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- 《「奶媽」也有「槍」》

圖片
    「男生」,很在意被稱為「寶」;「女生」應該也很在意被稱為「寶貝」;甚至有藝人以“…「Angel寶貝」”為藝名。有些男人,喜愛當「大哥」,熟識的女人被唬作“乖!A寶,大哥替你搞定”。 世道無難事,「大哥」如何搞定「寶貝」的「鳥事」?不難!有槍好辦事!男人也常誇自己的「寶貝」是「槍」。 為何「槍」重要?小男生自幼以「玩具槍」為玩伴;小女生,以「洋娃娃」為「寶貝」;雖然「玩具槍」與「洋娃娃」應該沒有「殺傷力」,却有影響男女一生的「作用力」。 男生追女生,女生‘’假躲‘’男生,似乎是「天理」,真的嗎?這類「青春期」的鳥事傅奇是可以追溯到童年的「奶媽情結」;奶媽是「生身媽」或「哺乳媽」。「斷奶」是尚無話語能力的幼兒期的‘’被初次背叛‘’,逆生理需求與依賴的不得已的措施。「奶嘴」初登板成為「救援投手」。 稍長之後,「玩具」和「洋娃娃」成為男女幼童的「益智」和「母性」養成的輔助教材。男生國的「國歌」是“妹妹揹著洋娃娃,走到花園來看花……”。無奈的記憶,從此逃避育嬰的「鳥事」;彷佛那是女人的「本業」。實則,男人多半也無心於此,而寧願玩自己的「大玩具」。 從「奶媽」束縛解脱的媽,另有要事,可能是投入職業,或被迫「重新做人」,否別,就是讓自己成為「寶媽」,以玩自己的「寶貝」向外人炫寶。 對於自己的「寶」,在成長過程中的習性,在「寶媽」的「潛意識」中並非要務。「寶貝」的偏好習性,都不及「寶媽」自己的炫寶重要。寶貝想要的「玩具」,好說!買就有。 究竟,成長的人,啥麼「鳥樣子」才是「完人」?浮世没有定型! 俺以為,向獅群學習;「大猫」的獅子是「母系社會」;母獅育幼和狩獵,雄獅中的獅王保護領域和傳自己的種,立威於獅群。當小公獅有初長「鬃毛」(Mut)的跡象,就被獅王驅逐出獅群,以免影響「寶媽」的母獅和姐妹的任務。 另一種可學習的·「教養」,就是「易子女而教」;「錫克教」的男人,與友人「易子相教」,視為男人的光榮。在「基督教」文化區,子女受洗後,有「教父」和「教母」的傳統,可助益子女的成長和養成。 俺在德國看過「奶媽哺幼」;一位已斷奶的大約五歲的男童,頑皮不已,亂摔玩具,又拿著玩具當作「槍」,可能學自電視中的劇情,對著奶媽:“碰!碰!碰”;「奶媽」受不了‘’被射擊‘’的精神威脅,竟然抓住男童「塞奶」;口中還嘮叨著:“我也有槍”。 男童靜下來了,又回到「塞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白痴」的「精神現象學」》

圖片
       不費力氣就吃到了,可能是天上掉下來的福利,通俗的說法是「白吃」。願意給人「白吃」的一方,會被人嘲笑為「白欺」。啥麼樣的人會自動地「投懷送抱」,給人「白欺」?非「白痴」莫屬。 語言有欺罔的本質,「白痴」總認為別人太笨,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孤詣,「白欺」的本質應該說是「禮讓」。於是,「白痴」又自認是「務實」;除此之外,浮世已無高貴的「價值」可言。 當然,「白痴」不需要「價值」,只想要人家不要再嘲笑「白欺」,只要崇尚「務實」,被人叫「白痴」比較心安理得。 「白吃」只是投機,貪些小便宜;沒想到,被吃成「白欺」,又被正名為「白痴」。說來可悲也可卑,「白痴」當道,而且是以「維持現狀」為精神現象。 德國哲人「黑格爾」認為,人類的歷史是理性展現的結果。「白痴」來寫歷史有意義嗎?有啊!就是「自以為是,孤獨求敗」。 「白痴」的歷史悲劇,就是不知「存在」的意義,只想維持「白痴」的現狀,被人「白吃」和被人「白欺」也哭笑不得。 俺比較好奇的「鳥事」是,自認菁英的人怎麼會變成「白痴」;而且還要孤獨求敗?問題是,浮世還有誰會敗給「白痴」?什麼時候,來一場自認「白痴」來參加的「求敗比賽」?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呷閒」》

