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哲學筆記 -《「公公穿針線」》

 
 
 
中國的軍機和軍艦,愈來愈頻繁地進入台灣的「防空識別區」!表面上,中國正在展現崛起的「大國意志」:自身不再受限於「陸權國家」的地緣限制;以軍事的「耀武揚威」,向區域內的「戰略競爭」對手提醒:"中國已變性!不再是以前的性別'"。

「國家」,很像「個人」,也有「性別認同」的苦惱。

「國家」,相對於「個人」,作為一種「身分」的認同;在德文語境中,以"Der Staat"表示,被「定性」為「陽性」。在用語上,「個人」稱自己生身的「國家」為「祖國」,也是「父祖之國」;與自己的父親和祖父相承,出自血緣一系。

「國家」,也就是「阿公」的國家,自然是"雄性的"。「阿公」,當然不是指「公公」!「公公」,被"去勢"過,是雄風已不再的「閹人」。「公公」,究竟是「中性」?還是「無性」;各有見解。

在歷史上,「公公」是中國的「豐產」人物;也曾經揚威「南洋」到「東非洲」的水域。中國是「公公」的國家,也是「公公」的「父祖之國」,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。

「語言」,也是另一種身分的認同;在德文語境中以"Die Sprache"表示,被「定性」為「陰性」。用語中的「母語」而非「父語」,是源於人類早期的「母系社會」起源。「母語」,母親所教的生身語言。

隱喻上,在出生成長和發展的土地上,以所信仰的共同價值而結合形成的國家,如同母親的孕育子女,像「母語」一樣,被稱為「母國」:是摯愛如「母親一般」的國家。

"中國已變性!",此項戰略的宣示,以軍機和軍艦頻繁地進出「西太平洋」的「第一島鏈」的兩大戰略要衝:「宮古海峽」(みやこ かいきょう) 和「巴士海峽」(Bashi Channel)。表面上,中國是在「耀武揚威」和經營"可聲索的"(anspruchsbar)「海權」。

「大象走小巷,自己保重!」;在欠缺有利於中國自己的地緣「主場」,除了「大象」自己勉強,也讓我對著地圖,感到有趣:"「公公穿針線」:過了!過了!太好了!「公公」的「寶刀」未老。實在可惜,就缺「寶貝」"。

這種「公公穿針線」的趣味現象,在「地緣政治學」的隱喻意義,也可以理解:「中國公公」,忘不了「地緣戰略」上,所欠缺的悠關「雄性氣勢」的「寶貝」:台灣。「公公」只能心虛地嚷嚷:"「寶貝」啊!俺們是「一家親」!"

然而,「中國公公」,依法不享有「國際法」上的「聲索權」(Anspruchsrecht) 。「寶貝」,早已回不去了!

相關文章: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中國的海權戰略想像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地緣的浪漫禮讚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帝國海權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一石二鳥》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