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 《閱讀與寫作》
「金瓶梅」,「聖人」不建議讀;「Playboy」,「凡人」不妨讀,「三民主義」,恐怕已「沒人」讀;「聖經」,「教徒」未必專心讀;「佛經」,「善人」助印散發請人讀。書與人生,恩怨說不清;「讀者」沒有欠「作者」;萬千遭遇都是緣!
「人,是怎麼活過來的?」;這是一個哲學的困惑!"「我」,「想」做什麼?「能」做什麼?「應」做什麼?然後,「我」是誰?";偉大的德國哲人「康德」,如此提示,讓人開展有關於「自我」的思考論述。人的困惑和限制,都在這項陳述中,以呼應「我思,故我在!」。
「讀幾本書」?不如問自己:「讀那些書?」。去年,約在此時,我寫了一篇文章「讀書的人生與啟蒙」;有關於我自己與近代日本作家「島崎藤村」和「大江健三郎」的閱讀與寫作的思想邂逅。
原來,人生的回首,在於讀書啟蒙的靈光乍現;而想到「原來,我是怎麼活過來的!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