圖片
      「吃飽等餓」,聽起來無所作為,就是「呷」,一直「吃」;從飽到餓,再吃。前提是,身體能吃,也有物質可吃。 多吃有益嗎?吃飽的進階是「餓」;多吃應該是無益的,還是會再餓。浮世的經驗是,‘’三天不吃還能活,山珍海味隔日餓‘’。中間的關鍵是「質能互換」,以「物理學」的概念,也是「物質不滅」。這麼說來,「飽」與「餓」是辯證的概念。 為何要「呷」?生理上有需求,來自「餓」的感覺。這項辯證過程呈現一項事實:身體是不同慾望衝突後的統合。以「經濟學」的概念來理解,身體是「供給」和「需求」的「均衡」;「過飽」或「過餓」都是「失衡」現象。 「慾望」是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現象;「供給」和「需求」是物質上的現象。歸納起來,「吃飽等餓」是「唯物論」。「人,就是他所吃的」("Der Mensch ist, was er isst.“) ;德國哲學家,「Ludwig Feuerbach」,如此下定論。 浮世有些價值的存在,是不能「呷」的,就是「閒」,超越「飽」與「餓」的「二分法」;「本土台灣人」的交誼用語:“呷飽否?”,或者,“呷飽閒閒無事忙”;所以、來「開講」,天南地北,五四三的「鳥事」都可以成為話題。「閒」就是「自由」,超越物質的匮乏,免於餓的困境。 想要「開講鳥事」?那麼,不妨先問鳥兒,究竟愛吃啥麼?大哉問!俺曾經烙下「親鳥哺鶵」的「鳥照」:「呷蟬」,大口啖下去。尤其在鶵鳥的生長期,親子都閒不得,吃飽等餓又吃蟬,好忙!將「等閒」唱歌的時間都吃下去了。實在不自由!

法哲學筆記 - 《「非好事」》

圖片
      「好事」?啥麼「鳥事」是「好事」?惦惦?或「歌功頌德」?「非好事」?又是啥麼「鳥事」?讓「皇上」不開心?壞了人家的「鳥事」?童言無忌;那個孩童,說「國王沒穿衣服」!「好事」或「非好事」? 「造論」,是「神學」的基礎;接下來,就是「造神」和「噤言不語」,信眾只管伏地膜拜。 中國的「天皇」再現,芸芸人口由得自卑的獨裁者關起門「作皇帝」;這般「鳥事」只會發生在反智的中國乎?不!那是「傲慢的野心」征服「奴性」;在哲學未開拓的荒野,正是蒙味的「神學」萌芽的沃土。 權力使人腐化,也使權力者無知而傲慢。台灣人民選出「小英」,委以「總統」的大位。陸續被俺注意到,對引領國政自我束縛而缺乏與人民對話和說服力;以致躲藏,只多跑「以服從聽命為天職」的軍隊,說些沒營養的「暖話」。看得出來,「沒當過兵」。 此等現象,在「潜意識」的行為意義,有向「獨裁者」效法的「反動」。歷史上,常見於「法西斯軍國」權力者的「閱兵」;「納粹德國」時代常見的元首「希特勒」閱兵;朝鮮、中國,那些獨裁的權力者,也是常閱兵或巡視軍隊官兵;強調統帥的威權。 寡於與人民對話,若有「出口」,不免露出傲慢的威權心態,如同「昏君」;與「天龍國」的「首長」,一混高下。 當「小英」出言警告,身陷「階下囚」的「前總統」,「阿扁」,在自己療癒的文章中指涉「小英」私相授受,欲禮讓現任的「天龍國」的「首長」連任。引來「小英」忍無可忍,沉不住氣。 始且先不論真假尚待求證;「小英」,以權力者的「勢端」出言“回應”:“阿扁此說,對保外就醫,也不會是一件好事”。在暗示啥麼?權力在手?生殺予奪? 以總統之尊的高度,「小英」此言,相同於一年多前欲提名在「戒嚴時期」的作為受到質疑的人選為「司法院長」未遂其所願。當時,「小英」的辯解和回應,以“在那個時代,「大家」不是都選擇服從嗎”?讓本土人民詫異於「缺乏歷史感」和「核心價值」的信仰。 嚴重不當的藉勢藉端的妄言,欲以「總統之言」而為「話語權」,奪取冶理下的民意高地。 「自由是一切價值的基礎!」;「台灣價值」之一,就是充分的「言論自由」,民選總統捍衛所有人民的「台灣價值」只有不足,豈能為己而藉勢藉端妄言;尤其「昏君」之言,只會表現「權力的傲慢」和「虛無」。 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 相關文章; 詩人之國筆記 -《恰似流星》 - ...

