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個人的冬天》
寒冷的冬天,户外冷風刺人,還是躲在室內最溫暖。但是,一室之不治,何以天下為?有的人,有配偶或戀侶,別以為冬天好過!待在室內,穿得厚重的冬衣,總是相看不倦,就是像綿羊,肥圓圓的不倒公仔。
若總想外出打混摸魚,還得為自個兒,找一個寒天必須外出的理由,給另一半合理的交待。其實,若自個兒開溜外出,户外實不宜久留,最可能的去處,還是另一個室內;書店、大賣場、電影院,或美食街,都是可能的選項。
夏天的炎陽,或冬天的寒風,都是逼人躲入室內的原因;外出是不得已。人的活動歷史,是由户外演化成户內的;這是源於人類有遮風避雨的需求,由穴居進化成屋居;活動由實體的生產,進化成虛擬世界的網路創意和交易。
人類的能力差異,由體力的差異,演化成數位知識的落差。傳統的文人統治,認為勞力者役於人,勞心者役人;所以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。這種知識階級自我吹捧擡高的心態遺禍深遠。
坐在室內,少數人胡思亂想出點子的政策,就可能危害許多必須終年不論炎陽或寒風,都必須在户外操勞的勞力者。
政府,為何無能?室內決策的自以為是,權力的傲慢,都是政府失能的原因。紙上談兵,不堪大用,五穀不分的高官,當然不知民間疾苦!
看到寒冬的户外,光桿樹枝上,孤單的《斯文氏蜥蜴》,似乎無可逃於天寒地凍,就僵在户外那兒好久了;我有感而發,却不知個人在寒冬假日裡可往何處去?還是再回室內吧!個人的冬天,似乎只能囚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