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空洞與黑洞》
一場民意海嘯,衝垮了權力結構,也淹没了以此為生的寄生者。台灣民主化後,競逐權力者,多如過江之鯽;江山代有人才出,却也依賴跟對主子的機運。幾家歡樂,幾家哀愁。
其實,台灣的公民社會生成,缺乏西方進步開放社會所應有的自信,總是受制於名人。大致上,就是媒體上常出現或固定的那些名人。久而久之,當事人不知自省遽歸道山,反而一直玩;玩到老,打死不退。
時代的精神進化,不隨個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;但是社會上各個不同的領域,總是那些名人、聖人。社會上的世代,已呈現後浪推前浪;但是老前輩總是捨我其誰,以退為進,愈老愈想得。男人,想强精固本;女人想青春不老。老狗装可爱,大貓小貓搶發春。一切,都是權力慾望在作祟。
民意海嘯退去,資源重整以迎向新局,需要在各層級展現領導力,以穩定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方向。否則,整體大局的特徵,就是空洞和黑洞。前者,虚無,找不到努力的意義。後者,虛耗資源,終是一場空。
人生進退的原則,在於當機立斷和難捨能捨。俗世,以成敗論英雄;在精神哲學的意義上,成者求敗而不敗;敗者知敗而能勝。這種境界需要美學的啟蒙,却偏是台灣社會長期所欠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