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圍城」,不如「種樹」!》


「信任」,是可貴的價值!但是,末必高尚;通常是源於人性對「詐欺」的逆反。出自投機的算計,任何讓人稱讚的「合作」,終將禁不起時間的考驗。其實,「合作」的基礎在於「信任」,如同築起「圍城」;內部和外部將同時承受壓力。

從市場經濟的觀點去分析交換條件的計算;「合作」,能讓所有的「參與者」均獲益;那麼,現實上,為何依然遭到抵制或拒絕?當然,關鍵在於,人性之間「信任」不易取得。這是緣於人類進化的「掠食」本性的殘餘;以各種話語或姿態,包裝「欺敵」的本質,以實現「掠食」的終極目的;任何有關正義的「分配」,終將自證是天邊的彩虹。

「合作」的基礎在於「信任」;也就是"自己的利益不會減少!"。人性,都想規避不利於己的風險,同時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。在此過程中,「時間」是可怕的殺手,會折損任何「信任」。尤其,「信任」只是心理上所選擇的方位,也是世間最脆弱的聯結關係;很容易在風吹草動時讓「圍城」現出裂痕。

世上愚笨的爭議,通常始於自認聰明的算計,將彼此「合作」的可能形勢轉成「敵對」的關係。彼此失去了信任,取而代之的,是在實際上和心理上築起了「圍城」;接下來,必然是心理上和思想上的「攻城」、「破城」,「進城」和「佔城」的企圖,等而下之者,出現「毀城」的可能。

人性中的「信任」禁忌,也是始於「自欺欺人」的「掠食者」本性,然後是「逃避」與「躲藏」的「懦弱」。現實的生活中,「圍城」與「反圍城」已經成為文明的悲劇了!

在現實的生活經驗中,有許多相似的情境,戀愛、結婚、就職或投票、併購、政治...等各種形式的承諾,以取得「信任」,不勝枚舉。「廣結善緣,與人為善」是避免落入「圍城」的特效樂;長期來看,「得道多助」是必然的;與其說是「得天獨厚」,不如說是「人和」。

雖然英國的經濟學家「凱恩斯」男爵(John Maynard Keynes, 1883年6月5日 ~ 1946年4月21日)有獨到的見解:"就長期而言,我們都不在了!",但是「前人種樹,後人乘涼」,好過「圍城」吧!既照顧生態,又有公共效益,不是嗎?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