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發脾氣」》

 
 
 
浮世波折,如何處理?當事人,常見以勢壓人,好像先駡先赢,也不許被駡的人反駁或澄清。人間有冤屈,大概就是如此發生的;現代的用語,以「霸凌」概稱。

「駡人」的場域,無所不在,除了遇到「瘋子」,大多與權力的支配有關。既然如此,權力的不對等是滋生霸凌的主要原因;「發脾氣」是表象;却是糟蹋自己的形象。

「發脾氣」更是醜陋的行為,表現自己的惡質。家教、修養與文明是行為處世的基本條件;在哲學的理解,應該如何面對與正視「惡」的存在?

德國哲人「尼采」,雖然瘋顛而終,却曾經很冷靜地和理性地提醒,「惡」固然不受歡迎,却有‘’積極的‘’意義,就是“以惡為師”;警惕自己,如果自己不能超越「惡」,追求更高貴的「善」,將沉淪而與「惡」為伍,成為浮世的惡棍。

行走浮世多年,俺從服役、就業、從商,遊走多處番地,普遍的經驗,世人多善良親切;唯有在涉及權力和利益的爭奪場域,「小人」與「惡人」浮現。前者害人,後者凌人;此時,正是考驗自己的文明修養和家教。

「惡人」,最怕對方‘’從容微笑‘’!動輒「發脾氣」的人,成語以「盛氣凌人」形容,却有精神病理的踪跡,是一種精神和理智的不協調,自己的精神無法掌控口舌和肢體,也是一種「返祖現象」,以「獸性」呈現自己不堪的面貌,……嘶吼、面目可憎,想動手動脚,咬人,讓週圍的人必須保持距離。

「發脾氣」的過程如‘’火山蠢動‘’,聲波頻率漸強,聲量漸大,有如「波浪現象」,還發佈警報:“要生氣了!”;甚至有「費波納奇數列」的規律:先從「單數字」、「重複單字」,又「複數字」,再「三字經」,再到「五字經」,再到「八字經」,又進階到「十三字經」,……;終至語無倫次,口無遮攔,必須比手畫腳,出現暴力來輔助。

俺觀察浮世的「發脾氣」,如同欣賞「火山爆發」,站在暴力圈外,想到「尼采」的警語:“正視惡的存在!”;內心數著「數列規律」的節奏:‘’1、1、2、3、5、8、13、21、34,……‘’。然而,「發脾氣」的「惡狼」,有一通律,耐力不足,大多只駡到「五字經」,即失控打人。

這也是為何,浮世常聽到:“X!X!X的!他X的!真想他X的!……”。然而,俺必須“正視惡的存在!”:“喜愛亂發脾氣的人,也有可取之處,必是「孝子」,駡人還不忘喊自己的「媽」”!

怪不得,「媽」,常出面收拾善後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