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真女人》

圖片
曾經有法國的彩粧設計師,為女人的裝扮心思下註解:"上帝創造夏娃一個面貌;夏娃再為自己創造另一個面貌"。 女人,為自己而活,就是她自己!宗教、社會和文化都可能影響人的心思;但是作為自己,表現自己,是作為人,與生俱有的權利,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別人改變自己的裝扮。 歐洲的基督教文明社會,看似進步,對於異教文明的表現方式,仍存有反動的勢力,總是意圖貶抑和剝奪別人表現自己的權利。 随著愈來愈多的信仰伊斯蘭宗教的穆斯林人口移居歐洲社會;出於恐懼異教文化和偏執於原生文化場域的純度;首先被歧視的人群是披載頭巾的穆斯林女人。 有的歐洲國家,立法禁止穆斯林女人,尤其是女學生,在公開場所披載頭巾;但是却忘了有些歐洲人在自己的身上剌了各種奇怪的漢字。 人的表現自由,在任何地方都應該受到尊重,尤其對於兒童最純真的自我表現,更是未來作為國家和社會主人的動力。 女人,為自己的面貌費盡巧思裝扮,只要她們願意,而且認為那就是美的自己,即使千變萬化,那就是真女人,更是女權的實踐。 相關文章聯結: " Fundamentalistisch wie anatolische Patriarchen "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仲裁」與「實佔不理」》

圖片
世事多爭議,為利益也為尊嚴;國際上,各國交往,以「實力」為原則;卻常見恃強凌弱,空談和平理想。人類信仰宗教,期待「聖界」降臨平安幸福,卻是各宗教的衝突難解,反而如「古羅馬」的哲人和詩人「盧克萊修」(Lucretius) 在詩句中所嘲諷的難堪:"從虛無中只能創造虛無"(Nil posse creari de nilo) ;甚至,再加上一句「同情語」:"人的內心,多可憐!多盲目!"(O miseras hominum mentes, o pectora caeca! )。 以上,有感於世事怪異,乃是世道不靖,原以為「佛教文化」與「儒家文明」,崇尚止爭的東亞地區,竟然隨著「東歐」、「中東」和「中亞」的動亂之後,也為了海權之控制,而對東海上和南海上的各個島礁的歸屬,發生主權的爭議;甚至大國戰艦巡航,耀武揚威,互不相讓。這是「世俗」事件的爭端,涉及國家的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。各相關國家,只剩宣傳機器,各說各話,口誅筆伐而已。 菲律賓,對於「南海島礁」的爭執對象,是「大國崛起」,急於擴張海權的中國。菲律賓,已向位在「荷蘭海牙」的「國際仲裁法院」提請,所主張擁有的相關「南海島礁歸屬案」的「仲裁」。「國際仲裁法院」,也同意受理和表示有權審理此案。 「仲裁」,有用嗎?「國際仲裁法院」的審理和仲裁結果,可分為「法律意義」和「政治意義」二方面的宣示;卻缺乏可行的效果。國際上有爭議之各「造端」,主要是國家。「仲裁」,必須各「造端」均同意將爭議之「客體」,即本案,授權「國際仲裁法院」調解,以取代走上「國際法庭」訴訟和審判的漫長程序。 對於「南海島礁歸屬案」,中國已立於「實力先佔」的地位,自始不承認有歸屬的爭議;當然可不理其他權利爭議「造端」的各類選項作為。此種情形,正如同韓國已「實佔」東海(日本海)上,日本和韓國,互爭所有的「獨島」(竹島) ;也正如同日本已「實佔」東海上,台灣、中國和日本,互爭所有的「尖閣諸島」(釣魚臺列嶼) 。 在「實佔不理」的優勢原則上,唯有以各種實力鞏固所佔有的事實;不予理會其他各「造端」的反制作為和主張。菲律賓,對於「南海島礁」,提請「國際仲裁法院」的審理和仲裁,在「法律意義」上,已是本案的和平路徑的極限;改變不了「實佔不理」的原則;也沒有國際法上,對中國行使「司法權」的空間。 為何作此解釋?這乃是有「法哲學」的見解可供依據的:在「拉丁文」法律成語中有用於「平息紛...

園藝生活筆記-《「搓圓仔湯」》

圖片
花園裡的「夜合花」,在深秋時分,把握週末冷鋒來到前的温暖氣候,静悄悄地在前一日的清晨綻開了。這朵「夜合花」, 外型和色澤,看似珠圓玉潤」;在日漸蕭瑟的秋景中,讓人喜悦。 近期,社會上又浮現「搓圓仔湯」的「熱詞」;「珠圓玉潤」的形容詞,也讓讓我想到,小時候,祖傳家業是營造工程業;企業進出的夥計和師傅大叔們,常在話語中提到投標的工程,已被競争對手們「搓圓仔湯」,搓去了。 當然,在那個時代,我還真以為,競標工程,都要相約去吃「圓仔湯」。依傳統的習俗,到了「冬至節氣」,家人也相約在前夕「搓圓仔湯」。次日上午,祭祖後,上學之前,老祖母總會問我:"有吃一碗圓仔湯否?",吃了,就會長大一歲。 至今,我對「搓圓仔湯」,還懷有浪漫溫馨的懷舊;每次,享用 「 和風料理 」 後,總會詢問店家,期盼來一碗日式的「紅豆圓仔湯」。至今,回味再三。 「搓圓仔湯」,是來自日文「談合」(だんごう) ,在台灣本土社會中,話語的「意轉」;也是典型的「居酒屋」或「料理亭」裡的「密室相談」。「搓圓仔湯」是「市場經濟」中「不當競爭」的「寡頭聯合」,對「白道」和「黑道」的「利害談合」,都受用;對「弱勢者」和消費者,都不公平;違反「公平競爭法」,也不符合公開平等的善良原則。 只是,吃不到「圓仔湯」的「出局者」,必然很不是滋味。也許是如此,才會有「吃不到葡萄,就説葡萄酸」的「酸語」出現?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政府作莊》

