」,是「認罪」的前奏;以下的「案例」,正是彰顯典型的以「套招」來完成中國所要「假審判」。目的,當然是證實,"國家政權"的「合法」和「正當」,以及不可被顛覆。違反此一規定的「被告」,將"被認罪":自供和承認,是"國家政權"的「敵人」。 被中國政府以"顛覆國家政權"的"罪名"起訴的台灣公民「李明哲」,在中國的法庭上答詢時,眼光不太敢離開桌上的螢幕,為自己的人權辯護,恐怕有所疏漏。「李明哲」,每回答二、三句詢問,就出現,自己所說的"惡意攻擊"或"抹黑"「中國共產黨」的預設的「制式回答」。 「被告」,不"自控己罪",「羅馬法」的偉大「法哲學」思想;「拉丁文」的「法律諺語」:"Accusare nemo se debet nisi coram Deo";語義所指:"除了在「神」之前,沒有人必須自己控告自己有罪"。 這場「假審判」,是非常低能的和低級的「馬戲表演」!以"被告"的"自控己罪",讓猩猩、猴子、獅子、老虎、花豹,狗熊,都在「黨國司法」的皮鞭指揮下,各有被指定扮演的「角色」和「台詞」,照著「馬戲表演」劇本的對白演出。 「李明哲」才開口回答幾句話,即已呈現「被迫認罪」是「假審判」的結論。在「法治國家」,被告的自由答辯意志,是由「實證價值」所據以形成的法律的「程序法」和「實體法」給予保障,而這些保障,正是中國所強調的「以法治國」的法律目的所不具備的原則。 反而,「被告」的「李明哲」,透過「假審判」的螢幕上所提示的"自白"字幕,回答流蜴,絲毫不能為自己辯護,而是照著中國的「國家政權」的命令,向法庭外展現中國司法的「黨國意志」:一切的「程序」和「被告」的「自白」,都在這個"國家政權"的掌控中,包括最應該獨立公平、公正的法律制度和核心的審判。 「以法治國」,是使法律成為中國"國家政權"的工具。然而,「依法治國」才是進步的「法治國家」的原則;那也是正義的價值,透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供養「文言文」》

圖片
        信徒供養師父,這件「鳥事」本身就違反佛教祖訓「眾生平等」的高貴價值;也自證“人類生而平等,却無時不在枷鎖中”。師父,被供奉名車、美女;信徒還千方百計為「妖僧」圓場找理由,「夫復而言!」?師徒都樂在‘’犯賤‘’中而自以為「信仰」。 奴隸所‘’信仰‘’的,如果只是「枷鎖」,又有何需要「自由」?永遠在枷鎖中輪廻!「虛無主義」,是時代的「精神瘟疫」,却以宗教之名,走上「奴役制度」和「恐怖主義」。 長期以來,我個人經歷的「修道院生活」和「哲學理解」,注意到:國家和社會的「神學化」現象;為了保住「枷鎖」,各種騙人、唬人的「神學造論」充斥於媒體輿論和民情,大部份,都通不過哲學的檢定而露出神學的「尾巴」。 神壇上,以名車、女人供養「六根不淨」的‘’妖僧‘’,美其名是「師父」;另一個神壇上,却是衛道的「老夫子」,美其名是「老師」,強要「中學生」多讀幾篇食古不化又不營養的「文言文」;將古人的「鳥文」視為「經文」,非得多唸幾句不可!實在“不衛生”! 這是專制的「神學士」心態,實在可惡,彷若不許「剪辮子」、「放小脚」和「戒奶嘴」;形同殘害幼苗,蒙昧心靈。歐洲人,幸好早已擺脱「死的語文」,「拉丁文」的束縛而回到我思、我說、我寫的自由奔放的「文學」與「人學」的土地上;早日擺脱蒙昧黑暗,宇宙世界,無窮探索。 ‘’之、乎、者、也、嗚呼哀哉‘’的「鳥文」,只是告慰特定「中國遺民」群族的「文化鄉愁」,這樣的「中國化」根本不值得‘’去‘’。不精確的「文言文」語境,只能混淆認知,見山是山,見山又不是山;視為「藝術資產」,已是禮遇和尊崇。在逢年過節,「紅白場子」,偶爾附庸風雅,賣弄風騷,提字或點唱幾句即可。 就如同「羅馬教廷」死抱「拉丁文」為「官方語文」;在重大的崇聖場合,教宗以「拉丁文」祝禱和唸經;我曾問過「修道院」裡,資深的德國神父,可知道教宗正在唸的經文內容? 神父,苦笑地告訴我:“抱歉!教廷的「拉丁文」發音系統與德國、法國、義大利的發音系統不一致;所以,您就可知,為什麼歐洲人的基督教文明,却分裂成許多民族國家”。 為供養「文言文」的「神學造論」,必然走入歷史幻滅!關键,不在於信徒對台灣“去中國化”的被迫害的妄想和中國遺民的被邊緣化的焦慮而捏造出來的「假議題」:「去中國化」;而是,時間的「不可逆」的本質。「古人」的語境豈能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老人異事」》

