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小事筆記 -《話術見時窮》
言為心聲;思想是語言的囚犯。話,愈描愈黑;提油滅火,愈燒愈旺。人的身體各部位器官,各有不同的功能;最不聽話的器官,就是口舌和耳朵。尤其,前者強勢,經常壓抑後者,使其充耳不聞,備而不用。這樣的器官組合,是世道不靖的禍首;常引來口舌大戰,耳朵受害。
在公共關係的領域,政府和企業設有「發言人」和「公關」部門;目的,就是要包裝,以尋求社會大眾的認同和支持,化敵為友;政治上,稱為「統戰」;商業上稱為「行銷」;市場上,稱為「廣告」。其正面的操作方法,是擴大支持;其負面的操作方法,是擴大打擊。
照理,口舌之爭,就是要奪人先聲,壓人氣勢。哲學上,破解這種口舌的虛無,稱之為「認知」;佛學上,稱之為「妄言」。有意思地,自尋煩惱和惹事生非,都是因為口舌失控,以致事實失真。
為何如此呢?最主要的原因,是氣憤不平,不得不言,一吐為快。然而,快則快矣!卻是思想的速度,跟不上口舌的速度;以致,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。因此,後果就是,逞口舌之快,不只充耳不聞,還多傷了腦袋;也傷了更多人的心。啊!原來,是這麼一回事;強詞奪理!
「孔仲尼」的名言:"時然後言,人不厭其言!"。說話是大事,威力強過拳頭;口舌肇禍,事後,更多的修補,也可能難以彌補了。世道上,常聞:"傳道者,不打誑語;人師者,不可胡扯!";乃是二者在傳真、善、美。若此二者,也徇私而急於出場行口舌之爭,愈說愈亂,可見乃末世現象。
「後漢書」之「黨錮傳」載:"滂登車攬轡,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。",實為世道公理已隱,道上多見徇私之巧言。「論語」之「公冶長篇第七」「孔仲尼」之嘆:"道不行,乘桴浮於海;…",應該是感嘆,時窮無用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