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天意如此」》
直到經濟部發佈對某些地區管制供水,以因應台灣難得遭遇的異常旱情後,俺開始懷疑,有可能環境的大氣條件已在潛移默化,逐漸惡化植栽的生存條件,就像乾旱現象使得水澤裡依水生存的無奈的魚類無處可逃,只能水枯而被晒乾。
對生存環境條件的適應,可以用「水土不服」形容,在台灣出生、成長和初老,其實,俺也愛學天文、人文、地理,處變不驚,無憂無懼矣。五月上旬,一位愛洗泡澡的「水小姐」憂心,缺水將造成她日常生活樂趣大受影響。俺安慰她,等待老天送水,自己就「盡人情」,改洗三分鐘的「戰鬥澡」,等待大雨駕到吧!別「乾著急」反而誤了自己的「水肌膚」。
果然,「梅雨」來矣!大雨讓大地的旱象初步緩解,水情也開始改善矣!俺始終相信,台灣是寶地,好山好水好人多;上蒼會疼惜賜福給台灣的!
與此同時,「本土疫情」的「確診」趨勢發展,也初現收斂和「反轉向下」發展的好現象;多數台灣人的自肅自律的「盡人事」措施,有助於「抗疫戰爭」向有利的形勢發展。台灣向外國預訂的疫苗和「國產疫苗」也都將陸續供應。
各路的形勢又正在向對台灣有利的方向集結,除了以「易經」的「否極泰來」形容,更有「天意如此」的本質上的感應。在哲學的理性思考外,浮世現象中有「自然律」的本質。偉大的科學家「愛因斯坦」認為:“上帝是不擲骰子的!”;「擲筊」其實是讓人生困惑而有所求的蒼生得到安慰的告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