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分化人民」》
「神」與「鬼」,是人類理性的宿敵;尊崇所愛的人如神,貶抑所恨的人如鬼;有事或沒事,自己也裝神扮鬼嚇唬人。
來自各成員國人民選出來的「歐盟議會」,議員的背景,除了使用的語言是多元的,政治的立場也是多元的。「歐盟」,正面臨受到宗教、政治、經濟和社會壓迫的難民大量湧入的各項危機挑戰。各成員國的議員對於從異文化地區湧現的難民,有擁抱者,也有反對者。「排外」與「仇外」的勢力,正在跨國界集結;在政治立場上,被歸為「右派」。
此時,「右派」的「大教祖」,「納粹德國」的元首,「阿道夫•希特勒」,被重新供奉在公開的場合。在「排外」與「仇外」的集會遊行場合,「納粹德國」的「圖騰」被加工變造以表彰「右派」的立場。
「納粹德國」的形象在戰後的歐洲,歷經「去納粹化」政策的法律強制,民主與人權教育的啓蒙,認同「納粹」理念的「同路人」,只能以隱誨的變形出沒;除了崇拜自己的「神」,也用於反諷「異己」為「鬼」。「神」與「鬼」,是可辯證的「自己」。
「歐盟議會」中,兩位來自「非德語區」的義大利和波蘭的議員;公開地行「希特勒禮敬」(Hitlergruß);後果,是被議會裁定3,060歐元的罰款和除了行使「表決權」以外的多日「停權」的處分。
人類的「愛」與「恨」,是內心的迷惑,會挑戰理性;都需要典範,先找到「教祖」,再升格為「神」與「鬼」。於是,「造論」而有「神學」。在現實的世界,人類的話語中,「宅神」、「女神」、「鬼子」,「愛國」或「邪惡國家」不離口,成為標示特定對象的符號。
為了「愛」與「恨」,人,會義無反顧地交出自己的理性;「愛神」射箭傷人,「恨鬼」放毒害人。德文語彙中,近期的「熱字」是"Volksverhetzung";表述的範圍:小至「煽動人群」、「教唆」群眾,大到「鼓動民族」、「分化人民」;目的在於「團結成員,救亡圖存」。只是,在一個內在充斥「愛」與「恨」的世界,「自己」何在?
相關文章:
哲學人生筆記 -《大家錯,就是對?》
「歐盟議員公開地行「希特勒禮敬」(Hitlergruß) 而被議會處罰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