圖片
      法律上有「不適格」的用語,既然本文以「老人」為主角,我顯然不是「老人」,說我是「大哥」或「怪叔叔」、「老張」都可以;本文,就是以「老人」的「年輕朋友」立場來寫的。 唯有站在「老」的「遠距離」,才能客觀地看到「老」的問題。每個人,都會老,只是「生理時鐘」和「心理時間」不協調。有的人老得快,有的人不知老。比較糟糕地,是花銀子去「防老」和「養老」。 浮世有許多「老問題」,涉及「老」和「老人」;也許,社會上太重視物質和名利的現象,對於「老」和「死」有忌諱;可是,這兩項大事是「鄰居」,總是想和我們「毗鄰」成為「影子」。 人生的焦慮、不幸福,有一部份是恐懼這兩位「鄰居」找上自己。究竟,「老」有什麼問題?「老」,是一種「精神疾病」,會讓自己焦慮;什麼時候,那讓人恐懼的「鄰居」會找上來? 平常,我們總認為,「 死」是‘’他人的事‘’,自己只能哀衿同悲;但是,哲學的人生,正是要讓自己正視「老」與「死」。如果,人生曾經伴隨過自己的親人,在醫院走完晚年餘生,多少會讓自己對「老」與「死」更有「同理心」,而放下更多內心的偏執和成見。 人,孤獨來到,也將孤獨而去;在這段過程中,究竟「存在」的意義是什麼?「戀愛」是「防老抗死」的最佳精神武器;讓人生的臨世有浪漫和喜悦的經驗,實踐「為戀而生,為愛而活」的哲學;人的自信,盡在其中。同時,記住一個陷井:“婚姻不等於戀愛”;但是,要在婚姻中一直戀愛! 老人有「黃昏之戀」,有助於忘却對那兩位「老鄰居」的恐懼。「老人」,若有「不倫戀」;也應該祝福!那也是對當事「老人」的「智慧」和「性趣」的「總檢驗」。社會上的觀感,大多是:“蛤?蝦米?”;這又顯得社會上看戲的「閒雜人」比「當事人」老得快! 從「老人學」的角度去理解:老人「生龍活虎」不是壞事。日本是全世界名列在前的「老人國家」;有些慾求旺盛的男女老人,投入「成人劇」,當「六十路」、「七十路」,甚至「八十路」的「男優」和「女優」。 另外,“慾求不滿”的“熟女”,也是社會上被壓抑的普遍現象。在日本,「熟女」所扮演的「成人劇」,也普遍有好評和賣座。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去理解,使日本超越美國,成為「色情產業」的‘’世界強國‘’。 旅行世界上的經濟先進國家;「老人異事」是「人性」、「慾望」和「意志」的總合呈現。哲學人生中,我是自由開放而坦然面對「老人異事」。

詩人之國筆記 -《「老」的「怪事」》

圖片
什麼時候會老?/ 以下的現象:/ 沒興趣!/ 没性趣!/ 不抗爭!/ 算了!/ 也年輕過!/ 注意「博愛座」!/ 唉!唉!/ 没人讓位!/ …,算了!「不反共」了!/ …,必須「反台獨」!/ …,「促統」!/ 「談戀愛」?算了!没空!/ 還有,…「退休金」用不完!/ - 《別讓自己老去!》-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芒果花」》

