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虛幻與妄想》
究竟誰是正常人?此起彼落,似乎到處有異常人。走在路上,坐在車廂;看到其貌非凡,手持異物,生人莫近;正常人在那裡?
人不可貌相,人心難測;誰知道;"你是老幾"?社會安全的基礎,在於編織互相信任的網。若社會上充斥著猜疑,回到"匪諜就在你身邊!"的時代,則每個人都應該是被懷疑的異常人;這樣子的生活是安全的嗎?
自己嚇自己,只能證明自己是有嚇人的特異功能的異常人。自由的社會必須是安全的;自由才有偉大的意義。
長期以來,台灣社會就陷溺在,"被嚇大的"和"不是被嚇大的",兩種對立的情境中;選舉的時候,既要害怕"共匪"不高興就打過來;於是有不少人在"恐共媚匪症"的扭曲之下,長成缺乏主體意識的奴才性格。或者,經常被恐嚇,投票要含血含淚照指示;否則,黨國會亡於"綠匪"。
這個世界是由不同的生命和風險所構成的,無常才是正常。人的心理和精神是與生存環境形成互動關係的;每個人對外部現象的接收和感受,會影響人的認知能力和形成個人的世界觀;。
希臘哲人柏拉圖對世界的解釋,就是:"世界對於你,就是你看到的樣子;世界對於我,就是我看到的樣子"。雖然,每個人的世界不相同,我們却"在"同一個世界;就是"存在";自由的社會鼓勵每個人去幻想自己的世界,以追求自己的存在意義。存在就是命運,直到生命的時間和動能耗竭。
當然,每個人無從一窺究竟自己下一個時刻的內在世界的樣子,只有慾望;那也是對理性意志旳挑戰;也是Pandora的盒子,充滿了虛幻與妄想。
"如何成為人?"始終是哲學的第一道提問:其次,才能問自己:"我是誰?"。在台灣,多了一道課外題:"如何避免被嚇到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