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浮世義理」》
為了防疫,台灣政府向德國的疫苗廠BioNT公司議購疫苗,却在即將簽下合約前,德方廠商龜縮起來,躲避不回應買方的後續詢問。從國際貿易和商務程序的角度觀之,德商的表現不見擔當,簡直自失商格,好像路旁的小攤商躲避警察的臨檢。
作為潛在買家的台灣政府,正如德國自己的公衛專家的理解,除了政治的原因,找不出其他理由,讓德國賣方躲避富裕的買家台灣政府。
台灣人的心理不開心和受傷是必然的,台灣又不是要求賣方贈送,是付費購買疫苗耶!德國駐台灣的代表,已知其國內的賣方不給自己的經濟部長「老麥」和德國聯邦政府面子,以德國製造的疫苗和台灣製造的晶片互通有無交易,各取所需。
台灣的晶片,在市場上供不應求,廠商給自己的經濟部長所代表的國家和政府充足的面子,回應了「老麥」部長的「求救信」:“請經濟部王部長轉達台灣的晶片製造廠盡力,提供德國汽車製造廠足夠的車用晶片”。
在浮世的商場和人情義理上,常見台灣人的暖心作為,完成了供應鏈上使命必達的可靠夥伴的任務。德國駐台灣的代表,知道台灣人有在意德國的不夠意思,聽從中國的指令,出來為「老麥」找下臺階,說「老麥」部長已盡力矣!希望台灣仍有機會買到足夠的疫苗,包括德國的BioNT疫苗。
反過來設想,若台灣的經濟部王部長也回答「老麥」:‘’遺憾!盡力矣!廠商自有打算安排,政府也無奈矣!願老天保佑德國的產業和經濟的生機永續!‘’;可憐的「老麥」部長會有何感想?
德國政府,或許真有無力之處,不能介入民間企業的商業決策。那麼,「老麥」又怎能無所顧忌地要求外國的台灣政府協調晶片廠商,去為德國變更晶片生產交貨的秩序?
這裡,有一則笑話可供參考,德國人在歐洲曾自以為優秀,也發動過戰爭,不算是「好隣國」;德國人常掛在口頭的關心語:“Alles in Ordnung?/!”,意思就是「各項任務的秩序都排定了?/!」;在與德國交往後,鄰國大致上見識了,德國人只在乎自己的秩序不可混亂,至於壞了對方的秩序,也只會說:‘’盡力矣!加油!下次還有機會‘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