圖片
    終於,節氣來到「白露」;雖然白天,尤其中午,仍然高溫炎熱。但是,夜晚已經可以感受到秋意;植物的水份蒸發已經有減緩的現象。 在「白露」當日的清晨,掌握時機,我為四株「愛文芒果」的「實生苖栽」進行嫁接。「穗木」取自曾經開花結果的「蜜芒果」和「美人尖芒果」品種。「實生苗」的「芒果樹」,是來自近年食用芒果後,以果核播種長出來的。 「芒果樹」,若未經嫁接,就必須等待多年的長大,可能長到二十多公尺高的成熟樹型,才可能開花結果。而且,「實生樹」所結的果實,容易出現突變,果型較小,品質和口感都不理想。專業的果樹管理,必須符合經濟效益,提早果實上市的時間和品質優良可靠。 近年,台灣出產的芒果有極佳的國內和國外的口碑,口感風味讓人回味。芒果樹,經過嫁接,既可矮化樹型,開花結果的時間,也可以提前到嫁接後的三年內。當然,關鍵在於「砧木」是年輕健康的「實生樹」,「穗木」是採自成熟的優良果樹的枝條。 果樹管理的原則,育苗和選種,再配上嫁接技術、定期地施肥;對於開花結果就可以期待。另外,「芒果樹」開花時,香甜的花蜜是極佳的蜂蜜來源,品質與「龍眼花蜜」不相上下。 「芒果樹」的花,如金色的米粒,量多而密集,必須「疏花」,留下健康的授粉花粒,結成優良的果實。「芒果花」,以植物的角度去理解,花開密集,可以増加授粉的成功機率。雄性動物也有相同的情形,「精子」的數量多,有助於授孕成功的機率。 相闢文章: 園藝生活筆記 -《芒果花季》 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芒果樹」的「花」與「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文言文」的生活》

圖片
    學習口語,在學習書寫之前;這也是人口中,「文盲」仍然可以流利地說話,却大字不識幾個。對於消除「文盲」,促進社會對話,文明進化,族群平等,最好的方法就是教育和口語書寫一致。 歐洲曾經有漫長的「黑暗時代」;教會和神職以「拉丁文」解經說道;基督教是歐洲的普遍宗教;即使多民族和文化異樣,以「拉丁文」傳佈的基督宗教,在神權統治下,形成教會和神職的專制和支配的優勢。絕對的價值和信仰,造成教會專政下的迫害異端、愚民和腐化。教會專賣「贖罪券」就是專政下的必然腐化。 德國,到了「馬丁.路德」發動「宗教改革」,與「羅馬教廷」正式絕裂,歐洲大陸出現「基督新教」。 「路德」的偉大貢獻之一,就是將「拉丁文」的「聖經」譯成「德文聖經」,使說德文的本民族更容易親近「聖經」,理解教義;信徒可以自己向「上帝」禱告和告解,實踐「因信稱義」的宗教生活。每一位信徒,都可以是「上帝」在俗世的「義人」,不必再透過教會和神職的仲介,被上下拐騙。 「拉丁文」,本身作為語言和文字,承載偉大的「羅馬法文明」和「基督教文明」。修習「拉丁文」,我深感許多偉大的法律、哲學、宗教和倫理的生活智慧,被歐洲各民族以自己的語文傳承下來。可以說,「拉丁文」有「作學問」的工具價值,查考和引述古典文獻,具備「拉丁文」的語文能力是有助益的。 但是,在社會對話和不同階級的溝通需求方面是受到侷限的;大概只剩下自言自語和自得其樂的「鳥語」樂趣。以及在崇聖和古典儀式的場合,以「拉丁文」來點綴;在二十世紀早期,歐洲的有些古老大學在授予「講座教授」的榮典儀式,有此殊榮的教授以「拉丁文」發表此生最重要的光榮演說。 但是典型已遠,能有共噅的古典聽者很少,甚至不知所云。現在,似乎只剩「教宗」在禱告儀式上唸經文和禱詞時用到「拉丁文」。 同樣的窘境,「漢字文化」的「文言文」,可以作為偉大的「文化遺產」,讓有懷舊文化遺緒的族群,自己緬懷和自得其樂。以社會分工的角度而言,有需求的現代人自行去學習,就像學習「稀有語文」,可以自己去與懂「文言文」的「古人」神遊。 「漢字」所承載的「漢文化」固然歷史悠久和豐富,也曾經是高度發展的「舊時代」的文明。但是,其中所承載的保守、反動、蒙味、愚民的神學說教也不少;很難找出有現代意義的民主、進步和科學的價值。 「文言文」,可以作為「文化遺產」;但是作為「溝通工具」,必然不切實際。在現代社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外圓內方」的「意志」》