法哲學筆記 - 《「改革」的「鳥事」》

圖片
    「徒法不足以自行」!歷來,「改革」說來容易,做起來不容易。通常一群鳥,九鳥十嘴,說要改革「鳥的法制」。許多小鳥抱怨,常被大鳥霸凌,稍為晚到就没蟲可吃;好不容易捉到一隻小蟲,也被惡鳥半路打劫。 小鳥苦啊!快活不下去了。於是,「鳥皇」召集「有司鳥」,想想辦法,改革「惡鳥當道」的鳥事。 孰知,那群「有司鳥」來自近親繁殖,為同類而謀既得利益。表面上,也說改革,但是,改革個鳥!竟然上下其手,制定「解釋法」;就是,鳥類有争議時,「小鳥」服從「大鵰」,善鳥廻避惡鳥。 就有一隻母鳥,向外道控訴被大鳥「性侵」;人家只是站在一旁化整毛;孰知,附近一隻大鳥裝「紳士鳥」,道貌岸然,突然飛過來;「索吻」不成,就@#$%×÷=*。 其他大鳥都說「沒鳥事」;那隻大鳥只是正好「啾咪」發作! 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 相關文章: 哲學人生筆記 -《開國王朝「心裡的鳥話」記事》 聖國,自從發生「餓犬」誤咬「終審法院」的法官,「烏龍警察」胡亂地"合理懷疑",把"被狗咬"的法官以「竊盜罪」移送,由檢察官提起公訴。 結果,檢察官發現:這名「嫌疑人」的背景,還真的是「終審法院」的法官;新仇舊恨交加,想到以前的「起訴案」的「求刑」,常被各級法院「亂判」或駁回;或上訴後,又被發回下級法院更審,心裡真是憤怒。 法官認為,檢察官以"合理懷疑",「濫起訴」,卻論證的法理不通。檢察官認為,法官都是混吃等死,"合理懷疑",只想當「濫好人」。實則,甚至法官有收被告或「司法三七仔」的賄賂。 反正,法官有許多「道上」的朋友,在當律師;就這樣地、那樣地,駁回案子,「插乾股」的攘利,就先放在律師那裡「孳息」,或以其他的理由「洗錢」到在番邦的子女或情婦的名下。 法官混吃等死,又有優遇,還是「終身職」;司法這「鳥行業」就是近親繁殖的「寡佔」;審檢互相玩鳥,也自己玩鳥;彼此都知道,對方在「玩啥鳥」,不擋人財路、官路,才是「上道」。 更惡劣地,交互掩護,反正受害的是「死草民」,讓「笨蛋草民」受盡「法事」的折磨,傾家蕩產,黑獄冤魂,才知道「法師」的功力和「以法治人」的邪惡。 話說,這名不懷好意的檢察官,問這名「嫌疑人」:"我查過了,你是真的法官,為啥"假扮賊"?才被狗咬!你知道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 「飄」與「漂」》