圖片
人類的習性,賭、色、毒、貪、恨、詐,根植於人生的靈魂和歷史傳統;遠古時代就已經存在了。 國家和政府,總想要扮演道德導師,教化人民戒除這些習性;總是投入不可勝數的查禁成本。奈何,成效不彰,反而愈查愈泛濫。 國家和政府反其道而行,自己專賣,獨行獨市,賺人民的銀子,國庫大豐收,似乎點子不錯。 許多國家和政府都有《特許制度》,特許開銀行,如開錢莊,收利息;在股市收《證交税》和《證所税》,雖然政府説那兒是賭場和太投機。 又特許販賣彩券,等於賣運氣;還有煙酒專賣制度,軍火專賣執照,特許開賭場,在外島的軍區設立831,在...政府想獨賺的地方,只許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,只怪,你是民,政府是官。 全世界的國家和政府都想賺錢,最快的方法,就是國家獨佔,政府專賣。這就是《共產主義》的那一套,所有的好處都《收歸國有》。所有好賺的玩意,都是爺爺的。 德國是有國家專賣傳統的,經濟制度稱為《社會市場經濟》,又左又右。美國人和英國人都嘲笑德國人的那一套制度,容易出現政治強人;但是德國民族就是懷念《俾斯麥》留下的傳統。 不過,現代德國確實有不少的典章制度和勇於實驗的創新制度,也深刻地影響世界上的其他國家。 在台灣,我們普遍認為,影響台灣最大的兩個國家是美國和日本,留美的人,成為政治主流勢力;留日的人,看運氣。至於影響現代中國,最大的兩個國家,是以前的蘇聯和德國。 最近,德國的聯邦政府終於在多年的爭議之後,決定將大麻種植(Cannabis-Anbau)的地下經濟改由政府特許種植和專賣,理由是為了有效管理。這也是政府將人性中的《依戀症》和道德規勸予以商業化和國有化,又一次的經典案例。 大麻的愛好者,此後有喜也有憂!政府陪你們一起哈!你們哈草,政府哈你們的銀子。説不定,你們還得先考哈草的執照。考照費得自己付。 相關文章: 「德國聯邦政府擬立法由國家管理大麻種植」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忠貞」與「含淚」》

圖片
「忠貞」是美德嗎?「忠」於何?「貞」於何?世道可珍惜和信仰的高貴價值很多;在古代,皇帝最大,要求其他人必須「忠君」;社會上,男尊女卑,女人被求要守「貞操」。 「忠貞」是「封建時代」的餘毒,至今仍殘留在不少「奴隸」的身心。民主共和的立憲制度,以自由為基礎,以平等為原則;憲法賦與人民的基本權利,包括「集會結社」的「自由」;當然也有「不參加」,或因為「不認同」,而離開「集會結社」的「自由」。 「共和制度」的「公民」,可貴的價值在於意志的自由,作自己的「主人」,而不是被動員來「集會結社」的「工具」。「國家」和「政府」鼓吹所有的人民要「忠」於國家,「貞」於政府。這種情形,太亂倫了。 人民才是「國家」和「政府」的「主人」;豈有「公僕」代表所受託管理的「工具」,要求「主人」要「忠貞」於「工具」?國家不能改造?政府不能更換?世道上,只有在「主奴關係」中,才會強調「忠貞」。 歷史上,「納粹黨」的「武裝黨衛軍」(Waffen-SS)的信念:"忠誠是美德";要求成員必須「忠貞」和「誠信」於「黨」和「元首」。「武裝黨衛軍」,跟隨「納粹德國」的「正規軍」向四方鄰國侵略,攻城掠地,所承擔的任務是「黨的意志」,配合被稱為「蓋世太保」的「秘密國家警察」(Gestapo),四出偵察「納粹黨」所仇視的敵人。 「武裝黨衛軍」也負責管理「大屠殺」的「集中營」。以「忠貞」和「誠信」之名為惡。其中不少「武裝黨衛軍」的成員,在家是疼愛自己子女的好父母;也有曾經是學校的老師和校長,鼓勵學生認真求學。他們都自許「忠貞」和「誠信」,卻「平庸」又「邪惡」;工作時,將囚徒的子女送進「毒氣室」。 2014年,位在德國「下薩克森邦」的「呂內堡邦法院」(Landgericht Lüneburg ) ,審判可能是在世的最後一位涉及,位在波蘭的「奧許維玆集中營」,「納粹黨衛軍」獄卒的刑法案。高齡已94歲的老人「奧斯卡‧葛洛林」(SS-Mann Oskar Gröning),被法庭判處必須坐監四年的刑期。「被告」的年歲已高;法院外,仍有受難者家屬和同情者不願意放過他。 「葛洛林」在七十年前,是24歲的「忠貞」和「誠信」「武裝黨衛軍」;他宣稱當年未殺人,只是在「奧許維玆集中營」,很忠貞盡責地收繳和登記受害人被押入集中營時,身上和行李包內搜出來的隨身財物。 歷史,有嘲諷的本質;會讓人站錯邊,或看錯方向。「葛洛林」,若不是生在「...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生多少?》