圖片
      農曆七月十五,「中元節」,今夜,也是「滿月圓」的日子;到「中秋節」還有一個月;夜裡,秋風已來了!仰望「滿月圓」,我想著:世界是什麽形?以前的人認為「天圓地方」,是否? 最近,「北韓」的「金正恩」向世界發射「導彈」,飛行的彈道越過日本,呈現美麗「拋物線」的「弧形」;證明「內太空」是圓形的。「外太空」呢?浩瀚無際,只能先想像,也是「圓形的」。「愛因斯坦」以「光」的走「曲線」現象來證明「天體結構」的「圓形」。 地球的質量有「地心引力」的「作用力」,在重力影響的空域內,粒子內縮,物體下墜向地心內聚。這也是「金正恩」的另一項證明:引爆「氫彈」,藉由撞擊「原子」,產生強大的分裂,釋出熱能;呈現「反引力」的「外向作用力」,或「離心力」。「爆炸」,正是這個原理。 以往,我對「核分裂」的原理,只能憑「物理學」的推論;未能深入理解;總覺得離自己的專業太遥遠。「北韓」,在近年強推「導彈」和「核武」的國防政策,付諸實踐,讓我有機會,再次去理解宏觀的「天文物理學」和微觀的「原子物理學」。 我曾在「核能發電廠」任職,對「核分裂」和「發電原理」的理解,總是往和平利用能源的方向去理解。迄今,仰望夜空的「月娘」和滿天星辰,也都是懷抱浪漫的想像。不能想像,有「洲際導彈」自天上飛來的情形,大概會以為,那是浪漫的「流星」。…,趕快許願:“愛你千萬年?”。 那時候,我相信,世界有客觀存在的規律,想像世界的形狀是圓形的,所以人生追求圓滿;像花形、果形,都是圓的;地球、「月娘」,星辰,也都是圓形的。那麼,世界上可有方的形?世界,總不會只以圓形為主流吧? 為什麼漢字的語境,稱一地的所在是「地方」?莫非該地域是方形的?這種「地方」現象,是否可以追溯到人類對土地的分配利用的原則?基礎,可能在政治制度。早期的封建,將一大片土地劃出四方形的「外界線」,漢字的「國」字,四方形的外圍;內有「人口」和武器「戈」。 或者,內部再按「井田制度」的「內界線」切割成九塊方形的土地,分配給九户,各户再依此原則,分封和繼承,於是土地的分配,成為細密如網的方形。 世界的形,外圚內方,成了客觀存在的規律現象。也可以在近代的「矽晶圓」製造上發現,一片圓形如滿月的「晶圓片」,內部再切割成方形的晶片;手機的「SIM卡」是方形的。二者,是「外圓內方」的最佳組合證明。 在德國求學的時期,曾想到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這裡」,「那裡」》

圖片
「反共神學」的聖殿,屋漏又逢大雨;一大掛「神學士」,不知是去避雨?還是去借傘?跑得不見「鳥影子」。「神學士」老人,早想打發「門下教士」"去那裡"!不,應該說:"來這裡"。只是「反共神學」的聖殿如何拆解? 那些「門下教士」,不知今夕何夕?是信真的?還是信假的?「門下教士」且看清楚:"今是昨非;以前,自欺欺人;以後,利益當前"。 十月的「雙十國慶日」,已是「小二過年」,可有可無。以前,「黨國」的「中流砥柱」,讓地球加速自轉,時間自動提前,改在「十一」,到中國去慶生「國慶日」。 報廢的那些「退將」、「權貴」、「政要」,奔往西行道上:“咦!…,學長,您也來了!幸會!幸會!早來早交心,正好多練唱幾次「國歌」;叫啥... 兵進行曲來著?以免被「處罰」;這裡的「國歌法」,最近「出台」了,你們都已經會唱,對麼?”。 "噓!... 小聲點,不能用猜的!也不能再分「這裡」,「那裡」,世界上,只有「一個中國」,那裡叫「中國台北」;「特首」,當然不能找"綠的",必須是染黑成墨綠的;「那裡」的「呆胞」好色;愈色愈好,重口味的「王八蛋」,也行! 記住吶!"兩岸一家親」啦!現在禁止「那裡」,不得再「各自表述」了;腦瓜要跟著轉,以後都是「中國軍」,不能再有分別了。 對了!提醒"後面來降的「同袍」";"這裡"的「一中」,可不是"那裡"的「台中一中」!記住吶!否則,進「秦城」;再回去「那裡」,只能去「土城」叱"。 知道啦!"咦!學長才剛說好的,"世界上只有「一個中國」,不是問題!那你自個兒還不是分「這裡」的,「那裡」的,說來說去的?你可來真的?學長,你可別先去「秦城」耶!可別害跟來的學弟們也受累"。 真是「投共」鳥事多;交心過去,人就過去了。何況,「退將」出賣台灣的機密過去「那裡」;回來替中國在台灣「這裡」發展組織,屢見不鮮。唉!"黨國再造",「老馬」敗了,「老吳」,行嗎?「星際戰爭」射弓箭、舞刀棍,有夠「白賊」! 回到家門口,聽到隣居的阿嬷正在唬憨孫:“開學了!要收心讀書了!”;唉!現在的老人,愈來愈詐;那位阿嬷,前兩年看我提書袋回家,還笑說:"以前,不愛讀書,被男人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反」的「神學末日」》