圖片
      大約在七年前,俺寫過一篇關於「浮世之緣」的文章:《「時間的烙印和生命的轉世輪迴」》。內容來自童年時代,俺的母親敍述小時候在「公學校」,日本老師講述季節流轉的美學印象。 故事以一對戀人期待來世仍有情緣,於是各自拾起路上的落葉,許下「愛的心願」後,趁著一陣秋風,同時抛向天空。來世,兩人若能再續情緣,樹葉應該‘’飄‘’到相近的落地位置。 現在聽起來,「現世之戀」美矣!却讓人偏執而不理性。然而,這般現象正是「戀的本質」;戀的「不可理喻」。樹葉的「飄」,以「空氣動力學」的觀點,屬於客觀的「力學」規律,不以主觀意志的心願而轉移。 在期望與祝福的語境中,俺,主觀上,常懷抱善意,願天下有情人心想事成。客觀上,浮世却常見「打死不賠」,「愛錯人比死更慘」的悲劏,所以也多予祝福:“早日脱身,心想事成”。同樣是「祝福」的心願,「統」與「獨」都適用;反正,浮世現象看開了或想通了,都有辯證的客觀規律。 只有空氣有「力學」嗎?不!上善若水,也有「水力學」;水往低處流;汪洋中有「洋流」,在大氣條件下和地球與月球的「引力作用」中,有潮、有浪,也有波,如此週而復始,形成「趨勢力」,「個體」只能順勢而「漂」。 台灣和日本同屬「海洋國家」,受惠於海洋的開放和浩瀚,彼此雖然有海域主權交錯的爭議,却也因為海洋的「界面」而有意想不到的「浮世之緣」。 有一位日本的女大學生「樁原世梨奈」小姐,在兩年多前,於日本南域的「石垣島」潛水時,遺失「防水照相機」在世界最大水域的「太平洋」中,竟然在九百多天後「漂」到台灣的陸地,在「蘇澳」的海灘上被小學生檢到,透過網路尋找失主而在一天之內被確認將「物歸原主」。 「樁原世梨奈」小姐,驚喜於浩瀚的大洋與時空中竟有「妙不可言」的「浮世之緣」。這裡存在可以理性解釋的「客觀條件」,就是有效率的網路聯結,帶有善願去淨灘,拾獲失物而為失主著想的小學師生;另外,就是網路上的推波助瀾的網友。 可以說,「客觀律」就是網路上有浮世的「大愛」與「同理心」和「成人之美」的心願。「情緣」在私領域中的客觀理解,是「不可知論」;網路上也不乏「惡」與「恨」的「不可理喻」。 俺,始終堅信,“自由是一切價值的基礎”;浮世愈自由,正視「惡」與「恨」的存在,自我提醒要超越那「不可理喻」的障礙。 回憶童年時代,母親認真地訴說「飄葉」的故事,俺一直相信,浮世有此可能。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快樂的「年紀」》

圖片
      隨著民主進程,各種異議的聲音陸續地浮現。似乎,社會上各個角落的群體都被迫涉及和被捲入。俺有些友人,近年來的言行日趨激越、憤慨,甚至偏執;經常傳些五四三的高見來分享。 有些「分享文」,露出端倪,頗有「恨意難消」的「業障」;不乏懷念以前的「戒嚴時期」;那時候,凡事有「威權強人」代為定奪。民主時代的意義,就是「自決」。自由,就是自己為「自決」負責。 俺相信,這些認識多年的「舊識」,生活上和心理上實在不快樂。很大的原因,在於舊時代的遺緒,侷限了自己的精神自由和思想獨立。 也就是,緬懷威權強人和戒嚴的精神病理而使「價值體系」未與時俱進。以前認為可以不變的「鳥事」;在這個時代,自己却得重新去「抓鳥」;然而,歲月已不留人,又有一大批「蛋頭世代」在後面激憤。 很幸運地,台灣已進入民主開放的時代,雖然,社會上的民意分歧,但是民主社會就像「海綿」,可以吸納各種異議的對立力量。長期地觀察,台灣社會,若以各類媒體上呈現的現象,似乎是「亂邦」和「危邦」,外有惡鄰威脅。好像沒希望了? 但是,若以外國友人來台灣後的感受,語言隔閡而没有直接的「危亂感」,反而認為,台灣社會讓人感到很「自由自在」和「安全」。 有一個英文字“accessible”,用在生活上,指涉‘’取用自在的‘’或友善地可以接近的。隨著人生的年紀進程,俺長期以來,總覺得自己與社會的聯結不是很密合,却又可以無障礙地理解各類異議的生成背景;這正是自由的精神實踐基礎:“accessible”。 對於社會上的各類異議訴求,以俺現在的「年紀」,能做出的直接反應是:“有這麼嚴重嗎?”;反正,俺自有定見和價值信仰。聽起來,似乎人生來到「淡然處世」的階段;這個年紀的特徵是快樂地笑看浮世。 日子不必過得嚴肅,那是會引起「焦慮症」的;時間的流去有自己的節奏,不會隨著人的精神狀態而改變。來到目前的年紀,不太理浮世的「鳥事」,單純就是快樂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單純的「身外」》