圖片
中國的計劃生育《一胎政策》,走不下去了。 中國的較接近真實的人口數是多少?,恐怕,與印度相似,都是眾説紛紜。 在德國求學時,一位曾參與中國人口調查研究的《人口經濟》學者,曾對我説:"中國的人口數有多少人?,應該比官方公佈的人口數多一億人"。 那一年,人口數大約12億;現在,人口數是13.76億人;若《老中》友人所言不差,現在大約15億人了? 估算真實的人口數字,意義不大;人口數的經濟意義,在於可投入的技術生產力,可以轉換成實質的經濟成長率和提高人均的國民所得;以及實現公平的所得和福利分配。 中國政府,宣佈放棄實行36年的《一胎政策》,應該是人口結構已不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 展 ;也就是技術生 產 力的成長無法支應經濟發展的各方面的投入成本。 近年,中國的人口數的邊際收益小於人口數的邊際成本。換言之,人口數結構的《總收益曲線》已形成轉折下行的趨勢。 證之近年,中國的勞動成本大幅地上升,低生產成本的時代,已經一去不返了。中國作為《世界工廠》的地位,面臨印度和《東協國家》的競爭。 中國的經濟發展,存在結構上的不協調;雖然《改革開放》戰略,強調從《計劃經濟》轉軌到《市場經濟》;但是作為生產要素的勞動力來源的人口發展,依然受制於《計劃經濟》框架的《計劃生育》的《一胎政策》。 正常的《市場經濟》必須以自由為基礎,配以法治,以規範市場秩序;而不是以《黨國》的管制意志作指導。在一個專制的《黨國》,人口數量不是自然發展的結果,而是《人治》的產物。 中國,以前的《人多好辦事》的人口數,用在長期的經濟發展,反而成了不確定的變數。人多或人少,都不好辦事。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單」與「雙」的辯證》

圖片
相機在手,是旅人的基本圖像;只是相機的價格,因為鏡頭的規格不同而懸殊。「單眼」相機的價格較高,動輒數萬元,才只能有入門的規格。專業攝影師或相機的玩家;所需設備,動輒都是昂貴的支出。「單眼」較「高貴」;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;願打願挨,也就別計較了;只要能力所及,自己又樂在攝影,就從心所欲吧! 從相機的「單眼」構造,我想到動物都有「雙眼」。這就有意思了!既然相機「單眼」的功能很優異;那麼,動物進化出「雙眼」,有特殊的目的嗎?動物還有「雙耳」、「雙手」、「雙腳」;「靈長動物」有「雙乳」,這些器官數量,應該都是為了生存功能的目的。 生物的生殖功能,絕大多數都是「雙性」生殖;「文獻」上曾有記錄,在英國 的 動物園裡,「單身」的「科摩多龍」有過「單性」生殖,引起生物學界的嘩然。真是少見多怪。 「漢語」的造詞,也以「雙」為吉,喜事的用語講求「成雙成對」、「出雙入對」,而以「單數」為忌諱;社會上的習慣,也普遍地歧視單身,以「單數」為「不吉利」或「麻煩」:「單程票」較貴,「雙程票」有優惠;提醒女人,「小心落單」,提防「單身公害」,嚇壞不少「單身女人」。 男人,「單身」被稱「光棍」或「王老五」;坊間也有「雙人枕頭」的流行歌曲;不合群的人,被稱作「孤鳥」;「孤掌難嗚」。「單身」男女,被視為「剩男」和「剩女」。市場上,只此一家,別無分號,要受到「反獨占」的處罰,兩家奸商「談合」(だんごう),也就是俗稱「搓圓仔湯」,被讚為「雙嬴」。 「單」或「雙」是中立的數字現象,不涉及好壞的價值,卻被人的習性預設有優劣的成見。現實生活中,也常見新婚的「一對」佳人,不久就變成「一對」怨偶。夫妻「雙人行」,可能「狼狽為奸」,單身的「小三」加入,反而成了「三人行必有我師」,可以益智。 「單」或「雙」的意義是相對的;以此類推,「單眼」相機仍然需要配上不同功能的鏡頭,才可以達到理想的影像效果。同樣地,動物有「雙眼」,是好是壞,還得看「雙眼」的視力是正常的還是不正常的。失明而不能看見真實世界的美醜,是不幸的遭遇;平日要多養眼,擴大眼界。 「古羅馬」的「拉丁文」成語,對於「單眼」和「雙眼」的定義,留下了智慧的高見:"Inter caecos luscus rex",就是指:"在「盲者之國」,「單眼」是「王者」"。我的哲學理解是:「一絲光明戰勝黑暗」。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金光黨內鬥》

