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惡人卡》
"可憐之人,必有可恨之處!";這話,言重了!可憐之人,有可能來自好人與惡人;情場上,被女人舉「好人卡」的「好男人」不少;他們是可憐的受挫者,却可能是父母家人心中的「好人」。
「男人不壞,女人不愛!」;這話,也言重了!情場上,不乏女人總是遇人不淑,又屢敗屢戰;最後認定,天下沒有好男人;認命了!
有意思地,吾國久無選美活動,趁著大選末到前,有「惡人票選」的活動。從結果來看,有上榜的「惡人」們氣憤不休,可見好惡之心,人皆有之;人性本善,還是人性本惡?從古至今尚難定論。
人性之善惡,是哲學上的辯證議題;不過,人,從出生時的純真嬰兒,何以後來成為好人或惡人?很大的原因在於環境的因素;「人是環境的產物」,也是「地方的特產」;「歹竹也會出好筍」,所以「血統」是倒果為因的「種族論」。
值得注意到的是,「惡人票選」,為何出現在這個時代?也就是,時代精神讓這個活動引來共襄盛舉;基本上,是年輕世代對佔有政經優勢的權力世代的不滿。尤其,社會上普遍以「假」字,來表達時代精神的特徵;所以「好人」也不可靠了。女人的感慨,"天下沒有好男人"的認知,可能也對;畢竟,「女人的直覺」是一種進化的擇優勝出。
回到哲學的理性辯證,時代精神尚「假」,必然要以「真」圍攻之,讓虛幻面對真實。世代的不公不義,是非不分;分配的政策錯誤,造成階級和世代的剝削;尤其,經濟的停滯狀態,讓國民的福祉和精神趨向退化而虛無;當國家只剩下權力的叢林法則本質,人民可以省思世道何以有興衰現象。
當國家的公債不斷地膨脹;法國哲人「盧梭」的「社會契約論」的真正旨意,應該以英國哲人「柏克」的不同世代的「合夥關係」來理解和取代。本世代的人,耗空了上世代留下的積存,還透支了下世代的可用資源;本世代的人,尤其是有政經權力的「爺們」和「娘們」,被舉「惡人卡」,應該是值得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