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男人落跑!》
歐盟,必然是勝利者!向東擴張,是歐盟一體化的戰略目標;對西歐世界而言,東歐是文明未完全開化的野性殘餘地區。地貌上廣闊平坦,資源豐富;「俄罹斯」,更是其中令文明西歐緊張的根源。
歷史上的西歐世界;或者「基督教文明」的地區,恐懼北歐的「維京海盜」民族,以及東方的「韃靼鐵騎」。「維京海盜」民族,不適應南歐的温暖,向南遠征掠奪的意志,只到了「英倫三島」。但是,「韃靼鐵騎」不只掠奪還滯留。
這也是,為什麼「拿破崙」和「希特勒」想要征服東方的原因;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空間!歷史上,東歐和西歐一直存在文明的落差,表現在彼此的擴張戰略上。武力未能達成的戰略目標,以文明和繁榮來實現,正是「烏克蘭」「拒東迎西」的原因。
所謂:「故遠人不服,脩文德以來之!」(論語‧季氏);正是如此。文明的擴張力量,讓民族血緣的牽葛,禁不起考驗;訴諸民族情感和經濟制裁,都只能自以為是!歐盟的整合,形成文明和平的歐洲,此偉大的理想,早已存在千年了;更在歌德、貝多芬、席勒和雨果等偉大先賢的理念中。
力不足以服人!尤其迷信政治謀略、武力威脅和經濟封鎖的強權者;其實自證了,人心可收買恫嚇一時,却不可能長期得勢!
我對於「烏克蘭」,有些特殊的關注;緣於在德國求學時期,在大學圖書舘結緣,認識了一位來自「烏克蘭」的美女同學「娜塔莉」(Natalie) 。她在大學圖書舘抒工時,經常親切地為我找到預借的相關專書;幾年下來,從對話中,我對她的祖國有理解和同情;與台灣相似,都是置身在強權擴張的壓迫下生存;內部有不同的拉扯力量。
「娜塔莉」,為何未選擇到語言較順暢的「俄羅斯」求學深造而來到德國?她慧黠地眨著琥珀色的水汪汪亮眼,說:"「俄羅斯」的「彼得一世」大帝(1672年5月30日~1725年2月8日)不是到西方學習文明,追求現代化嗎?「俄羅斯」的「葉卡捷琳娜」二世女皇(1729年5月2日~1796年11月17日) 不是來自德國,而與法國的啟蒙思想家「伏爾泰」、「狄德羅」交往,熱衷地引進西方文化嗎?歷史的文明方向不是指向西方了嗎?"。
「烏克籣」的地理風土條件,讓這片位在東歐的廣大黑土地,成為糧倉,也出美女;因為國家命運的無奈,竟然都只能外流。「娜塔莉」的文明開化戰略觀點,讓我欣賞;如今,「烏克籣」人民,又在歷史方向的十字路口徘徊拉扯。
深夜看到,那位遭到政敵迫害而堅強不屈,遭受往牢折磨,以致必須坐在輪椅上復出的前總理「提莫森科」(Julija Wolodymyriwna Tymoschenko)女士,滿懷悲憤地控訴國家暴力,和感謝勇敢偉大的抗暴同胞。我想到了多年前,「娜塔莉」的一席話:"在「烏克蘭」,女人,都要收拾男人的災難!"。
也許,這是「娜塔莉」當時離開祖國「烏克蘭」多年,有感而發的民族特有經驗。但是,放眼現實的世界,"男人落跑!",却到處都是!
《圖片來源:Spiegel Online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