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藝生活筆記 -《清明花草》
"暮春三月,江南草長,雜花生樹,群鶯亂飛,…"
–南朝•梁•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
以上這段美文佳句,是我在中學時代讀到《文選》,而烙記至今未忘;在每年的暮春時節,是自己在園藝生活中的理想意境。
原文,《與陳伯之書》是政治上和軍事上的「招降書」;江南故鄉的春景,如此地引人思愁;尤其,來到暮春時節,北風未盡,南風初起;乍暖還寒,時雨節氣,植物冒出花色生機;大地展現萬象更新的氣象。誰,能不思故鄉?
「南朝梁國」的「中書侍郎」「丘遲」,在《與陳伯之書》中,敘景以招降「背梁投魏」的「陳伯之」。較之「霸王別姬」,「項羽」被困「垓下」,夜裡,隨「霸王」出征,逐鹿天下的江東弟子聽到「四面楚歌」,一時淚如雨下的悲壯;《與陳伯之書》,是另一種動之以情的鄉愁。
植物為伴;花果,招來蟲鳥,營造生態友善、生命和協的四季意象;心之所在,就是我思念的故鄉;遊過浮生的世界,安居生存的故鄉;這裡,就是人的土地聯結。「清明」,是「春分」過後十五日的節氣;南風和北風的交會,讓這個節氣落在暮春而出現當日晝晴夜雨。確實,雜樹林中綠草黃花,好熟悉的豐盛春色。
「清明節」之意義,在於慎終追遠,傳承祖德;看到枇杷樹上結出金黃色的果實;回想去年「大寒」節氣初生的花蕊,我曾懷疑,枇杷花能否渡盡冬寒,結出善果?如今,生命自證有活下來的意志力;果肉留給鳥兒啄食;果核就任其落地發芽;等待未來吧!兒孫,自有兒孫福;生命,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