圖片
      假日在市集遇到一位自官場退休的友人;出於關心,詢問老友退休後的「身外」可已安妥?友人一時‘’會意‘’不過來;反問:“不是活在你老兄眼前乎!何來「身外」?” 這就對了!俺的話中有話,能悟即有「禪機」。終究,老友自認慧根不足,悟性不夠,再問:“何謂「身外」?願聞其詳!” 俺,於是以米國總統「川普君」的「身外」破題。數當今風雲人物,「川普君」不稱帝而稱霸,對稱帝而想稱霸的「中國天皇」,先友後敵,展開叫戰。影響所及,世界經濟的前景未明,金融市場動盪不安。 浮世風景看似劍拔弩張,「川普君」無限風光在狩獵「天朝帝國」的戰場。奈何,「身外」涉入與女人「葛葛纒」的「鳥事」。先是過往的「芳草」不在天涯而在眼前,此起彼落地冒出來,大談自己曾經被「川普君」‘’那個‘’,或有過“好幾腿”。 這等「鳥事」讓「川普君」的「舊恨」,那些被控製造「假新聞」(Fake News)的媒體見獵心喜,找上「川普君」的「舊愛」,出來陳述「鳥事」。 俺,注意到有兩位「川普女郎」,一位是前「花花·公子」的「玩伴女郎」,哽咽說到,曾經“愛過‘’當時的有妻之夫「川普君」,以為可以結婚。 佳人氣憤「川普君」只想為「鳥事」付費,銀貨兩訖。豈有此理,“老娘的愛情無價,也不是花街女郎”。懷恨在心而找到機會出來向浮世‘’說故事‘’。 另一位,是「成人片」業內有名的「AV女優」,號稱“Stormy Daniels”。來者不善;說出不少可供成人想像的「鳥事」,出身此行業,說故事既專業,標準也不同於一般「淑女」。 俺注意到,有意思地,她帶著女兒在停車場收下一位男人的‘’袋子‘’;男人還看著她的女兒說:“很漂亮的女孩”。 她,當時浮現‘’同理心‘’,女兒若知道“袋子”的故事,會為自己的母親感到羞恥。不過,這是她的“假設情境”;還好,女兒還小,不知成人世界的複離。 大國争勝、風光的「米國總統」和「中國天皇」、男女關係的「鳥事」,都只有「複雜」一詞可形容。浮世現象有因有果,起心動念而未知如何善後;終於捲起浮世的“Stormy”。 在這般情境中,俺仍見到可貴的「初心」;就是「玩伴女郎」不失「白雪公主」的少女情懷,盼望能遇到可靠的「良人」而「從良」。奈何「川普君」的商人性格,重利輕別離,只想為「交易」付費結帳走人。 另外,就是“Stormy Daniels”,在收下‘’袋子‘’時,有想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歷史、感情與自由」》

圖片
在德國商業名城「漢諾威」的書店,瀏覽書籍時,翻閱這本《「歷史上的市場與強權」(Markt und Macht in der Geschichte)》。當時,俺對「歷史哲學」的理解:德國哲人「黑格爾」認為:“歷史是人類最高理性的呈現”,於是買下這本書。 似乎,人類無法超越歷史而以另一種有意義的「本質」呈現。歷史,有自己的進程規律。「戰爭」與「和平」更迭,興亡互易;宗教、領土、民族,人類永遠玩不厭這些「鳥事」;不甘被壓下來,所以要出頭,就是要不擇手段地‘’強出頭‘’。否則,「輸的感覺」實在不好受。 「輸家」,第二名也不行。三十多年前,有一本書「日本第一」,稱讚日本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模式;那時期“Made in Japan”代表「競爭力」,日本也成為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」多年,直到近年被「大國崛起」的中國超越。 米國,後有追兵的焦慮,迫使自己調整國家的戰略。中國人已唱出“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”,在浮世走路有風,横行霸道屢見。「搶出頭」,放在浮世的國族層面,永遠是「政治正確」,「小確幸」也不行。 幾年前,日本有一位父親是台灣人的「在野黨」的女政治家「蓮舫」,在國會質詢內閣大臣時說:“當第二名不行嗎?”,結果此言踩到‘’死要面子‘’的日本社會和許多日本人的痛脚。其實,這句話出自女人,是“嚴重傷害日本人民的感情”。 很相似地,「玻璃心」的中國政府,也經常口出惡言斥責台灣人「挾洋自重」和外國勢力勾結,“粗暴地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”。每聞類似的「鳥話」,俺不禁莞爾:“談感情,只談自己的感情;這是啥鳥?”。 「感情」,是一個被俺認為可以替代「黑格爾」所說的「理性」的好詞;感情錯綜複雜,在「愛」與「恨」之間有許多種形式的可能:“愛你到肉麻”、“恨你到入骨”;“愛之欲其生,恨之欲其死”,“愛恨交織”,就是人類歷史的「鳥感情」。 在「皇權專制」的時代,“皇上愛你”或“眾愛卿平身”,似乎,聞到「君恩」,全身通電;皇上是好人。然而,“來人啊!給朕拖出去斬了!”,又有些可笑,皇上氣極敗壞,竟然恨自己而想讓人拖出去斬自己。可見歷史禾必是「理性」。 民主時代,各路政客也呼天搶地:“愛國家、愛國旗、愛人民”,只差沒說「愛選票」,這也是感情在理性之上。理性不會欺騙,感情會受欺騙,就是騙來騙去。人類的浮世,為感情而生,也為感情而傷感情。 歷史上的強權競逐,為市場嗎?俺比較偏向於,有自由才有市場,那是一...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偽資本主義」》