圖片
「反」,一個在「漢語」中經常用到的「述語」,也就是「動詞」,有鬧劇的效果。對於「反」的「受詞」,也就是「賓語」,才是「語境」和「意義」的「主體」。 世界所存在的「元素」,互為「表裡」,也互為「主客」;「反」,最常被用到的「受詞」是「對」;「漢語」將二者合而為「反對」。實在是鬧劇!直觀上,難道,不想要「對」?換言之,「反」是一種立場和態度;「對」是一種立場和態度;只是以存在現象的先後,「對」在先,「反」在後;「對」是「主」,「反」是「客」。 「對」,這個「漢字」,有意思!表述主觀上正確無誤,客觀上,接近被顛覆不破的「真理」。德國哲人「黑格爾」揭示:「存在的必然是合理的」!「黑格爾」,他老人家,沒有指出的困境是「時間」。「反」,不讓「對」存在;「對」,不讓「反」存在,就讓「時間」來證明,誰是合理的。 以「擬人化」的情境而言,「反」是焦慮、不滿的集合;「對」是自信的,對於被「反」感到奇怪:既然是「對」,為何要「反對」?「英語」和「德語」,相對於「漢語」的「反」,在語境上,界定「主」與「客」是共存而不一致的;以「介詞」的語法來呈現多元。 「對」的「介詞」,英語是"for",德語是"für"。「反」的「介詞」,英語是"against",德語是"gegen";「賓語」是「第四格」,指陳的是「事」與「物」。如此的語法,有助於對事不對人,長期的發展,是建立「公民社會」和「文明進程」的基礎;社會爭論,就事論事,而不是對人不對事的「生死鬥爭」。 「反」,有「時間」的焦慮和存在的危機,所以常見立場前後不一致的困窘,「以後」否定「以前」;原來所「反」的,莫名其妙,誤會一場;事到如今:"不好意思喔,殘念"! 「反」,若不知自己為何「反」?而視為只是一種「職業」,"為反對而反對",無異於「職業殺手」,只信仰「殺」的技術動作而不知多元存在的價值,下場只好顛倒自己的人生意義:「自殺」,自己殺自已,也害人不淺。 哲學的理解:"凡虛幻的,必回到真實"!「職業殺手」,最後大多以不同形式的「自殺」收場;那是生命的信仰錯亂,為價值的虛無所作的掙扎無效後的自贖。 「反共老將」,人生晚年的「不反共」,無從自證「共」的「對」,卻先自「反」以前自己所相信的「對」;讓提攜他的...

人生故事筆記 -《「光復一房」記事》

圖片
  曾經,我有過舒適的空間和寬整的平原,那是書房裡的「疆域」和桌面上的「領土」。往事,不堪回憶,只有「殘念」(ざんねん),... ;「成功」,需要決心和行動!我「反攻」!我「光復」!我「征服」!卻總是半途撤軍。上次的行動,距今已經是四年多的往事。 「光復」,一個經典的「流亡黨國」的用語;我這個年紀,後中年期的「大哥」或「怪叔叔」,印象深刻,記憶仍新。以「光復」為名的學校、公園、道路、橋樑、建築物,在曾經是「復興基地」的各地方,想不見到,很難! 以前,每年的十月,政府規定,"應該",也"只能"是"光輝的"。然而,隨著台灣的民主化和自由化,人民各有自己的歷史記憶,國定的「光輝」,未必被人民普遍地接受。 「光復節」已走入歷史,「光復國土」?在那裡的國土?總統也「莫宰羊」,只像「比丘尼」唸經:"維持現狀,... 維持現狀...",自欺欺人。若問什麼是現狀?就像問總統,「國土」在那裡?既然「莫宰羊」?只能說「固有疆域」;罷矣!敷衍的話,豈能認真相信。 以往,記憶所及的「光復」,相關的「鳥事」,就鳥獸散去吧!不過,人生中、生活中,放下「光復」的懸念而任憑狀態處在「被佔領中」的現狀,實在心有不甘,只能不見就沒事!當然,個人事小,却是恥辱的烙印! 所指的「鳥事」,是自己的「書房」和「桌面」;被自己的治理無方和放任,而逐漸地淪陷於混雜堆疊的壓縮空間和浪費時間的無效率,終於舉步艱難,伸手就可能推倒書堆、雜物。 何日,重頭收拾舊山河?那是我的「鄉愁」;我迫切需要「光復區」,至少,有可堪餘裕迴轉之地,或可書寫的平方桌面,也可以!讀書人,需求不多,能如此,至少也有個樣子。 其實,我是不缺書房和書桌的讀書人。在台北市的住家,至少有三間「書房」,五張「書桌」,只是全部淪陷於自己的「懶散」,屬於「以後再說派」;終於,不斷地「失土」,最近只餘「彈丸之地」,處在暫時流亡的狀態。 三間書房,各有電腦和書櫥,是我讀書和工作的「戰略高地」,許多筆記文章、專業報告,多年來,都藉著電腦和行動裝置,已聯上「雲端」儲存。我應該是空間餘裕的。 也正因此,而日積月累地不去管理實體的過期雜誌、文件、期刊的書面資料和書籍。於是,"自我放棄";或「殘念」(ざんねん)地承認,應該說是:“自暴自棄”;自己不去「反攻」,神仙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 「自由自在」》

