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藝生活筆記 -《枇杷,為何而生?》
每年立春後,寒意猶存;真是春寒料峭。此時,樹木的春芽已現蹤跡;蕭瑟的初春景色中,只有薔薇科的枇杷樹已經結果了,等待成熟以供採摘。
以時序推算,竟然開花結果歷經一年中的秋冬季節,而成熟於春末。梅花,歲寒而後凋;枇杷,歷冬天而育成果實,真是堅忍的果樹;有植物進化的原因吧?我想,該不會是冬季與春季的寒氣,人體易受風寒而有氣咳;枇杷的樹葉與果實,竟然有改善效果。
然而,古人何以知道,枇杷的樹葉與果實有滋潤肺部和止咳的功效?難道是歪打正著,巧合而已?古之「神農氏」嚐試百草,若其身壯無病,何以知道百草之功效;若百病纏身,又豈能亂服百草,豈不是拿生命試誤?又豈知百草的各種藥效。
顯然地,「神農氏」者,可能是許多不同病症的患者?!植物的藥效和營養,必然是歷史進化的成果,經驗代代相傳。
看到樹上的枇杷將熟,金黃色澤的果實閃爍於綠葉中;讓我想到了,一年中的「百果之首」,非枇杷莫屬,必然也有出現在這個季節的存在意義。
哲學,總是讓人思考生命的意義;「以農為生」的經濟思考,也讓我知道,最先登場上市的枇杷,若賣價上揚;接下來上市的「百果之宗」水梨,也必然可以賣到好價格。水梨,也是潤肺、止咳、降火的好水果;那麼,是否可以反證,人體患氣咳不適也好發於此時。
經驗中的季節現象,仔細地思考,其中有哲學的辯證規律;這也是生命的意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