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人故事筆記 -《莊嚴的夜市》
夜,很浪漫,也是不安全的,容易出事端;為非作歹,夫妻恩愛或失和,讓人亢奮,也容易失眠。德國歷史上有名的「水晶之夜」(Reichskristallnacht) ,1938年11月9日到10日的夜裡,許多德國猶太人的商店,被「納粹黨衛隊」成員突擊,櫥窗玻璃碎落滿地,在月色下如水晶反射,也開啟了猶太人的歷史悲劇。
夜,應該是寧靜祥和的,因為我想要睡眠,養精蓄銳,迎接白天的光明,做些好事和大事。明人不做暗事,君子不欺暗室;所以,夜,應該是莊嚴的。古代羅馬人議定合約,必須在陽光下進行,以示坦蕩公平。
至今,我為客户談判商務合約,依然信守形式和實質的坦然正義;唯有堅持古典的風範,日後才有圓滿的合作。「黑心」或「暗管」的「小人文化」於今尤盛;在歐洲「中世紀」所形成的「市民文化」中,早巳被視為有愧聖教的罪惡。商人,若偷斤減兩,或販賣名實不符的害人商品,必然被「公會」或「商會」驅逐;業主或工匠,也要在「主教堂」前的大廣場上,被公審受到刑罰羞辱。
因此,市場的本質,是公平的和公開的!在夜裡出現公開的市場,必然被期許是莊嚴的!歐洲,從「感恩節」後的一個月起,年節的氣氛就更濃了,採買年節貨品的人潮和心情也熱絡了;那種温馨的氣氛,很讓人期待。我在這種宗教氣氛中,經歷了在德國漫長的求學歲月;那是異教文化的親身體驗。
大地的寒冷氣候,有時白雪紛飛;聽到宗教聖樂和教堂的鐘聲,我想到「聖誕夜」的意義,德文稱之為"Weihnachten",源自「聖嬰」出生在夜裡,而讓「那一夜」是莊嚴的、神聖的。
在歐陸旅行,正好看到「聖誕夜市」(Weihnachtsmarkt) ;作為未皈依宗教,而保持客觀中立的我,說文解字地想到「市場」是莊嚴的,尤其是「夜市」;「入市者」都應該期許光明正大地作買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