圖片
童年、青少年是人生中形成人格和世界觀,以及願望的關鍵歲月。不幸地,全世界的中小學生,或者相似年紀的少男、少女,仍然普遍生活在不幸中。 先不論生長在那些戰亂不安全的國家和地區,在經濟已開發的先進國家,少男和少女,以德國的最新調查為例;接受義務教育的「小朋友」,仍有很高的比例,少則三分之一,在生活上、心理上承受來自學校的壓力。 「壓力」,不是只有成年人有,也不是只有人類有;任何「生命」在成長過程中,都或多或少必須承受來自內外的「壓力」。在生物科技產業的產品研發,新的趨勢就是「抗壓力」的營養食品;用於釋放因壓力而發生的許多「負能量」的「反作用」。 少年人、「小朋友」,被養育和被教育的世代,那來的「壓力」?以浪漫的用詞形容,稱為「苦惱」;實際上,是痛苦和抱怨,精神上或心理上,存在著不愉快的對象。對此,在德國的這項調查報告中,所用到的德文複數名詞,是“Beschwerden”;顯然地,煩惱有很多來源;而且是被“人造的”。 「’少年郎」或「小小姐」,以上學為義務,既然「學校」是壓力的主要來源,責任在誰?是很清楚明白的;就是那些“成年人”,自己也曾經有過年少歲月,却長大後製造下一代的壓力來源,學業上餵一大堆五四三,没營養的“鳥食”;大人還嫌不夠而爭論不休。 「自由而豐富地學習」是理想,可能是人生中的一個自己覺悟和理解的年級,才能感覺「自由自在」是最大的幸福。在此之前,親人、朋友、同胞互相鼓勵:‘’太陽天天有!没什麼大不了的事!‘’ 時序來到九月份初秋,學校的‘’秋祭‘’開始;長假過後,小朋友不想上學,就像成年人假日過後,普遍不想上班;又要看到許多讓人討厭的鳥人、鳥事。據說,成年人上班族的「討厭鬼」是「長官」;小朋友的「討厭鬼」是「老師」。更糟糕的,現在又正逢農曆「七月」。 如何化解煩惱?多親近自然和哲學吧!世界上,再大的事,也不如自己的「自由自在」重要! 相關資料來源: 「ZDF heute」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偏有異見」》

