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偽資本主義」》

米國總統「川普君」開始獵殺中國的「貿易」;劍指背後的「經濟」。以其矛攻其盾,乃是「馬克思」的「歷史唯物主義」的辯證要旨:“經濟是下層建築,政治是上層建築”。

獵殺中國的意義在於;撼動「下層建築」以顛覆「上層建築」,完全符合「馬克思哲學」的客觀檢驗法則。

與其說,米國與中國因為貿易失衡而較勁,不如說,這是一場未完結的「意識型態」的戰争,那是接續上世紀末期「共產主義帝國」,「蘇聯」,因為經濟供需的嚴重失衡而牽動東歐各個附庸國家的經濟崩潰。

那時候,俺在德國求學,收看電視實況轉播「閱兵大典」,耀武揚威的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」(DDR,東德)嚇到不少在西德涉世未深的「蛋頭神學士」,只能禱告「上帝保佑,東線無戰事」。孰知,不久之後,東德國家崩倒。

中國,在那一波的風潮中,最高的權力獨裁者,以“整黨、廉政、肅軍”的對策回應世界局勢的變動;同時,繼續「改革開放」,向「意識型態」的世仇「資本主義」靠攏。

以哲學對「市場經濟」的理解,中國只學皮毛而未內化至精神;「無神論」、「政治極權」,以致走上掠奪式的「國家資本主義」,以國家的意志和暴力與經濟,與西方的正統「市埸經濟」的國家交易,不符公平的競爭原則,總被定性為「偽資本主義」。

中國高估自身的經濟動能,以為巨量的人口數代表龐大的市場潛能。殊不知,危機在其中,就是對資源的需求和負載,使自身的發展走上「邊際成本」(MC)大於「邊際收入」(MR)的成長遞減現象。

證諸「改革開放」初期的每年經濟成長率動輒百分之十以上;至今只能勉強在百分之七左右,而這正是經濟規模「總收入」(Total Revenue)減少的「臨界值」。

過去的成長已累積極大的內部矛盾;為免於動亂至不可收拾,只能再強化極權政治,從「寡頭政治」的「集體領導」,倒退回到最反動的歷史上的「皇權政治」;此現象正是中國發展戰略上的‘’自掘陷井‘’。

「資本主義」的「市埸經濟」的精神,在於分工而法治,以實踐「自我完善」的功能。「皇權政治」正是人治的「反智表現」,違背「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獨治」的警示。

既然是經濟戰場上的「意識型態」的較勁,米國有備而來的實力在於,自建國以來的「立憲主義」所確立的「三權分立」和高純度的「資本主義」的「市場經濟」;而且歷經多次的景氣循環和金融危機的考驗而能浴火重生。

更重要者,米國以法治保障「個人主義」和「公平競爭」,以實踐「自由」。這些正統「資本主義」的特點,正是中國難以實踐的。

在鞏固「皇權專制」的最高前提下,中國有「七不講」的禁忌,所有問題的「解決方案」將「唯皇命是從」。「人治」終歸是歷史與文明進程的反動和殘渣。自古多少「天縱英明」的「聖君」人去政息,何況,更多的是「無能的昏君」。

米國以老牌正統的「資本主義」國家展開狩獵「偽資本主義」的中國,正是證明「假的真不成」。「真的」一出手,「假的」只能虛張聲勢地自欺「奉陪到底」。

問題是,「假的」還有啥麼可以拿出來?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