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故事筆記 - 《「出生地的銘記」》
退休的世代,如「憤怒鳥」;入社會的「初世代」,似乎也茫然,也是「憤世代」。於是,人生是怎麼走過來的?人生除了「憤」,還記得那些鳥事?恐怕,自己得再想想「初體驗」的Imprint!
俺觀察鳥的經驗:鳥下了幾粒蛋,歷經風雨,好不容易孵出鶵仔。根據臨場觀察和Imprint,鶵仔入世的「初體驗」,就是張口等親鳥餵食。後來,幼鳥還要學飛和學習覓食,那是更重要的「鳥的一生」。
「民以食為天」,動物也如是;任何生命,入世的基本需求就是攝食和有進有出,無攝食就没有機會存活。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,鶵仔變幼鳥,只要有食物可入口,才不管是誰來餵食。
俺曾經親近鳥巢去記錄鳥蛋孵化的情形,當以手指靠近鶵仔時,被誤以為餵食者來了而張口待哺。生命的「初體驗」是「生理本能」的反應,餓了就想吃,渴了就想喝。德國哲人Feuerbach的定論:“人,就是他/她所吃的!”;確實很有「唯物主義」的精神。
「Imprint」,在漢語語境的意思,被譯作「印刻」或「銘記」;近似攝影的用語「入相」(aufzunehmen),被「烙影」和「定型」。
經驗上,生命的初次‘’Imprint‘’,並不是「記憶」而是「生理本能」。俺,現在能保存下來的人生最早的,至今仍然有生動的"Imprint",大約可以回溯到三歲時,對「出生地」在台北市「金華街」的老家和週遭景物的烙印。這種烙印很像鴿子認得老宅和飛回家的路;即使至今,人事景物已全非。
生命超越「生理本能」的需求,而來到對初次的「烙印」產生有意義的感受,每個人的遭遇各不同,有幸與不幸。有人出身富裕,不虞匱乏;有人出生卑微,債主逼門;也有人出身「黑道世家」,刀光槍聲是背景;也有人出身書香世家,詩書傳香;也有人出身音樂世家,樂器當玩具。
以哲學的理解,人的出身,自己無從選擇,出生的所在土地,被養育成長的家庭和親人,受教育的學校和業師,被啟蒙和被感動的人生,可發展的事業人生,有牽絆的情感,可發揮的知識專長,能實踐幸福的意義,這就是哲學上所探討的「命運」,從此,活出「意義」。
俺很喜愛「出生地-台灣」這個Imprint;讓此生的命運與台灣有「絆」;就是情感上呼應出生地的命運。“Imprint”,只是每個人的隨機遭遇,唯有走出這項「初體驗」,作為自己所定義的「自己」,才是有哲學意義的「主人」。
俺觀察鳥的經驗:鳥下了幾粒蛋,歷經風雨,好不容易孵出鶵仔。根據臨場觀察和Imprint,鶵仔入世的「初體驗」,就是張口等親鳥餵食。後來,幼鳥還要學飛和學習覓食,那是更重要的「鳥的一生」。
「民以食為天」,動物也如是;任何生命,入世的基本需求就是攝食和有進有出,無攝食就没有機會存活。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,鶵仔變幼鳥,只要有食物可入口,才不管是誰來餵食。
俺曾經親近鳥巢去記錄鳥蛋孵化的情形,當以手指靠近鶵仔時,被誤以為餵食者來了而張口待哺。生命的「初體驗」是「生理本能」的反應,餓了就想吃,渴了就想喝。德國哲人Feuerbach的定論:“人,就是他/她所吃的!”;確實很有「唯物主義」的精神。
「Imprint」,在漢語語境的意思,被譯作「印刻」或「銘記」;近似攝影的用語「入相」(aufzunehmen),被「烙影」和「定型」。
經驗上,生命的初次‘’Imprint‘’,並不是「記憶」而是「生理本能」。俺,現在能保存下來的人生最早的,至今仍然有生動的"Imprint",大約可以回溯到三歲時,對「出生地」在台北市「金華街」的老家和週遭景物的烙印。這種烙印很像鴿子認得老宅和飛回家的路;即使至今,人事景物已全非。
生命超越「生理本能」的需求,而來到對初次的「烙印」產生有意義的感受,每個人的遭遇各不同,有幸與不幸。有人出身富裕,不虞匱乏;有人出生卑微,債主逼門;也有人出身「黑道世家」,刀光槍聲是背景;也有人出身書香世家,詩書傳香;也有人出身音樂世家,樂器當玩具。
以哲學的理解,人的出身,自己無從選擇,出生的所在土地,被養育成長的家庭和親人,受教育的學校和業師,被啟蒙和被感動的人生,可發展的事業人生,有牽絆的情感,可發揮的知識專長,能實踐幸福的意義,這就是哲學上所探討的「命運」,從此,活出「意義」。
俺很喜愛「出生地-台灣」這個Imprint;讓此生的命運與台灣有「絆」;就是情感上呼應出生地的命運。“Imprint”,只是每個人的隨機遭遇,唯有走出這項「初體驗」,作為自己所定義的「自己」,才是有哲學意義的「主人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