圖片
詐騙集團,騙無可騙之後,就必然會內鬥;因為想再騙下去的騙子,發現前面的騙子同夥,已經騙過頭了,以致自己的騙局劇情,難以編製,連騙自己都騙不下去了。 前後任的《執政黨主席》,現在爆發《後任》批評《前任》的執政,曾經在三項重大政策:《十二年國教》、《證所税》和《油電價雙漲》犯下了錯誤。只有以上的三項政策錯誤嗎?詐騙集團連內鬥的劇情都還要騙;不騙白不騙;真是騙性難改。 對於攸關國計民生的大事,先有自以為正義的成見,再找一些唯諾之輩,從旁《造論》;高呼英明。發現失敗了,也是同一批平庸的惡棍,又見風轉舵,另編故事,再騙一回。國政荒廢了,民生也受苦了。 詐騙集團的本質,就是一眛地《造神》,為害國家社會;內部只有《主惡》與《從惡》兩類惡棍,一樣可惡;不會因為《從惡》批《主惡》,前者就比較高尚。 詐騙集團裡也有《既得利益階級》和《拾餘利益階級》;只要仍在混詐騙集團,無論是男是女,都是共犯,都不值得同情。 金光黨內鬥,互控不是的醜戲將陸續上場;內鬥過程中,打死一個,少一個,被抽換的《柱子》,午夜夢醒,應該已經悔不當初,痛不欲生吧?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還我軍隊來!」》

圖片
「敗軍之將,不可言勇!」;損兵折將,誰該負責?「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不可不察也」。 「南海」,看似風雲起,「米粒尖帝國」的戰艦"USS Lassen"巡航,向「大秦國」示威,敲鑼打鼓,”I am coming!” ;應該比較像是「觀光郵輪」到「南海」一遊。強權的戰爭,不會因此輕啓;好日子不過,偏愛戰禍,智者不為。 經驗以為,「衝突」,通常是由「幫派小弟」先逞兇鬥狠,難忍一時之氣而先打了再說。有聽過「黑道教父」或「大哥」自己相約打鬥嗎?若是,則代表地位尚不足,仍有待攀爬。 「黑道大哥」互相爭勝,只比排場氣勢,也就是「輸人不輸陣」,若真地打了,也落居下風或輸了,則後面等著取代的備位兄弟,蠢蠢欲動。大哥不自己動手,這是「黑道法則」的第一條;強權爭勢力也是如此。 近年的地區動亂;從「阿富汗」、「伊拉克」、「敘利亞」、「烏克蘭」各國的內戰引發,都是內部自己人中,不同立場的勢力先互打,打死一個,少一個後,強權再看情況,逢低進場,陸續清盤;很有「華爾街」「金融作手」的風格。 「大哥」講究排場,尤其是自以為將成為「大哥大」的大哥,更是重視體面的氣派排場;總是身旁要帶出場可以亮人眼的女人。尤其中國的「習大哥」;剛辦完壯盛的「大閱兵」,八方來朝;「一帶一路」,各路「番邦」共襄盛舉,提錢來貢;趁威出巡「米粒尖帝國」;各家名牌的「奸商大頭」有所求,而來「聽訓」。 隨後,趁勝出伐「日已落下」的沒落的「英吉利帝國」;「老嬤嬤女王」還得備妥「金馬車」接待「習大哥大」;自己的「小玄孫」還只能交由「保姆」自己帶。如此國內和歐美風光,「愛人老婆」也一路發光;又豈能亂動干戈,地動山搖。出手就洩底了;不能洩自己的氣;輸不得啊!我的「好哥哥」。 「和平發展,濟弱扶傾」,就能無限風光在眼前!當以「北國大熊」的「惡鏍絲帝國」為戒;那個喜愛耍酷的「肌肉男」,「布丁總統」;就是專找鄰家小弟弟或小妹妹「握拳頭」或「放鵰」;以致成了不受歡迎的「怪叔叔」;只能在家吃自己。 「拉丁文」中有一句關於敗軍的主帥皇帝自責的諺語:"Redde mihi legions!” ;典故是指公元九年「羅馬帝國」皇帝「奧古圖斯(Augustus) 」,派出「瓦魯斯」(Varus) 大將,率軍征伐北方的「日耳曼蠻族」;不幸,在今日的德國地區,兵敗被殲滅三個軍團,約一萬多個士兵。「羅馬帝國」皇帝「奧古圖斯(Augustus) 」...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分化人民」》

