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敗者精神》
如何看待人的生活?通識以為,「二分法」的價值取向,貧與富、貴與賤、智與愚、偉大與平凡,…,就是真實的人生;然後總結到人的善與惡的定位。於是,世界上,就是分「好人」與「壞人」;彼此不是同一國的,卻存在同一個真實的世界。
父母養育子女,諄諄教誨,子女不可變「壞人」;顯然地,「好人」是眾所指望的「人模」;世人,久而久之,樂於「作好人」;甚至,政府也出面湊熱鬧,表揚「好人好事」。
這是一項很奇怪的活動;究竟是「好人」重要?還是「好事」重要?「好人」,一定是「做好事」嗎?還是「做好事」才能「作好人」?「好人好事」必須由政府認定,才是上市合法的嗎?否則,就是黑市的「好人好事」。
另外,「好人好事」不可以「反政府」嗎?那麼「革命先烈」,是「好人好事」嗎?既然,國家鼓勵人民「好人好事」,在現實的世界,世人應該都想「作好人」;卻經常事與願違,而有「知人知面不知心」的警語和遭遇。「辣椒女」遇到「白賊男」,屢見不鮮。
可見,市面上「濫好人」、「假好人」充斥,於是政府的「大頭官」,新官上任,逆勢而為,宣示上任要「作壞人」,大砍「別人」的既得福利;當然,年老體衰的「老人」,最先糟殃,無力抵抗;「重陽節」的「敬老金」,以後,就「沒指望」了。
「老人」的悲哀,正是來日無多而「沒指望」。世俗以「老廢啊」稱呼「老人」,「老而作廢」;卻又要「敬老」;唉!「老廢啊」遇到「作壞人」的「大頭官」,都成了「老公公」,「沒指望」了。在此,自證:「敬老」是「作好人」。
人皆將老,願世人皆能視「老人」為「老夥啊」,是生活上的「智模」;而「老夥啊」,也能自甘,戒之在得;莫學「玉山老怪」;三天兩日,就出來需索,要名,也要利,還要童男處女。
政府想花人民的納稅錢,什麼「鬼話大計」都可以編出預算來瞎扯,為自己加薪、出國考察「紅燈區」;無能的施政浪費,是「作好人」,「作好事」嗎?
「想作官」,而且是「作大官」的人,必然會陷入私慾的「料理期」;無情「大丈夫」要求嬌妻,下輩子別再來纏;難道此生夫妻一場,「緣已盡,情已了」?「無毒不丈夫」,又一自證。
男女世道有緣,卻願無夫妻之私情,而妄想有公義於人民;於是竊同志之大位自代,笑罵由人。覬覦國家大位的理由,非有利國利民之鴻鵠大志,而是無視誠信之諾,又「器小不堪大用」地,僅是不願見到對手「一路好走」以興社稷民生。
世道常見敗於自以為神武的矯情者,裝神扮鬼。國家與社會也有淺薄自誤,國人習以「好人」與「壞人」二分,以致「人以群分」,結黨營私,以行黨同伐異之惡,又以「大是大非」或「救亡圖存」之虛言大話,以行欺世盜名之詭計。世道之行多見偽善與困惑;「作好人」與「作壞人」,皆不如「作自己」;人生雖敗,也要精神上獨立獨行。
相關文章:
世界小事筆記 -《欺負女人》
哲學人生筆記 -《素人情色》
哲學人生筆記 -《被騙的女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