圖片
      「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」,終於在夜空煙火和「送神」的儀式中走進歷史。對於「盛會」的感想,我個人的意見不重要,也無足輕重。從「機率學」的角度,以「隨機抽樣」的條件設定,我在「盛會」次日,「英雄遊街」結束後的當日晚上,先後在台北市的住家,很難得能接到兩次,由不同機構進行的「民意調查」。「逐鹿者」,太猴急了吧?! 來電那端告知是「民調」後,未問即已知結論:“為現任的台北市長造神”!兩次「民調」的問卷,都被明示或暗示,這是一次成功的‘’國際級運動會‘’。若被問卷的人認同,則是否支持現任市長連任?‘’。對不同的獨立事件,作出未來不當的聯結;顯然地,是「得失心」很重的「禿鷹行為」。 兩次不同機構的「民調」,問卷題目的設計,已經預設「運動會」是成功的,「現任市長」理應得到户籍設在台北市的大多數公民的支持而能連任成功。當然,後續的「鳥問題」,讓人‘’不知所云‘’?或“無從選擇”。 記得其中的一家機構,有一道「鳥問題」是:“請問您是,本省閩南人?本省客家人?外省人?原住民?”。記得我的回答是“台灣人”;電話那端,措手不及而静寂一陣子,可能不知道這個‘’答案‘’對我,有什麼重要的意義?於是又重問一次「選項」讓我“改過”。於是,我逕行回答自己加上去的:“以上皆非”,而被導入下一道「鳥問題」。 「本省」、「外省」,好久沒聽到,典型自我矮化國格與不尊重受訪人對自我身份認同的專制語境;也是流亡的「遷佔者政權」和「中國遺民」,依然陷溺在「大中國」的故國神話語境裡;更是在「黨國神學」的語境中,對真實立足的台灣土地的褻瀆,也是對早已江山易主的中國存在意淫的投射。「中華台北」,此一傷害和賤踏大多數台灣人的「偽名」,就是如此強暴台灣的。 「提問題」,而自以為是,必然得到意外的回答。同時,也彰顯以「民調」之名而對特定權力者所為的「造神運動」,必然伴隨「假新聞」(Fake News)出來欺騙社會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文言文」的「政治神學」意義》

圖片
      "ancilla theologiae ",這句以「拉丁文」表述的"神學支配一切知識"的宗教成語,是我在德國求學時期,客居在「天主教」的修道院,一位有神職身分,任教於大學的神學教授,在與我對話,有關神學與哲學的思想價值和意義,很自然地,對我說出來的"神話"。 教授,見我有些疑惑,再以德語為我解釋;"ancilla theologiae "的語意,教授的釋義,這是描述:知識有「主僕關係」;也就是:"神學是主宰,哲學是僕役"。這句「拉丁文」所彰顯的歷史語意,是在「神權」和蒙昧的「中古世紀」,造神、崇神和信神是漫長黑暗時代的精神現象。於是,「一切學問之首」的哲學,被貶抑為替神學服務的僕役。 不過,教授強調,這是一句神學思想體系自居封閉的傲慢。求學時期,攻讀「法哲學」與「公法學」,我修過「拉丁文」,偏重在法學和哲學領域的應用;對於神學領域的這句「拉丁文」,"ancilla theologiae ",出自一位浸泡古典教義與經文數十年的神學教授;我頓時「莫宰羊」和「不可說」。 經過此次對話,感謝神學教授的啟發;當時,我的理解,歐洲,在高舉「反基督」的德國哲學家「尼采」,主張"重估一切償值"的論述之後,「基督宗教」一直有價值體系崩潰的危機和焦慮。思想體系封閉,必然日趨沒落!宗教、語文的表意系統,也是如此!時間淘汰一切不適合的神學現象和符號系統。 在歐洲「啟蒙時代」之前,有上千年的「黑暗時代」,教會為鞏固神職的專權私利,解釋教義,宗教儀式、誦讀經文,「拉丁文」是「專制工具」,也是有神職身分的統治階級,必備的思想武器和愚民的工具。 最後,「拉丁文」淪為研究古典文獻和崇聖典禮儀式上的古典遺緒。現在的「歐盟」成員國代表在會議時,說自己民族的話語,再透過龐大的翻譯系統轉達給其他的成員國代表。 語言是牢籠,關禁人的自由思想;「思想是語言的囚徒」。人生而自由,「我思,故我在」,就是自由。「漢字」的「文言文」,作為書寫的格式文體,不是為所有人的使用而後設發展出來的文體;主要是由統治階級制定;包括後來的「八股文」,用於牽制和馴服「科舉考試」的文人;目的在「永固皇權」的支配優勢。 我自己,迄今的書寫,難免「文言文」和「白話文」交雜,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拱出「歷史定位」》