圖片
「神」與「鬼」,是人類理性的宿敵;尊崇所愛的人如神,貶抑所恨的人如鬼;有事或沒事,自己也裝神扮鬼嚇唬人。 來自各成員國人民選出來的「歐盟議會」,議員的背景,除了使用的語言是多元的,政治的立場也是多元的。「歐盟」,正面臨受到宗教、政治、經濟和社會壓迫的難民大量湧入的各項危機挑戰。各成員國的議員對於從異文化地區湧現的難民,有擁抱者,也有反對者。「排外」與「仇外」的勢力,正在跨國界集結;在政治立場上,被歸為「右派」。 此時,「右派」的「大教祖」,「納粹德國」的元首,「阿道夫•希特勒」,被重新供奉在公開的場合。在「排外」與「仇外」的集會遊行場合,「納粹德國」的「圖騰」被加工變造以表彰「右派」的立場。 「納粹德國」的形象在戰後的歐洲,歷經「去納粹化」政策的法律強制,民主與人權教育的啓蒙,認同「納粹」理念的「同路人」,只能以隱誨的變形出沒;除了崇拜自己的「神」,也用於反諷「異己」為「鬼」。「神」與「鬼」,是可辯證的「自己」。 「歐盟議會」中,兩位來自「非德語區」的義大利和波蘭的議員;公開地行「希特勒禮敬」(Hitlergruß);後果,是被議會裁定3,060歐元的罰款和除了行使「表決權」以外的多日「停權」的處分。 人類的「愛」與「恨」,是內心的迷惑,會挑戰理性;都需要典範,先找到「教祖」,再升格為「神」與「鬼」。於是,「造論」而有「神學」。在現實的世界,人類的話語中,「宅神」、「女神」、「鬼子」,「愛國」或「邪惡國家」不離口,成為標示特定對象的符號。 為了「愛」與「恨」,人,會義無反顧地交出自己的理性;「愛神」射箭傷人,「恨鬼」放毒害人。德文語彙中,近期的「熱字」是"Volksverhetzung";表述的範圍:小至「煽動人群」、「教唆」群眾,大到「鼓動民族」、「分化人民」;目的在於「團結成員,救亡圖存」。只是,在一個內在充斥「愛」與「恨」的世界,「自己」何在? 相關文章: 哲學人生筆記 -《大家錯,就是對?》 「歐盟議員公開地行「希特勒禮敬」(Hitlergruß) 而被議會處罰」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人治國家」》

圖片
「人治國家」與「法治國家」的不同,可以從近日主管國家財政的政務官,在國會的答詢:「買房,又不是買礦泉水」;「房仲不需像7-11這麼多」。前一句是「廢話」,卻自以為人民不會分辨。 後一句是典型的「行業歧視」和無知的產業偏見。更嚴重地,是大官說大話;自以為官大學問大,管到非其主管的領域。從商的企業商號的登記是「經濟部」;「財政部」所能置喙,只在於租稅領域。 「房屋政策」,出於「居住正義」之虛幻神話,政府意圖以「租稅政策」達到管制價格的政策目的,必然是徒勞的;「奢侈稅」、「證所稅」的失敗而退場,都是「人治國家」的「威權心態」作怪,「執政者」自居神格,而與「看不見的手」 - 「市場價格」為敵,終難逃敗亡;還讓全民遭殃,百業叫苦。 上述二句答話之中的任一句,都反映出:台灣「解嚴」將近一個世代了,但是在「戒嚴時期」受教育,初為「稅吏」出身,而被無能平庸的權力者優遇,躍至政務官,所能為者,誤國而已。 「房仲業」,如同其他非製造商品的勞務服務業,例如旅行和觀光、氣象預報、保全,是隨著經濟發展而形成專業分工的產業;也是「國民經濟」體系中的市場訊息「媒介者」。有效率的市場經濟發展,不僅財貨與勞務商品的供需管道順暢,還需要專業的訊息「提供者」。 「媒介者」,也就是像「經紀制度」中的蜂蝶,可以彌補供需雙方「訊息不對等」的落差。一種產業,先無論商品與勞務的內容,「訊息」才是交易決策的依據。在「市場經濟」中的參與者數量,是由市場競爭決定的;參與者能否生存下去,由市場的參與者自行決定進退。 政府大官的威權心態,是誤國誤民的;僅憑自己的印象和偏見,而在國會答詢時,信口開河,對市場經濟的知識嚴重的不足;以致對個別產業有歧視心態。況且「房仲業」有交易完稅,「從業人」有所得納稅,即應該受到國家的保護和政府的公平服務;豈能在景氣寒冬時,雪上加霜。 政務官,代表任用者的知識程度和對國政倫理的尊重;留任嚴重歧視特定產業和從業國民的政務官,等於與部份產業和國民為敵,侈言能尊重民意。 在「白色恐怖」時期,有「獨裁者」,僅憑自己的主觀意志,對「受難者」恨之欲其死,而在奉上呈閱的軍事法庭的「終審判決書」上,惡由心生,非法批示加重其刑:"判處死刑可也";害人家破人亡。這是注定「獨裁者」留名在惡質歷史地位的鐵證。 「政務官」的倫理,就是對政務的專業負責,以決定自己的去留,包括自己在國會的發言所呈現的執政心態。時代之惑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末日過後》