圖片
米國總統「川普君」開始獵殺中國的「貿易」;劍指背後的「經濟」。以其矛攻其盾,乃是「馬克思」的「歷史唯物主義」的辯證要旨:“經濟是下層建築,政治是上層建築”。 獵殺中國的意義在於;撼動「下層建築」以顛覆「上層建築」,完全符合「馬克思哲學」的客觀檢驗法則。 與其說,米國與中國因為貿易失衡而較勁,不如說,這是一場未完結的「意識型態」的戰争,那是接續上世紀末期「共產主義帝國」,「蘇聯」,因為經濟供需的嚴重失衡而牽動東歐各個附庸國家的經濟崩潰。 那時候,俺在德國求學,收看電視實況轉播「閱兵大典」,耀武揚威的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」(DDR,東德)嚇到不少在西德涉世未深的「蛋頭神學士」,只能禱告「上帝保佑,東線無戰事」。孰知,不久之後,東德國家崩倒。 中國,在那一波的風潮中,最高的權力獨裁者,以“整黨、廉政、肅軍”的對策回應世界局勢的變動;同時,繼續「改革開放」,向「意識型態」的世仇「資本主義」靠攏。 以哲學對「市場經濟」的理解,中國只學皮毛而未內化至精神;「無神論」、「政治極權」,以致走上掠奪式的「國家資本主義」,以國家的意志和暴力與經濟,與西方的正統「市埸經濟」的國家交易,不符公平的競爭原則,總被定性為「偽資本主義」。 中國高估自身的經濟動能,以為巨量的人口數代表龐大的市場潛能。殊不知,危機在其中,就是對資源的需求和負載,使自身的發展走上「邊際成本」(MC)大於「邊際收入」(MR)的成長遞減現象。 證諸「改革開放」初期的每年經濟成長率動輒百分之十以上;至今只能勉強在百分之七左右,而這正是經濟規模「總收入」(Total Revenue)減少的「臨界值」。 過去的成長已累積極大的內部矛盾;為免於動亂至不可收拾,只能再強化極權政治,從「寡頭政治」的「集體領導」,倒退回到最反動的歷史上的「皇權政治」;此現象正是中國發展戰略上的‘’自掘陷井‘’。 「資本主義」的「市埸經濟」的精神,在於分工而法治,以實踐「自我完善」的功能。「皇權政治」正是人治的「反智表現」,違背「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獨治」的警示。 既然是經濟戰場上的「意識型態」的較勁,米國有備而來的實力在於,自建國以來的「立憲主義」所確立的「三權分立」和高純度的「資本主義」的「市場經濟」;而且歷經多次的景氣循環和金融危機的考驗而能浴火重生。 更重要者,米國以法治保障「個人主義」和「公平競爭」,以實踐「自由」。這些正統「資本主義」的特點...