圖片
      幾位老同學相聚,成立的「同學會」,多年來的會員皆有排序編號,卻一直爭議不斷。「老蕭同學」排序第二,得到的序號是「老二」,為了避免被女同學「張三」誤解,被改稱作「蕭二」;久了,同學叫他「小二」。 「老張同學」,歷史定位是「張三」,老氣了一些;而且,人家是小姐,怎麼配序號?好在「老張小姐」以前就喜愛向男同學「老王」,排序第五的「王老五」塞奶;互動之間,似巳有「超友誼」的進度。 其他眼紅的男同學,聽到的"互稱"是:「王老五」叫「老張小姐」,暱稱「小三」。這件「鳥事」,被任職於「國際大嘴」(IBM,International Big Mouth) 公關公司的資深老賊,「順風耳」老李同學,排序第四,歷史定位是「李四」,給傳出來了。 眾家嘩然!既然,「王老五」和「張三」正在建構「一家親」,一門不得有二號!於是,排第六的「老馬同學」,「馬六」和排第七的「小白同學」,「白七」,要求前移晉序。 不料,「張三」和「李四」,堅持已有的歷史定位,不可異動,必須"維持現狀"。爭執之後,大家妥協:「王老五」和「張三」可有兩個號序,但是必須加總之後降序,被後移成了「王八」。 「老張小姐」總覺得怪怪的;以後成了老同學口中的「王八嫂」。「老王」,反而很淡定,還欣然接受,認為命中註定當「王八」;他是「廣東人」,口中唸唸有詞:「王八」,乃「王發」;還安慰「小三」,別在意當「王八嫂」。"以後,你就是「王發嫂」,「小三」晉升成「王后」,「後宮」成「正宮」。 「小三」,接受此議,不再反對,反而發嗔塞奶:"以後,「王八」要愛人家一千年,不, 一萬年喔!否則,... 否則,人家,... 晚上,不來了啦... "。真是地,塞奶又晒恩愛!「王八」真是發了,「猴賽雷」! 其他老同學也欣慰,這下子,同窗情誼更好了。只是「小二」似乎不大開心。老同學問:"「小二」,要不要順便「正名」,改回叫你「老二」?畢竟,老同學也真地老了;總不好意思讓你一直當「小二士官長」;要不要晉升,當「老二將軍」?"。 說得也是;同樣是「老蕭」,另外一個,也在「彰化米糕」店混過「副總」了。唉!時逢不濟,萬般遭遇都是命;歲月催人老,「小二」變「老二」,是大是小?誰知道? 排第一的老同學「老牛」,「牛一」,本來就話不多;此時,反而有些無奈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蛋是誰的?」論》

圖片
  酷熱的夏天,警察忙著處理一大堆蛋。交通受阻,人群吵雜。警察,不知如何是好? 以往,「壞蛋」看多了,快打先羸,"不許動!";「壞蛋」就被收拾了。這一次,一大堆蛋,該如何收拾?一大堆蛋,下手不能快打重打,時間又緊促,該如何一顆又一顆地收拾? 路上被阻擋在後面的人群,不知前面正發生有一大堆蛋的「鳥事」,已經不耐燥熱,開始罵出"蛋言蛋語"。有意思地,這個國家產蛋,以蛋聞名;互相問候,一向"蛋來蛋去"。 「國罵」,以蛋為本:「媽の蛋」,衍生出不同變體的「國罵」:「去你媽の蛋」、「玩他媽の蛋」。蕃邦來客,初次聽到如此「國罵」,以為是"How are you? ",或者,"Fine! not bad!And you?" 之類;經過翻譯成蕃語:" Go to your mother's egg! ";或者," Play his mother's egg! "。 蕃人大驚不解,"貴國人是「蛋生人」?非「胎生人」?貴國人的媽媽生蛋?多久生一次?"。 「國罵」誤國,面對蕃邦來客,難以說清楚,講明白;只怪蕃邦人的媽媽不生蛋而有如此笨不可及的疑問。 路上的一大堆蛋,該如何收拾?警察,依「蛋の處理法」,必須先確認「蛋の種類」,再辨識「蛋是誰的?」。 市長已得知,交通受阻,他的蕃邦來客也被擋在路上,心情不爽,開始準備"國罵":"媽の!... ,"。 市長先問警察頭子:"客人為啥進不來?再不進來,你完蛋!我也完蛋!貽笑蕃邦來客,以為俺們只會玩媽の蛋"。 警察頭子,也著急不已,回報吞吞吐吐地:報告市長,媽の蛋,下面沒有經驗確認和收拾他媽の蛋"。 市長,終於怒不可遏:"什麼時候了?還搞不定就是那些「王八蛋」,你等著完蛋!看我怎麼玩你的蛋?"。 警察頭子,傳令下去:"叫那個「姓王的」,來取回「他媽の八顆蛋」。下面的警察,又傳下去:他媽的!叫「王八」の媽!來收拾自己下的蛋!"。 蛋的問題,自古以來,哲學上深入探討而無解;「第一顆蛋」是誰的?姓「王」的?還是姓「王八」的?吾國人好哲學,疑難的大問題多已有解,唯蛋是誰...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