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遊故事筆記 -《我的台灣空間意象》

近期,應德國企業友人之邀,請我以書面,列舉四項可以代表所在國家的空間意象,並且說明意義。友人告訴我,為了選擇不同地區市場的國家輪流作東,舉辨企業產品發表的「全球技術論壇」;必須理解主辦國家的意象;所以由各國的同事,自己來申報國家景點的特色,以建立週期更新的資料庫。

德國人,還是有以前「老德軍」作戰的「參謀作業」習性;現實上,去不去那個國家,是另一回事;總是「晴天備妥雨衣」,先準備好再說;這就是典型的「日耳曼」民族的「秩序感」 "Alles in Ordnung! "。

至於我自己,總是習慣「臨時抱佛腳!」的;凡事隨緣,騎驢看唱本;而且,人算不如天算。我告訴友人,台灣不是「聯合國」的會員國;又不是要向「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(UNESCO) 」申請列入「世界遺產」,免了吧!

那知,這位女性友人說:不行,這是職責,也是義務!這麼說來,還是那兩句經典:第一句是"不可拒絕女人的邀請!";另一句是"查埔人,不能說不行!"。確實傷腦筋!後來才想到,自己有導遊執照;即使對現實,有再多的不滿意和不如意;作為「台灣之子」,還是得想出「我的台灣空間意象」。於是,我從導遊行旅途中,所拍下來的圖片庫中,選了這四張相片,也寫出我的空間意象元素,交差申報去了。

怎麼書寫呢?出自生於斯,長於斯的「台灣意識」和「世界觀」;如同以兒子的心情和理解,書寫自己母親的特質,超越直觀的意象,而追尋母親的內在意義。其中,有歷史的無奈,也有生命的堅忍;「女人弱者,為母則強」;我自認沒有「祖國」,卻循著「母語」,母親教我說的話語,而找到了精神上的「母國」(Mutterland) ;台灣,代表「堅忍慈愛」;不同於我的德國企業友人,她在習慣上,稱德國是自己的「父國」(Vaterland) ,代表「理性思考」。但是,這個「父國」,曾經暴烈地發動過戰爭和「大屠殺」。

每個人,都有不同的空間意象;這四張相片,我是如此地說明自己的背景故事:

報告的封面首頁,我放入了四張導遊時拍下的圖片,都和台灣的意象和理解空間的意義有關:代表「海洋、高山、世界和精神」四種空間意象的聯結;「立足土地,嚮往天空,望向世界,精神獨立」,四項空間元素孕育場域的生命力。「空間」,就是生命的場域(舞台) ;「時間」,就是生命的方向,生命有起點,而不知終點是何時。

1. 「鵝鑾鼻燈塔」,建於1882年,代表台灣有陸地親近海洋的地緣;也是台灣的地標,夜裡,孤獨地照向浩瀚的太平洋,標點領航。

2. 「阿里山」的四棵「台灣紅檜樹(Taiwan Red Cypress)」,代表台灣有縱走的高山與茂密的森林。日本殖民者,在「二萬坪」這裡,植樹於1912年,慶祝「阿里山」的世界三大之一的「高山森林鐵路」開通,用於運送伐木。日本殖民者走了,「台灣紅檜樹(Taiwan Red Cypress)」仍然根著於台灣的成長土地。

3. 「台北101」,始建於1999年,落成於2004年,拍攝於2013年的「父親節」夜晚,高聳而獨亮於夜空,白天可以登高,眺望天空環宇,俯看大地;代表台灣人的空間慾望,和不甘被國際隔離的孤獨;想要「登高而小天下」,成為世界的焦點;讓世界看見。「空間就是權力」,佔有又高又大的空間,是「自卑感」和「支配慾」的滿足。

4. 「阿里山」的小草,代表台灣「小而彌堅」的精神,攝於2013年。溫帶森林中,即使週遭有高大的樹木林立,一片小空地上,依然有小草強韌地生長著,小草依戀土地,又嚮往浩瀚的天空,不畏強鄰遮住天空,也要掌握自己的生命空間。

如同俄國詩人「亞歷山大.勃洛克」(1880 ~1921),曾經以「永恆的女性」,禮讚偉大的祖國「俄羅斯」。在探案思考一切苦難的原因後,「勃洛克」對「俄羅斯」的命運感到憂傷沈重,而抒情於偉大感人的名詩《俄羅斯》的詩句中,"…,你那隨風而逝的歌聲,像我初戀的熱淚一樣,…,一切不可能的事都會成為可能的,…。"。

在想到台灣憂傷沈重的命運,我也許有受到德國式的「父國」(Vaterland) 觀念的影響 ,以「理性思考」現象;所以無法如同「勃洛克」一樣,寫出以「台灣」為對像的詩作;但是,對於生長場所的情感認同,是與「勃洛克」相同的。

附記:《「勃洛克」和其名詩《俄羅斯》部份詩句,引自「王守仁」的『苦戀祖國俄羅斯 -勃洛克的名詩《俄羅斯》欣賞』;-「北京大學出版社」》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