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生活即生命」》

工作,拼死拼活,所為何來?終於告老還鄉,還「想」做什麼?還「能」做什麼?還「應」做什麼?大哉問!這三項自問,正是偉大的德國哲人「康德」在論述「人是什麼?」的「引問」。 

其實,問題涉及‘’生活是什麼?‘’;或者,‘’如何活下去?‘’;然後,還可以「怎麼生活?」。殘酷地說,法國哲人「盧梭」提醒人們:“人生而自由,却無不在枷鎖中”。工作是枷鎖,婚姻是枷鎖,…,所嚮往的愛情,何嘗不也是?給予承諾?綁約,都是枷鎖。為什麼「心經」要揭示:“諸法皆空,自由自在”?但是,這是「死而後已,放下執著」,誰知道?「執著」也是心中的枷鎖。 

自有人類以來,「工作」為先,有工作才有收入,工作甚至可以為「姓氏」,「賈伯斯」(Jobs)多才多能的「多工作者」。米國總統川普君確診「武漢肺炎」,就診後急於自醫院脱逃,給的理由是‘’Jobs、Jobs……要讓米國再偉大,不能沒有總統出來領導米國‘’;所以他又回到「白宫」找Jobs。 

對抗失業是各國政府的責任,於是「拼經濟」,創造就業,尤其在瘟疫災情的封鎖下,為人民創造工作機會。 這也是主要經濟體國家的疫情又惡化的主要原因。 

另一位德國哲人「尼采」也不甘寂寞,硬要提醒人們,“「惡」也有積極的意義,要正視「惡」的存在”。瘟疫是人之所惡,正視瘟疫的存在,瘟疫的積極意義在於,勿以惡的看不見而輕忽生命迫在危險中。 

‘’人的存在是面向死亡的存在‘’,這是另一位德國哲人「海德格爾」的提醒。究竟,人的存在除了工作,還剩下什麼?如果去問「蘇格拉底」,想也知道,他老人家一定說:“俺只知道,俺什麼都不知道!”,這正是對「康德」大哉問的答案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