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故事筆記 -《始於兵,終於禮!》

「甲午年」伊始,世道現象頗有趣味;遠在歐陸,瑞士的反對寬鬆移民政策的公投過關,對追求共同市場整合的歐盟,形同一體化進程的挫敗。

回頭看台灣,政府執意地要為未成年的中學生進行歷史思想的洗腦;鉅細靡遺地錙銖必較於稱謂用語;其中,最有意思的一項,乃是「中國」,應改稱「中國大陸」。

其實,「中國」是很中性客觀的存在;「中國」,在世界上也以「中國」自稱,也希望得到世人的尊重,以名實相符稱呼。

「中國」,此一稱謂,有政治意義,就是那個由「中國人民」所形成的「國家」。無論有多少國際承認,或喜愛與否?「中國」,就是存在那裡。我,長期以來,無論口語或文章,皆以「中國」,稱呼那個忽遠忽近的國家。

在德國求學的歲月,我與中國的學人或同學往返交流;他們讚賞我對他們的祖國,以禮相稱,名實相符;讓他們在異國有受到尊重的感受。

曾經有中國同學問我,除此之外,在台灣,還有那些對他們祖國的「稱謂」?我娓娓道來:有「匪區」、「鐵幕」、「紅區」、「淪陷區」、「共匪國家」、「水深火熱地區」、「共產中國」、「奴役地區」、「大陸中國」、「中國大陸」;在那裡,「共匪」迫害「苦難人民」;等待「國軍」去拯救。

我說:"閣下,喜歡那一個「稱呼」?";那些中國同學先是哈哈大笑,然後有人說:"老張同志,還是你最有禮,也最客觀!"。我說:"君子之交,終於禮;禮者,宜也!君子,必也正名乎!"。

多年之後,既然,政府想要親近中國,也希望為學生洗腦;那麼,何不自客觀中性地尊重「中國」開始?拒絕接受「中國」就在台灣的彼岸存在,而以地理名詞「中國大陸」稱呼,是對中國人民的國格視若無睹,也是不尊重;時光反而重回「仇匪」又「恨匪」;「漢賊不兩立」的「黨國時代」。

稱「大陸」者,乃指「地質學」上所形容,地球上存在生成龐大之陸地;也是「地理學」上所指的,海洋中所出現連續接壤的龐大面積的土地。

許多年來,我的經驗顯示,中國人民親切友善,渴望中國強大,更希望得到世人的尊稱,就是客觀中性存在的「中國」!正如同我的國家「台灣」;我認為也是客觀中性地存在。烏雲蔽天,無損日月的實在!不是如此嗎!?各國人民的相互理解,就從面對事實真相開始!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