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藝生活筆記 -《色彩的高度》
在德國多年的求學生活,最難忘情的自然意象,是大學小城深秋裡,金黃色和泛紅色彩的樹葉;然後凋謝飄落;等待來年,在「復活節」將近時,回到小城青綠和深綠,以及雜花盛開。
那色彩豐富的北國意象,總是喚起我的心情起伏;有感傷,也有希望。在國外,看到各色的人種和民族服飾,不感動很難。於是自許,無論多忙,一定要留住園藝、攝影和作畫的樂趣,那是心情的寄託;其中有哲學和詩意,更多的是寄情;在生活的實踐中,有心靈獨白的自然空間。
就是如此的精神境界,園藝生活中的世界,花草植物的開花結果和蟲鳥的遊訪;季節更迭的風情變化,讓自己得到風清雲淡的輕鬆自在;少了過問世事的無奈。
台灣的地理位置,在地球「北迴歸線」上的國家中,幾乎得天獨厚;不僅山林茂盛,物種豐富,風土和氣候有利於蔬果花草的生長。然而,地理位置表現在植物的色彩變化,除非在中海拔的高山「溫帶林」地區,否則,植物的色彩,多是「常綠」的;平地上的植物色相,變化不足。
近年,地球暖化日益嚴重;沿海地區恐有海水泛濫的威脅。其實,我有另類的期望,就是台灣的「最低等高線」,若能平均增高海拔一百公尺;「玉山」的峰頂,也就能超過四千公尺了,
屆時,地勢的高度,應該有利於國家安全;更能讓台灣的植物色彩變化更豐富。也許,大自然的「造山運動」,將會助我實現這項期望;但是,可能是兩萬年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