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瑪莉亞」》
然而,想遠了!又想到「瑪莉亞」這個「天主教」的「聖母之名」;以前,俺客居在德國「聖方濟」修道院多年,有幾位德國修女,也是以「瑪莉亞」為教名,代表「母性」與「慈愛」。
當年,俺也常聽到,在聖堂的清晨彌撒場合,傳來神父唸經,歌頌天上聖母,感謝「瑪莉亞」(Die junge Frau, Maria!)犧牲自己的兒子,以唤起人間浮世的互愛。
當時,也有一位日本籍的作客修女,教名也是「瑪莉亞」,德文名字是「Katalina」。每在用餐時看到俺,就非常客氣親切地打招呼,邀請至同桌用餐說各自的故事和學業。至今,俺依然難忘「瑪莉亞」慈祥的笑容和頗具「和風典範」的高雅有禮的言行舉止。
然而,近期俺聽到的國內外的各路「氣象亂報」,都形容「瑪莉亞」氣噗噗地,來勢洶洶;好像是要來討債的。不論如何,俺的心中,總會懷疑,各路「氣象亂報」也流行「假氣象」。
「瑪莉亞」的名字,字源是指「南島語系」的「關島」的「查摩洛人」(Chamorro)的女人,有可能是混入長期殖民者之一的「西班牙」語,而「西班牙」是對「天主教」信仰很虔誠的國家,尊崇聖母「瑪莉亞」。
俺,清晨關心果樹上仍有掛果;三天前,各路「氣象分析師」,各吹各的調,瞎子摸象;俺自己看圖說故事,預知只有兩種「結果」:「掛果」或「落果」。「瑪莉亞」,“來,不來”?"登陸或不登陸"?都有可能,俺只能先‘’掛保險‘’;再看看。
直到發現,果樹下已有多粒樱桃的「落果」;「暴風圈」有可能切過台灣「東北角」。俺至此不得不相信「瑪莉亞」是來真的!於是,趕快搶收熟果作早餐。至於半生不熟的幼果,只好祈禱「瑪莉亞」慈悲,施捨善心,過門不入,放過幼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