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初春雨水」》
即使台灣的季景差異不是很大,在園藝生活的實踐中,我還是經常翻閱「黄曆」,參考「節氣」的農作提醒。主要的原因之一,在於欣賞「節氣」那優美而富於自然風情的名稱。土地、山景、風水、日月的更迭和動物、植物的互動。
那種意象,也非常類似日本演歌名曲,由「千昌夫」先生主唱「北國之春」中的流景,白樺、青空、南風、朝霧、…;可以在唱曲的意境中流露對鄉土的情感,以及風土與植物的聯結。園藝生活對於我,相當於另類的自然寫景和文學的欣賞。
農作,需要雨水來滋潤大地;在鬆土後,我播下許多不同品系的「波斯菊」;期待「夏至」前後可以見到藍天下或微風中的黄波斯、重瓣大波斯、大理花能增添景緻。春天的多彩從「雨水」節氣開始,可以期待。已寂寞一季的落葉果樹,也需要修剪,目前仍來得及。
無花果樹上只剩兩粒殘果,本來是要留給「渡鳥」越冬的戰備儲糧,也是我的慈悲善意;奈何,鳥兒不感興趣,可能外觀不討喜,預知不好吃;反而大吃我播下的波斯菊種籽,只有少數倖存冒芽。心疼啊!我未來的風景走樣了。
初春的農事作業已大致完成,效法上帝的「創世紀」,雖然不滿意,仍可以接受。目前,在防疫時期,生活、外出多有限制;世界不完美,只求平安健康。經濟學的啟示:“先求生存,次求發展“;忙於農作是可以安心的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