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藝生活筆記-《「青棗、紅棗」》



在台灣的棗類水果市場上,俺對棗果的印象:想鍛鍊牙力,可以啃青棗;輕脆的門牙咬下聲,比啃吃芭樂的口感更好。
棗的另一種類是紅棗;生吃或晒乾後作為進補食材,享有美名。在補方食材中,流傳著佳言推薦:"一日三棗,百歲不老";因此,冬令進補食材中常見紅棗、黃耆、枸杞等必備的推薦補方。

青棗被改良成碩果大如拳頭,有時候,被誤認為多汁的青蘋果、綠蘋果。樹枝上多刺,鳥類不太敢駐足,也較少招引蟲害。青棗、紅棗是「鼠李科」的植物;蘋果是「薔薇科」的植物,樹枝平順可親近,果實成熟時會變出鮮明顏色,誘人摘食,也引誘渡鳥來啄食。

曾經種植過俗稱「印度棗」的青棗樹,成長的樹勢強大;俺常被利刺傷手,就列為拒絕認養的果樹。至於紅棗樹,也有利刺;但是,想到果食的口感、補身、豐碩成串的特性,就留下來作為季節流變的提醒。

每年,到了「大暑」的七月下旬和「立秋」的八月上旬,棗果漸進變色成熟,由金黃色局部染紅,串果掛在樹上到全紅色,俺就知道,再忍一個月的炎夏,秋風就要送涼來了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