圖片
2014年的10月27日,有感於危害民生的污油和食品的人禍喧擾民心,加上宗教的「末日」蒙昧,國家和社會的人心浮動,怨憤充斥,而寫下「 人生故事筆記 -《預備末日》 」。 如今,2015年的10月27日,一年已過,謝天謝地!倖存了!只是又老了一年。人生,如同一張「大額鈔票」;從開始花用後,就愈用愈少,所剩有限;以「會計學」的「借方」(Debit)與貸方(Credit)的「恆平」法則可知:資金在支出花用後,應該轉成以另一項目表示的資產或效用。 已過去的人生歲月,應該也已轉成其他的人生資產或財富;這也符合「物理學」的「質能互換」法則;也就是:「凡走過的必留下足跡!」。 聚餐會時,一位義大利友人說:"人生不長,就是要戀愛又戀愛;但是不要負責",這是「效用派」。 另一位德國友人說:"要想一下:現狀合理嗎?",這是「進步派」,也是「保守派」。 「拉丁」民族浪漫,「日耳曼」民族理性,似乎在此對話中流露出民族的特色。 到了我,表示自己的人生哲學:"我也不想負責,我也不滿現狀,我也無可奈何!"。歐洲友人笑著對我表達同情。 我們三人,在現場是「國家隊」的代表,分別表達的人生態度,在末日過後,依然日復一日。 人是環境的產物,是存在於時間和空間的「此在」。末日話題,所反映的不同心情,何止是個人的對時間的危機感;還有在空間裡對遭遇的感受。對「時空」與「存在」的認知,就是人的命運與緣分吧?! 相關文章: 人生故事筆記 -《預備末日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革命」與「劊子手」》

圖片
園藝的作業工具繁多;其中配合植栽整枝、剪枝和修枝的武器,必須用到「剪定鋏」。修剪植栽,是為了讓花草樹木能更健康地存活。 孔子的弟子「樊遲」,"請學為農",孔子回答:"吾不如老農";弟子再"請學為圃";孔子回答:"吾不如老圃"。「老農」和「老圃」,都是農業,更是生民的基業。 孔子,以「士人」自居,目的在從政為官,治理眾人之事。對於農業大事,誠然"知「不如」","是知也!";心態上,仍不免有些讀書人的傲慢,視農圃之事為技藝末流,豈可問道於「老夫」。政府無能,國家滅亡,讀書人四肢不勤,五體不勞,五穀雜糧不分,雞蛋、鴨蛋難分,誤國誤民,責任最大。 「入秋」以來的風災,我的「雜樹林」受創嚴重;不少珍愛的植栽出現折損的災情。終於,等到好天氣的假日,我帶著刀鋸和「剪定鋏」入林,痛下殺手,內心淌血,卻又要自我安慰「難捨能捨」;外科手術是為了來日方長。 看著「黃曆」,數著「節氣」,又想到那位不如「老農」和「老圃」的「至聖先師」的智言:"斧斤以時入山林,樹木不可勝用也!"。正是如此,殺雞取卵,智者下為。這句聖人之言,符合「政治經濟學」的「永續供需」的經營法則。原來,孔子是「法政科」的學長,只憑「半部論語治天下」;難怪,天下的治亂各半,輪流上演。 外國人,是如何治理天下的?看著手上的鋸子,對著「大島櫻樹」的「徒長枝幹」,義無反顧地鋸下去;日本的「櫻樹達人」,如果在現場,必然會訓我以「庭師教誨」:"不剪梅是傻瓜,剪櫻是大傻瓜!";當下,我也成了「大傻瓜」和「櫻樹劊子手」。 「劊子手」,是負面用詞;然而,卻有歷史地位,尤其在「大革命」的時代,忙著接案上場,替「革命黨」人「殺頭」,尤其那些「反革命」的「保皇黨」的人頭。 在現代的企業裡,也有「劊子手」的職位,就是替上司作壞人,執行「裁員」,讓同事失業;也是「殺冗員的人頭」;替企業「偷樑換柱,救亡圖存」,「劊子手」自己存活下來。難怪,選舉季節,有人聽到可能「改朝換代」,就呼天搶地害怕不已。 這也難怪!誰願意被「殺頭」?即使,只是「殺頭路」,讓人走投無路,也是痛不欲生。任誰,都不喜歡有「輸家」的感覺。 「法國大革命」,爆發於1789年7月14日;今日法國首都巴黎的「協和廣場」,曾是當時的「斷頭臺」所在,非常忙碌。迄今,「法國大革命」的「同義詞」是「斷頭臺」,也是法國歷史遠抹不去的陰影。 當年,操作「斷頭臺」的「斷頭達人」,就是「劊子手」,也是世...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床長」與「帽子」》

