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遇人不淑」》
有一則人性牽扯而衍生出「化解俗結」的故事;背景,大致上,指山中佛寺,有一位開寺的和尚,吃喝勞動只能自己來,頗有‘’佛心來著‘’的「成佛感」。
後來,有另一位曾經同修的和尚前來歇脚,也想‘’成佛‘’,於是分擔吃喝勞動。兩名和尚的分擔各有多,也各有少。反正,為了「成佛」,無差別心,眾生平等,没啥好計較的。
佛寺在山中,暮鼓晨鐘,常有香客來遊訪;或多或少佈施;諸法順心。有一位民女佳人,遇人不淑,與人仳離,餘生茫然,無處解苦;於是每逢「初一」和「十五」,必前來禮佛唸經。
兩名和尚注意到了!佛心來著,想幫民女解心中的苦;「開寺和尚」開示民女,要多唸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:要義在:「諸法皆空,自由自在」。「歇脚和尚」開示民女,要常唸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;要義在: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是以,衆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”。
民女,雖然禮佛和唸經勤快,却又心中‘’有所住法‘’,而且,“諸法不空”;兩位師父成了心中的牽掛,朝思暮念,愈來愈放不下兩位師父的身影,不知該掛心於那一位師父。兩位師父,為民女‘’解惑‘’,愈解愈惑;彼此還結下「心結」,都怪對方的開示,給了民女誤導,唸錯了經。糟糕地,凡心觸動,如小鹿奔跳。
正在三人的「俗緣心結」難分難解的困境;突然,有轉機了!兩位師父的「老師父」,聽說以前的弟子自立山頭,香火鼎盛,佛心大悦。
只是,弟子自立後,「老衲」禁不住俗眾民女的誘惑,犯了「色戒」,誘拐民女夜宿,被民女夫家找上山門討公道。道歉之後,在自己的山頭已混不去了。正在苦惱,要「還俗」或避人耳目,投靠以前的弟子,閉關自肅以待被俗眾遺忘「犯戒」的惡行。
由於出家已久,早已失去「還俗」自謀生活的能力;於是決定投靠兩位弟子的山門。兩位弟子,尚不知「老師父」已有「犯色戒」的前科;對於突然出現的老師,佛心大喜,果然,平日有唸經有保庇。
兩位年輕的和尚,趕緊向老師請益和主持公道,該如何解與那位民女的「俗結」?「老衲」心中喑喜:“爾等問對人矣!徒弟往日只知唸經,不知女人心,海底針,是男人亦難耐女色誘惑,何况爾等未歷俗刼。「老衲」有此解惑經驗,故能成爾等之師父。弟子聽著:老衲亦有失責,以往未身教爾等弟子。民女就交給老衲處理吧!諸事圓滿可期!”
兩位弟子於是如釋重擔,放下彼女之色緣,亦放下彼此的心結;師父來了,真好!可以接下吾等之「俗結」矣!可憐民女,所託非人始終被負心;如今恐又「羊如虎口」;此生莫非始終「遇人不淑」,難解矣!
後來,有另一位曾經同修的和尚前來歇脚,也想‘’成佛‘’,於是分擔吃喝勞動。兩名和尚的分擔各有多,也各有少。反正,為了「成佛」,無差別心,眾生平等,没啥好計較的。
佛寺在山中,暮鼓晨鐘,常有香客來遊訪;或多或少佈施;諸法順心。有一位民女佳人,遇人不淑,與人仳離,餘生茫然,無處解苦;於是每逢「初一」和「十五」,必前來禮佛唸經。
兩名和尚注意到了!佛心來著,想幫民女解心中的苦;「開寺和尚」開示民女,要多唸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:要義在:「諸法皆空,自由自在」。「歇脚和尚」開示民女,要常唸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;要義在: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是以,衆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”。
民女,雖然禮佛和唸經勤快,却又心中‘’有所住法‘’,而且,“諸法不空”;兩位師父成了心中的牽掛,朝思暮念,愈來愈放不下兩位師父的身影,不知該掛心於那一位師父。兩位師父,為民女‘’解惑‘’,愈解愈惑;彼此還結下「心結」,都怪對方的開示,給了民女誤導,唸錯了經。糟糕地,凡心觸動,如小鹿奔跳。
正在三人的「俗緣心結」難分難解的困境;突然,有轉機了!兩位師父的「老師父」,聽說以前的弟子自立山頭,香火鼎盛,佛心大悦。
只是,弟子自立後,「老衲」禁不住俗眾民女的誘惑,犯了「色戒」,誘拐民女夜宿,被民女夫家找上山門討公道。道歉之後,在自己的山頭已混不去了。正在苦惱,要「還俗」或避人耳目,投靠以前的弟子,閉關自肅以待被俗眾遺忘「犯戒」的惡行。
由於出家已久,早已失去「還俗」自謀生活的能力;於是決定投靠兩位弟子的山門。兩位弟子,尚不知「老師父」已有「犯色戒」的前科;對於突然出現的老師,佛心大喜,果然,平日有唸經有保庇。
兩位年輕的和尚,趕緊向老師請益和主持公道,該如何解與那位民女的「俗結」?「老衲」心中喑喜:“爾等問對人矣!徒弟往日只知唸經,不知女人心,海底針,是男人亦難耐女色誘惑,何况爾等未歷俗刼。「老衲」有此解惑經驗,故能成爾等之師父。弟子聽著:老衲亦有失責,以往未身教爾等弟子。民女就交給老衲處理吧!諸事圓滿可期!”
兩位弟子於是如釋重擔,放下彼女之色緣,亦放下彼此的心結;師父來了,真好!可以接下吾等之「俗結」矣!可憐民女,所託非人始終被負心;如今恐又「羊如虎口」;此生莫非始終「遇人不淑」,難解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