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反凍結》
天寒地凍,户外行動不便,人好像被大自然封鎖了,只能儘量地留在屋內;但是頭腦要多運動,內心要激動,才不致於冬眠。人,是環境的產物,喝水和吃米都來自所生長的土地;大地的氣候少了冰封,就是天地的恩典,人間的生活作息,就多了活動的時空,也多了成長的可能。
事在人為,敬天愛地,依循自然的條件而找到生機,是人的求生本能和智慧;人不宜替天行道,在沒有冰封的時空,自己異想天開,想要「凍結」自己的想像和行動空間,限自己於「不動」和「被動」的戰略不利佈局。
近年,台灣的經濟出問題了;經濟成長率的長期發展趨勢線連續走低,根據國際經濟預測機構「環球透視」(Global Insight, GI)日前發布,最新長期經濟預測顯示,台灣在十年後,將揮別3%的經濟成長,走入「2」字頭低速成長時代。
這種經濟現况,幾乎已跌入「流動性陷井 」了;就是利率長期在低水準,而對投資的需求沒有激勵效果,資金反而被導向「不動產業」,推高房價和店面租金;另一方面,許多中小企業,因為能源價格和店面租金上漲,而推高了營運成本,終至無法維持生存。
中小企業的生存不易,也是國民經濟的危機,更是失業率居高,和受薪階級,薪資偏低的主要原因。似乎,政府的經濟政策,只偏向大企業和財團,以致反被吞噬,而形成了以商領政的困局。這種不公不義的現象,更是大多數人民的不幸,終年為財團白打工了;也是國民經濟凍結的原因。
政府,應該將經濟發展的重心,放在擴大中小企業的數量和生存空間,那才能更廣泛地照顧到一般的辛苦人民和中產階級。美國,是全球「金融海嘯」的禍首;但是,因為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很強和後來「聯邦政府」,以及「聯準會」(Fed)的政策,掌握了脫離「流動性陷井」 的關鍵,就是創造鼓勵中小企業成長的環境;於是市場經濟自我修正和復元的力量很強勁;這也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。
年終,我比較了有代表意義的美國小型公司基金的成長績效,以及創新股價指數高點的「道瓊指數」,和代表科技產業表現的「Nasdaq指數」的相關表現圖;發現中小企業的成長和經濟主流產業的成長,呈現正相關。事實上,美國的失業率也降低了,人民在年終的購買力也增加了。顯然地,美國經濟又將是一尾活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