圖片
"Playboy",漢譯「花花公子」,「譯名」怪怪的!為此,我曾寫下「 哲學人生筆記 -《玩咖男孩》 」。 "Playboy"原版雜誌,是許多我這一代的台灣男人,在「戒嚴時代」的高中歲月裡,私下分享的「課外讀物」。當時,"Playboy"是「戒嚴者」所列「黑名單」上的「禁書」;理由是「迷亂身心,有違國策」。 雖然如此;「同學們」,就是有辦法自駐台灣的「米軍」眷屬取得,分享「同儕」;還互相鼓勵要多讀「原文書」,以提昇自己的英文能力。 那些年,我們有福同享;上過「三民主義」課後,有些同學私下「哈煙」;有的同學三兩人研究"Playboy"的單字和語法,有助於解悶。教官和英文老師,都知道同學在課堂上私下傳閱"Playboy",也順勢而為,查而未禁;還提醒同學,除了觀賞圖片的「人體美學」外,更要用心讀文章和漫畫對白。 當時,讀過"Playboy",我的心得和印象不認同政府的禁書政策;認為「成人自私」;政府既無遠見又無能;以道學治國,鎖國的政策,讓社會崇偽虛矯,以無知為道。 「米國」的帝國主義」,征伐世界的「三大法寶」,就是:「米元」、「軍武」和"Playboy";強過「中國共產黨」的「三大法寶」:「黨的建設」、「武裝鬥爭」和「統一戰線」。 歷史發展的事實也證明,「極權專政」的政權大官權貴,私下也愛「米元」和"Playboy"和「米國綠卡」;想生下「米國人」,置產「米國」;家人都成了「米國人」。自己留在國內扯爛。「中國共產黨」和北朝鮮「勞動黨」內的權力內鬥,扯出政敵的許多不堪愛好,「米元」和"Playboy"和「米國綠卡」是常見的「避險工具」。彼此都有;只等「出事」。 "Playboy"的「創辦人」"Hugh Hefner"和他的「兔女郎」給我的長期印象,就是誘人的「大床」和頭載「船長帽」、「米國」的「警察帽」。為此,我也曾寫下「 詩人之國筆記 -《好笨的帽子!》 」。 從「佛洛伊德」的「精神醫學分析」的文獻中,我理解到;這是「性」的「權力角色」扮演;也是內心幻想而焦慮的「變態」趣味,無涉價值取向;只是為了掩飾「無能」;在床上遊戲時所隱喻「性的權力關係」;以「裸體」、「穿鞋」又「載帽子」上床的裝扮,來"Cosplay"(コスチューム・プレイ);最後的結局就是「掌舵」和「上手銬」的「老狗啃老骨頭」的「主奴關係」。為此,我也曾寫下「 哲學人生筆記 -《解悶》 」。 記憶猶存,「...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商旅的「通行證」》

圖片
「宗教」的本質,是信仰以教義表述的絕對價值;「社會」的本質,是包容與欣賞多元異己,呈現豐富的價值。歐洲,傅統上,以「基督教」的教區自居,捍衛呈現教義價值的「基督教文化」;德國「猶太裔」出身的浪漫主義詩人「海涅」﹙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﹚,認為,信仰「基督教」是進入歐洲文化聖殿的「入場券」。 歐洲歷史上的「文藝復興」、「宗教改革」和思想上的「啟蒙運動」後,歐洲成為人類現代文明的典範,影響世界上其他地區和文化。然而,歐洲也一直存在對自身文明的不安;恐懼來自東方的「異教文化」。前中世紀的「伊斯蘭」擴張,中世紀的「蒙古人」西征,歐亞大陸草原上「韃靼人」鐵騎攻掠,驅迫而引起歐陸民族的大遷徙。 到了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」,長期統治東南歐的「巴爾幹半島」,包括歐洲文明起源地之一的「希臘」,並且直逼威脅到另一個文明起源地「義大利半島」。更何況,來自北非的「摩爾人」,曾經長期佔領和統治歐洲的「伊比利半島」,在「拉丁」文化地區留下「伊斯蘭」文明的遺址。 「懼外」,而「排外」和「仇外」,一直是自認高級文明人群的心理疾病;在心裡上自認「異教文化」是神秘的,因不理解,也拒絕理解而排斥,以致歧視和仇視;視外來移民和難民是不可接觸的,也不可接受的。 然而,歐洲人在到各洲探險和殖民的時代,去到自以為是落後的「野蠻地區」,「當地人」普遍沒有戒心,而僅是好奇,卻友善熱情地接待歐洲來的「客人」。 在歐洲許多文明和繁華的大城;我經常在街道漫步時,錯身而過,披著黑色面紗(Niqab或Burka、Burqa)的「伊斯蘭」出身的少女或婦女,往返學校和住家;有些歐洲國家的政府和宗教神職,對此有不同的困惑。 政府,包括學校教職,代表世俗的意見,傾向坦然相見,禁止「伊斯蘭」出身的少女披著「面紗」上學。宗教界的見解分歧,有一部份,堅持宗教傳統的家屬,認為披載「面紗」是宗教認同上不可分割的一部份,不宜被政府干涉,而是宗教自由和認同自由,受到「立憲共和」的最大保障。 另有部份的見解,擔心強調宗教身份和屬性,不同於其他人,有礙自己融入當地社會的生存和發展;甚至引來,被誤解為恐怖攻擊的「聖戰士」,反而容易先受到攻擊和排斥。 「入境隨俗,尊重異己」,是一項旅行客的守則,卻有「知易行難」的困惑;主要是受到個人的認同成見,甚至是偏見的干擾。歷史上,「古羅馬帝國」的疆域遼闊,民族與文化...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敗者精神》

