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故事筆記 -《清修與人間事》
道貌岸然,不食人間煙火;這是世間對修行高人的世俗印象;於是仙風道骨,出凡入聖,有了修行加持,據說,不是大師才怪。
修行在世間,才是對修行者最大的煉獄!究竟,修行所為何來?悟道或自持?守戒或護法?「文明衝突論」,揭示,不同宗教信仰的文明,在交會的初期,會互視為異端;各教團強調內聚力,透過「神學造論」,以堅定信眾的內部信仰。因信而得以稱義;教主是唯一,至高無上,是「人間神」;若權威無以為繼,必然走上分裂內鬥,分崩離析。
歷史上,迄今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宗教戰爭,其實都與教義無關,那些屬於神學的造論,連教主自己也說不準。宗教的致命內傷,在於信仰走上「絕對主義」的方向,卻必須存在世間,處理人間事。
宗教的經驗和我自己多年的修院生活,理解到,宗教勸人為善,卻很難被歸為善類;這也就是何以,世界上屢有宗教戰爭的原因。信徒,最好祈禱至高無上的神,保佑自己的教主是金剛不壞;此時,教義尚可勉強定於一尊;否則,日後各說各話,如是我聞,盍各言爾志;彼時,那將是艱困的時代;人間煩惱將理不盡!
教主,自身也有「天人交戰」,信徒又唯教主是從;上下之間,彷彿「凡人界」與「準神界」;溝通不良,甚至只能相信,而不能有異議。教團,必然走上官僚制度,而且是如洋蔥一般,逐層內剝,將出現模糊空洞的核心現象。
教團的運作,如同俗界的國家、政府、企業和軍隊;官僚的意志與墮性,綁架了教主和廣大的信眾。這種情形,最怕風吹草動;等到狂風暴雨掩至,大家徒呼奈何!自由的社會,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;正如同尊重不同的政治立場。只是,宗教與政治,必然走上「絕對主義」的極端;彼此,很難溝通。
清修之餘,想吃「披薩」,這是「遽歸道山」,這才是最佳的修行。人間事,就是道山;只是,以人間的角度去思考宗教;如此一來,恐怕,眾信施主都會跑光了!信不信?當然不信,無論如何,還是有金剛不壞的「基本盤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