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齊人」的「床事」》
有人陷在泥沼中,下去救援嗎?還是在旁技術指導脱困?現實中,不去自陷泥沼,不就没事了?夫妻“床頭吵,床尾和”的「床事」有問題,可找誰開口?
語境,一種話語之境,有泥沼的風險;言說的人,有時不察險惡,而抱著倖進取巧和討好的心意,讓自己模糊。很不幸地,正是如此,就如同「泥鰍」,只能往泥沼裡鑽進去,愈陷愈深;一身沾滿污濁的滑泥,已不宜救援出泥沼,以免陪著「泥鰍」沉淪下去。
性格決定命運,投機的本意,正是讓自身滑溜,尋尋覓覓找空隙,鑽出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空間。此等性格的人物,自許務實靈巧;表象上,似乎不得罪人;然而,可悲之處,正在於何必如此?這是生存之道嗎?顯然地,形勢下被人操作的傀儡而已。
漢語中,有「齊人之福」以形容男人在「妻妾」的爭寵中勝出,成為「妻妾共享」的「男優」。實則,那個「齊人」另有可惡的心態:“驕其妻妾”。
典故是:「齊人」經常到墳場行乞「脚尾飯菜」,回家後,向「妻妾」自誇,在外有多人邀宴,不便推辭而只好酒足飯飽而歸,使妻妾誤信,共享的男人,是外人歡迎巴結的「眾人迷」。真實的情形,是時下的笑話:“打腫臉充胖子”。
經常如此,終於,「齊人」的妻妾,起疑而尾隨跟蹤,發現平常返家後就「驕其妻妾」的「共享良人」,是不堪依靠終生的「乞食者」,只顧「自己飽足」。
這個故事,很真實地,可比喻,台灣當前的敵國中國,正在採用分化堡壘內部的策略,自台灣內部找出矛盾,引爆對立,勝於中國自己的自外強攻。或者,協同作戰,文攻武嚇,外壓內爆,讓台灣內形成群組分立;達到分而牽引的「傀儡戲」。
這時候,中國在台灣內部,需要丢出「脚尾飯菜」,以餵養少數自私的「齊人」;同時,讓各群組成為互相爭寵的「妻妾」。什麼樣的資格人物,最像「齊人」?
自許「中間」,却有「法西斯心態」,動輒以語言暴力待人,又藏不住嗜好權力的慾望;對於民主社會的正常爭議現象,總是感到厭煩或不耐。性格上,崇拜威權,是既傲慢又自卑的奴才,適合成為「齊人」。入選者,也以乞食無妨,只要‘’能為台灣找出路‘’而「驕其妻妾」。
人民、國家和社會,在民主時代,多元價值競逐的基礎,在於立足的土地,也就是生活所及的歷史和記憶。在這個困頓的時代,生存之道,是堅定自己的高貴信仰,而不是讓自己成為話語粗俗又低級的滑舌「齊人」,混跡外人的「墳場」去乞求分享「脚尾飯菜」。
甚至,不惜與外人攀關係「一家親」,或不惜賣身,拋棄台灣的尊嚴,以夫妻的“床頭吵,床尾和”來隐喻自己,受制於「床頭人」,成為有「床事義務」在身的「俘虜」。「床尾和」的下場,只能是屈辱及身,等待「床頭人」賞賜臨幸的「妾身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