圖片
如何看待人的生活?通識以為,「二分法」的價值取向,貧與富、貴與賤、智與愚、偉大與平凡,…,就是真實的人生;然後總結到人的善與惡的定位。於是,世界上,就是分「好人」與「壞人」;彼此不是同一國的,卻存在同一個真實的世界。 父母養育子女,諄諄教誨,子女不可變「壞人」;顯然地,「好人」是眾所指望的「人模」;世人,久而久之,樂於「作好人」;甚至,政府也出面湊熱鬧,表揚「好人好事」。 這是一項很奇怪的活動;究竟是「好人」重要?還是「好事」重要?「好人」,一定是「做好事」嗎?還是「做好事」才能「作好人」?「好人好事」必須由政府認定,才是上市合法的嗎?否則,就是黑市的「好人好事」。 另外,「好人好事」不可以「反政府」嗎?那麼「革命先烈」,是「好人好事」嗎?既然,國家鼓勵人民「好人好事」,在現實的世界,世人應該都想「作好人」;卻經常事與願違,而有「知人知面不知心」的警語和遭遇。「辣椒女」遇到「白賊男」,屢見不鮮。 可見,市面上「濫好人」、「假好人」充斥,於是政府的「大頭官」,新官上任,逆勢而為,宣示上任要「作壞人」,大砍「別人」的既得福利;當然,年老體衰的「老人」,最先糟殃,無力抵抗;「重陽節」的「敬老金」,以後,就「沒指望」了。 「老人」的悲哀,正是來日無多而「沒指望」。世俗以「老廢啊」稱呼「老人」,「老而作廢」;卻又要「敬老」;唉!「老廢啊」遇到「作壞人」的「大頭官」,都成了「老公公」,「沒指望」了。在此,自證:「敬老」是「作好人」。 人皆將老,願世人皆能視「老人」為「老夥啊」,是生活上的「智模」;而「老夥啊」,也能自甘,戒之在得;莫學「玉山老怪」;三天兩日,就出來需索,要名,也要利,還要童男處女。 政府想花人民的納稅錢,什麼「鬼話大計」都可以編出預算來瞎扯,為自己加薪、出國考察「紅燈區」;無能的施政浪費,是「作好人」,「作好事」嗎? 「想作官」,而且是「作大官」的人,必然會陷入私慾的「料理期」;無情「大丈夫」要求嬌妻,下輩子別再來纏;難道此生夫妻一場,「緣 已 盡,情已了」?「無毒不丈夫」,又一自證。 男女世道有緣,卻願無夫妻之私情,而妄想有公義於人民;於是竊同志之大位自代,笑罵由人。覬覦國家大位的理由,非有利國利民之鴻鵠大志,而是無視誠信之諾,又「器小不堪大用」地,僅是不願見到對手「一路好走」以興社稷民生。 世道常見敗於自以為神武的矯情者,裝神扮鬼。國家與社會也有淺薄自...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分裂與治理》

圖片
每一個國家都有內部的危機,最嚴重的,是「鈙利亞」人民的分裂引起的多年內戰,難以平息,甚至引來世界強權的軍事介入,以維護自己的區域戰略利益。有的國家,是政府政策路線的分歧,引起人民的立場爭執,惡化成為社會分裂。 就在秋天,主要是來自「敘利亞」的大批難民潮,湧入德國;而且,還有許多難民在途中,或被阻於國界上的荒郊野地。歐陸深秋的十月下旬,日夜溫差極大,老弱婦孺夜宿荒野,人道災難 即 將爆發。 德國總理「梅克爾」主張大方擁抱難民,為德國點燃人道國家的希望燈塔,加上先前強硬的紓困希臘的國債危機,以拯救歐元於存亡,使得「梅克爾」的國內外形象,既是「鴿派」,又是「鷹派」,曾經有望競逐2015年的「諾貝爾和平獎」,以成為「德國之光」。 然而,隨著「諾貝爾和平獎」公佈另有所屬後,德國內部,以「愛國的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 蘭 化」(Pegida)為主的「排外勢力」,蓄勢而發,將難民政策引來的社會的、文化的、經濟的和安全的焦慮不安,找上執掌國政方向的總理梅克爾,要她下台。 在德東名城「德勒斯登」的一場示威活動中,"Pegida"的群眾,舉起各種模仿歷史上「納粹黨」集會的各式旗幟、有標語和口號的布條盡出。 社會多元化,對立和分裂始終是潛伏的危機,也是對領導和治理的難鉅挑戰。 相關聯結參考: 「愛國的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 蘭 化」(Pegida) 的示威

法哲學筆記 -《犯罪熱區》

圖片
燈塔,照不見自己的底下!軍人的槍口,不對自己的人民! 偽善的政策,只是炒作新聞。防制犯罪,是國家和政府的職責;國家設有「司法權」,政府主管「獄政」;這都是為了長治久安。 首都的「台北市政府」,繼公佈都市的「性侵熱區」,也就是「色狼」常出沒的地區之後,又要公佈「犯罪熱區」。這些「熱區」都位在與人民的活動相關的地區。似乎,政府正在落實「統治」,就是管好人民。 「性侵」是犯罪;「貪污枉法」也是犯罪,「侵害隱私」也是犯罪,「叛國通敵」也是犯罪,「洩露國家機密」也是犯罪;這些罪行,政府和官員沒有嗎?很多犯罪行為,就發生在政府所在地的密室內。 國家的組成要件,至少要有人民和政府;所以以犯罪者的背景來區分,人民犯罪,占國家內部犯罪比例的二分之一;另一半的犯罪者,非政府莫屬,。 人民望治心切,應該不反對政府公佈無良的「熱區」。只是,「貪污熱區」、「洩露國家機密熱區」和「通敵熱區」,就專屬政府的所在地。若未見政府自己公佈,又豈能讓人民相信,政府是大公無私的?還是,免不了官官相護,欺民太甚!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