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身邊是誰?!》
「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」
《【清明】‧ 唐 ‧ 樊川居士,杜牧;803年 ~ 852年》。
以上這首詩的意境,道出了詩人在時雨節氣的孤獨感受,想要上酒家買醉的時況;身邊卻無人可以詢問;而「行人欲斷魂」,已無從問起;只能問路上的「牧童」。「孤獨」,是每一個時代,攸關生命意義的「存在」問題。身邊有人能相問,是幸福的!
「身邊是誰?」,是一個人生的「大哉問!」。「身邊有人」,是誰?不外乎親人和友人;如何相處,關係親疏,是一種藝術!當親人和友人的關係變質,彼此形同陌路,實在是痛苦又無奈的悲劇。世間的人倫關係,上下為「血源」,左右為「姻緣」;「血源」和「姻緣」,彼此互為補充條件。「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」,更是人生有幸!
民間的「因緣觀」以為,人際關係的互相聯結,必有「修為」的因素,於是「十年修得同船渡,百年修得共枕眠」;男女在芸芸眾生,茫茫人海中能夠結為夫妻,需要「修為」的時間條件,更甚於「同船」渡到彼岸的路人。哲學所探討的「善的意義」,有很大的範疇;其中之一,在人的日常生活中,可以實踐的項目,是「與人為善」。
在詩人「杜牧」的【清明】這首詩中,「牧童」願意為陌生的「問津者」指點迷津,就是「善的典範」;給了一個浪漫的指引目標「杏花村」。在暮春清明,以「杏花」為名的村子,到那裡,尋春者可以「沽酒解愁」,也堪稱「美的意境」了。
人生在世;願意對話,就不會「孤獨」;能夠「理解」,就會「包容」。先從「身邊的人」做起,尤其是「家人」;經常擁抱「身邊的人」,也就擁有幸福!
世界知名的投資大師「華倫‧巴菲特」(Warren Buffett) ,從不給「身邊的人」壓力和批評,只會讚美和鼓勵。因此,他的「與人為善」,是積極向上的成就信念;更甚於生後帶不去的有形的「財富數字」。
《圖片來源:Wikipedia;Pierre-Auguste Renoir,1841年2月25日-1919年12月3日;「煎餅磨坊的舞會」Le Moulin de la Galette (1876)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