人生故事筆記 - 《「旅行」與「禁足」》

圖片
就讀台北市的「龍安國民小學」的時期,學校的班導師因勢利導,班上的同學,如果各項成績普遍地有進步,就在放學前的最後一堂課宣佈:  “各位小朋友,下下星期五,我們這一屆各班級將有「遠足」,目的地是「圓山動物園」和「圓山兒童樂園」。各位小朋友記得回去向爸爸、媽媽報告,明天開始,每人繳費三十元,並且作好「旅行」的準備”。  喔!去「鳥地方」;當年,小朋友的世界很小,從「新生南路」到「圓山」,就好像現在的「出國」。  「遠足」,在當年,以現在的交通條件和觀點,實在‘’不遠‘’,有些縮水被唬的感覺。不過,小朋友對於能去「鳥地方」遠足,也興奮不已,自此更怕惹老師生氣而取消「遠足」。以現在的用語,這算是「駕馭」或「統戰」。  長大後,俺比較喜愛「旅行」的用語,不涉及距離的「空間」感受,而是放下浮世的「鳥事」,給自己自由自在的隨意感受。此後,俺的人生,因服役、就業、求學和商旅而雲遊四方,是真的「遠足」,去過許多世界上的「鳥地方」。  俺也考上德語的「領隊」和「導遊」的執照;客人受到俺的服務也不吝讚許,如同上課分享知識和見聞,受益良多。俺自己的人生識野和閱歷也豐富了。  「旅行」,是讓人嚮往的好事,有許多的想像和期待。以「旅行」作為「政策工具」,是獨裁專制國家的惡政。「旅行」是天賦人權,古代的哲人,「蘇格拉底」、「柏拉圖」、「釋迦牟尼」、「孔仲尼」、「耶蘇」,都是四處旅行兼說道傳法。  台灣在「黨國戒嚴」時期,實施「外匯管制」和「特許制度」,不開放草民「出國旅行」,只有「權貴」和「貿易商」巧立名目出國考察、經商、拚生意兼「觀光」;鼓勵人民「造假」。  現在,中國政府以「中國人」的旅行權利作為「政策工具」,限制或許可到特定的國家的「旅客人數」,實在是「中國人民」的不幸。人民既損失「玩的福利」,也被愚弄成「籠中鳥」。  米國,為了鼓勵自己的「米官」可以到台灣旅行,而以國會立法送請總統「川普君」簽署「台灣旅行法」生效。這項法案的名稱,對於「米官」實在是天上掉下來的福利,應該也是幸福的。「川普君」自己應該也想來台灣迌幾天。  難怪,「台灣旅行法」生效後,「米官」立即接二連三到台灣公務「旅行」,應該不是巧合。...

哲學人生肇記 -《「盛衰的精神病理」》

圖片
      歷史發展的客觀形勢,一如市場的供需力量對比,盛極必衰。近期,世道上的若干「鳥事」,正是呈現規律:“鳥飛來了,鳥飛走了!”;浮世也是如此。然而,人却不如鳥兒順著本性地自然而然,勢已呈衰却依然沉醉在強弩之末的自我感覺良好。 說到市場的「勢劫」,俺引用「個體經濟學」的「廠商理論」;經營市場的目標是追求「總收入」(TR)的‘’最大化‘’;在何種條件下會發生?就在「邊際收入」等於「邊際成本」(MR = MC)的條件滿足的時候。 有經營效率的廠商會掌握操之在己的條件,就是讓「邊際成本」呈現趨向極低的‘’遞減‘’狀態。這也是為何企業主緊抓「成本管理」,壓低各項廠商成本,包括員工的薪資;最好是有免費的奴工可供使用。 當然,這是不可能如願以償的,員工也會依照「廠商理綸」的規律為自己謀利,條件坎坷受不了的,就會逃走或求去。 以上,俺的情境背景說明,乃是有感而發:首都台北市長的重要的「國王人馬」陸續求去。甚至不久前,「觀傳局長」求去,被市長留人不成而公然斥責「棄職潛逃」。太沉重的糟蹋有功於己的人才! 從政的成功原則在於「政通人和」。當人馬陸續流失,縱然可在沿途「拉伕抓丁」來補充;從歷史上的「逐鹿啟示」,大概只能以「流寇集團」形容這位「國王」領導的不堪。 俺研續「德意志軍人史話」,從「普魯士王國」興起,「職業軍人」的專業和尊榮成為軍人家族得以傳承的珍貴價值,尤其軍官的階級紀律嚴明,重視自己的軍官身份和文明修養,品酒、古典音樂的品味。 上世紀,有不少德軍的名將都是出身「普嘗士」軍人的家族,統兵以能征善戰而馳名。「希特勒」在興起初期發動侵略的「閃電戰」,所向披靡;多位名將發揮「德意志軍人」的專業功不可没。 只是,「元首」因初期的軍事勝利而自認是「軍事天才」,凌駕德軍名將的軍事專業,四面作戰而累死三軍。在東征「蘇聯」的「列寧格勒」戰役,久攻不下後,戰局逆轉,正是「廠商理論」的實證。 以往有效率的正規軍「德意志軍團」潰散成為「流寇散兵」,竟然得靠不看在眼裡的「武裝黨衛軍」(Bw SS)掩護而仍然難逃大量被俘的恥辱。 當時,在後方總部指揮調兵遣將的「元首」已經語無倫次,幾近精神錯亂,正是當今台北市「國王」的版本:到處樹敵而依然自我感覺良好。 「國王」的窘境,在客觀形勢上的「經濟數學」表述的公式:已經是MR < MC;「邊際收入」小於「邊際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黑船東來」啟示錄》

