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大敵與小敵的亡國感」》
「大敵當前」,聽起來有「恐懼感」和「壓迫感」;對此,台灣人應該不陌生,也已經習以為常了。中國就是經常以「文攻武嚇」和「機艦繞台」的策略侍候台灣,以營造「大國」的「硬實力」。
其實,中國政權的本質是「欺騙」,欺人成習慣反而自欺,自以為強大,却常露出‘’無能為力‘’的致命短處。常聽中國的「鷹派」和台灣內部的「幫閒」放話,要「武統」台灣;好像隨地吃「路邊攤」那般容易。
「孟子」曾說:“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恆亡”;如此說來,「亡國感」有助於凝聚「危機意識」和「警戒心」。中國人「愛面子」,表面上,強調「不欺暗室」和「正大光明」的君子風度與大國形象,實際上,滲透破壞的小人行徑被包覆在以「統戰」之名的各類矯情偽善的策略中。明暗兩手的言行,使中國的國家品位在國際上極具不可信度。
從中國悠久的歷史可得到啟發和警惕:「朝代興衰」和「皇權更迭」始終是中國的宿命,人民在其中只能不是認命,就是逃命。中國的天災人禍頻繁被習以為常,却都以失敗的變革作為對策。中國人怕亂,却必然走上革命之路的「改朝換代」。
基本上,這個巨人國家的體檢,所呈現的結果是「無力感」,空有會折舊的硬體,却又排斥更新改善自己的軟體。毛澤東的名言:‘’人多好辦事‘’;狂風暴雨來襲時,人多反而不易避險和安置。何況,中國雖大,却有戰略上資源不足的缺乏安全感:水資源、能源和糧食不足,只是其中三項而已。
習近平,好大喜功,只想做虛的大事,抗毛澤東所不敢抗的「大敵」米國,以虛碰軟硬兼具的「大敵」。致命之害,在於不擅於也逃避處理「小敵」,包括言論自由、民主、人權,一概國家暴力打壓,以致淪為「孟子」所言的「國恆亡」的條件之一:“入則無法家佛士”。
如今,中國面對更小的「小敵」:“2019-nCov”病毒的肆虐,應對無方而內外交困,人民受苦,國家受責,正是應證了「強國感」的影子是「亡國感」;偉大民族復興的「中國夢」醒來時,竟是「白犀牛」與「黑天鵝」被「墨索里尼」牽著散步。
台灣,歷經內憂外患而能壯大自己,渡過考驗,這足以證明,台灣人的國家意志是打不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