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哲學筆記 -《「圖利」》

「利」,聽起來,很誘人!謀利、圖利是行事的目的。做無利可圖的事,是浪費生命和資源。有些從事教化、傳教事業的人,看似費盡心血也徒勞無收穫。是嗎?

學過經濟學或投資學,大致上,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;至少知道,經濟學是計算、分析資源投入的成本合理化,與利益最適化的科學和理性。投資學,以經濟知識為基礎,分析投資機會的可行條件和成本回收的可能性。
大學時代,商學院的課程,在培養有商業專業知識的商人;有追逐商機利益所在的敏感度。德文字的"Haushalt ",一般可作「持家」或「家計」理解;衛大一些的解釋,就是「預算」或「經濟」;隱藏著管理的自律和秩序。

若加入宗教信仰的「神喻」,經濟上的「圖利」,對逐利者而言,愛利而圖利,必須遵守人間公平正義的法律,和信守宗教的「善諾」。

以上的理解,用於商人的圖利,簡言之:「大商無算,利通四方」;相對於「小商計較,奸巧坑殺」;更顯示,偉大而可貴的商業倫理。

浮世逐利已不限商人;近世的民主政治,涉及政治獻金的吸收、政策暗椿、期約的利益回算、「搓圓仔湯」的密室相合,•••等各種暗黑的手法,逐利迅速而吸引了更多的「外商政客」加入政治尋租和逐利的行列。

以上所言的「外商政客」,指涉的逐利者,包括打著濟世救人的醫生、教化社會的神棍,傳播訊息的媒體人,紛紛投入政治,從事政商圖利的行為。

「國民法」的時代,為了圖利;政客可以立法、玩法,規範公職人員不得「貪污」以欺世媚俗。至於保護自己的「貪污」,就是以話術欺世,自稱為「圖利」!

貪污和圖利,二者有互通的經濟學理解,就是「機會成本」的不公平和「外部成本」的不當分配;扭曲了浮世公義。

讀了經濟學,再修法哲學,更能信守公義誠信的高貴價值!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