圖片
      米國總統「川普君」在「台灣旅行法」案即將自動生效的前刻,「臨門」再補上一脚,簽上「大名」;有特別的意義,代表憲政制度中掌握行政權的「總統」主動地為該法案的可執行加以「背書」。 中國「天皇」想拉台灣人跨海過去當「天朝皇民」;米國總統却想派「大官」跨洋過來台灣,自己先開闢航道。從地緣戰略競合的角度觀察「三國大勢」:俺的理解,呈現「天朝傲慢」與「黑船東來」的歷史再版。 中國,雖然自認「大國崛起」,在國家發展的進程上,却一反「改革開放」的自信,走回歷史上的「皇權黑洞」。「長城」,作為中國漫長歷史閉關自守的神學意義,在當代被以網路金盾封鎖和大興嚴密的「文字獄」取代,使「天朝中國」成為早晚將發生內爆的系統。 米國的「台灣旅行法」生效,在歷史意義上,如同重演十九世紀中期航向日本的「黑船事件」。當年的目的,是要求日本開國。現在的 「台灣旅行法」是為自己的國內法「台灣關係法」補強,多修一條正式的「陽關道」。 台灣有自身的歷史無奈,却也有自身優越的地緣戰略優勢;二者互為辯證。「天朝西招」和「黑船東來」,固然是東西向的大國地緣競合;然而,台灣自身的歷史發展却證明,‘’南北行走‘’才是王道。 中國的庶民用語「買賣東西」,點出當前的「一帶一路」是重複古代「絲路」的東西發展方向。回顧台灣的貿易發展方向,自古庶民以「跑南北貨」而發展出自身的較佳方向,可避開自東向西的歐亞大陸的動亂。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矽盾啟示錄」》

圖片
      「戰略結盟」,有明的也有暗的。台灣的「半導體」和開鍵電子的製造業,對於世界高科技領域的「供應鏈」有重要的影響力。 當世界的地緣權力競合形勢日益「兩極化」,又來到民主與極權對抗的時代。不同於上世紀末期的「冷戰對峙」,本世紀開始的兩極對立,主要在於經濟力量的支配。 中國的「一帶一路」和「企業併購」的戰略,表象上是「經濟實力」的向外展現;本質上仍是「帝國主義」和「殖民主義」的領土野心,意圖顛覆自由民主國家的價值信仰。 美國總統「川普君」,迫不急待地,以總統的「行政命令」不准「晶片設計」的高科技企業,設立在新加坡的「博通」惡意併購美國的「高通」。理由主要在於,涉及美國和自由民主國家的發展安全。 此案,對於台灣對抗中國的併吞企圖,有戰略上的強固作用。台灣的矽相關產業對於美國的「矽盾」,基本上是關鍵供應者的角色。失去台灣的嚴重,更甚於失去「高通」。 中國自知‘’耀武揚威‘’只有安撫自己内部盲眾的自我感覺良好,和安慰在台灣的焦慮的「中國遺民」。中國任何的「非和平手段」的蠢動只有自殺的後果。俺不是低估中國,而是完全看貶中國的「義和團」的國家品味和民族性格。 也因此,中國自證,只好再自欺欺人地,東拼西湊推出所謂自認的「惠台三十一項政策」。究其內容,新瓶舊藥自我安慰,唬一些在台灣的「中國同路人」,齊一口徑地喊熱叫辣。殊不知,這是學自台灣外銷中國的「詐騙集團」的更新版「詐騙劇本」,騙笨蛋而已。 中國的「天皇」有空應該讀「紅樓夢」:“機關算盡太聰明,反而誤了卿卿的小命”。中國的無自知之明,以為對付自由的國家可以“花錢搞定”;這項蠢動的「死穴」,在於中國自己恐懼自由,而對‘’自由是一切價值‘’的意義呈現無知而經常自相矛盾。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