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人故事筆記 -《看似滄茫》



每次到德國商旅,若行程許可,我都會去參訪「大學城」;既是對多年前美好的求學歲月的懷念;也有對偉大的思想人物,來趟尋根追思之旅。

德國人自豪,自己是會思想的民族;不重視口腹的慾望,而焦慮頭腦的貧乏。這個世界上,以「美食文化」自豪的民族,都被德國人影射到了。似乎,重視美食的民族,都是重視口腔感受,而不重視頭腦功用的「飯袋民族」。在「歐陸」的諸民族中,德國人的影射,意有所指的,可能是以美食文化出名的「西班牙」、「法蘭西」和「意大利」各民族。

事實上,當然不是如此;這是典型的「日耳曼」民族的傲慢與偏見。自許為會思想的民族,對人類的文明開化和科學發展,有偉大的貢獻,必然會得到世人的讚賞;同樣地,過度的自戀,以自我為中心,永遠自我感覺良好,而傲慢地抹殺其他的民族和文化的生存權利,為禍蒼生,必然也會被世人譴責。德國人的歷史地位,正是好壞都有;正好「打平」?當然,我的看法,也有偏見和成見,未必公允。所有的歷史,都是文明進程的借鏡。

在德國首都「柏林」,由「普魯士」時期的教育改革者「洪堡」兄弟(Die Brüder von Humboldt),創立於1809年,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啟科學研究,作為「新制大學」主要任務的名校,「柏林洪堡大學」(Humboldt-Universität zu Berlin,HU Berlin)的主講堂內,在入門的走廊牆上,掛滿了歷年來得到「諾貝爾」物理學、化學和醫學獎的教授照片。許多近代自然科學的偉大理論,大都是來自這所大學的偉大學人的貢獻。「柏林洪堡大學」在自然科學領域,迄今已有四十位「諾貝爾獎」的得主。

其中,大名鼎鼎的「猶太裔」科學家「愛因斯坦」的照片也在其中。「愛因斯坦」是1921年的「諾貝爾物理學獎」得主;在1914 年至1932年,曾在這所著名的大學任教。但是,「納粹政權」(1933年)上台後,實施「反猶政策」;即使「愛因斯坦」很偉大,也很出名;迫於政治壓迫的無奈現實,也從此離開出生的德國,最後終老於美國。

睹物思人;歷史,只能遠看,才能宏觀而知興替;因緣偶遇,而來到歷史的現場,近看偉大人物的遺跡舊址,真有鴻飛何處的滄茫!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