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母親之國」》
名不正言不順,不知所云的「光復節」終於走過那一個不幸的日子。「光復」所指涉的受詞,據說是「台灣」,意指回歸「原主」;台灣被「滿洲人」所建立的「大清帝國」因一八九四年的「甲午戰爭」戰敗,向日本投降求和而簽定「馬關條約」,割讓台灣、澎湖和相關島嶼給「大日本帝國」。
換言之,帝國之間依國際法所進行的土地與住民的移轉。後來,米國打敗「大日本帝國」,後者在「對日本的舊金山和約」上簽署,放棄台灣、澎湖和相關島嶼,及一切相關的權利。
那時候,原主「滿洲人」的「大清帝國」早已解體,曾加盟「大清帝國」的「蒙古人」,也早在「中華民國」建立時,選擇走自己的路。建立「中華民國」的「國民黨人」曾宣誓要「驅逐韃虜,恢復中華」;顯然地,為了民族的自尊和驕傲,被視為韃虜的「蒙古人」和「滿洲人」,及其曾經佔領的土地,包括台灣等,都不能再佔有了。
台灣,與「中華民國」是沒有國際法上聯結的「法律基礎」。在台灣土地上的「管理當局」只限於以米國為主的「盟軍託管」的性質。至今,米國只承認台灣土地上有一個「台灣管理當局」在自治,而未承認台灣是一個「主權國家」,理由在此不難理解。
台灣的政府,目前不尋求與米國建立「外交關係」的難處也在此。米國如何能允許「託管地」的台灣自居獨立的「主權國家」向米國尋求建立「外交關係」?台灣至今尚末與米國釐清「託管地」該如何取得獨立的「國家法權」的糾結。
在米國的立場,台灣是託管的「客體」,經由民主化的進程,已享有未被承認為「主權國家」的「事實獨立」,也與「中華人民共和國」無關。在台灣的「中國勢力」亂扯「光復」,簡直是胡鬧。
然而,還有更胡鬧的鳥事,自稱「八年抗戰」打敗日本,“光復台灣”的「中國國民黨人」在「慶祝會」上以台語歡唱「媽媽請你也保重」;但是,這首歌的原曲和原文是日語歌,《俺らは东京へ来たけれど》 - 藤岛桓夫(ふじしまたけお),1957年(昭和32年)。他們不是貶抑台灣和仇視日本?
看到「中國國民黨人」上下「昏君」一體,翻唱來自日語歌的台語版。俺不得不感嘆,「外來遷佔者」,七十五年來,依然‘’自認高級‘’,實在不理解台灣和日本。「戒嚴時期」禁止台灣人說日語、唱日語歌和台語歌;在學校和公開場所禁說台語,俺曾是被老師公開羞辱的受害者,使本土的台灣人失語。
如今,他們自己唱起來矣!好像台灣被中國勢力‘’光復‘’,所以半生不熟地唱「台語版」作為恩賜特例。台灣人的歷史實在有夠無奈。台灣是台灣人的「母親之國」,處境艱難,請阿母也保重!
相關日語演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