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故事筆記 -《馬鈴薯》


「生民以食為大」,就是,食物是民生安定的最大挑戰。在預期中,物價上漲了;許多受薪的人民,在薪水未增加時,感到生活的壓力愈來愈大。一張「千元鈔票」,就像「人生」一樣,開始使用之後,就愈用愈少。

物價上漲,也是「通貨膨脹」;較多的貨幣,追逐較少的貨物;也就是,人生的努力付出,有一部份被「通貨膨脹」這隻怪獸吞食了。年輕世代,職場生涯才起步,就被記虧本了。努力何用?

在農牧業領域,我接觸不少客户,年輕的世代,在城市裡從事白領受薪的職業,却有白忙而不如歸去的感慨。幸好,農村老家尚有田畝可農作;只要肯學習,雖然辛苦,却不致田園將蕪。同時,年老世代也可以慶幸後繼有人,安心去頤養天年。

最近,農友送我「有機」馬鈴薯,分享辛苦耕作的成果;滾水煮後,撒上「甜羅勒(Ocimum basilicum)」碎葉和「黑胡椒」粒,再滴上幾滴「和風醬油」,真是美味佳餚;還有栗子的口感和藥草的香氣,又可以果腹;實在感動又温馨。

回想我在德國多年的求學歲月,住在「修道院」,與神職修士共同作息生活,簡樸有序。午餐和晚餐,常食德國人的主食馬鈴薯。當時,我竟然口誤,將德國的簡寫"BRD"說成"BRK",就是「馬鈴薯聯邦共和國」;「修道院」的「神父」會意後,還說很真實貼切。

馬鈴薯對於我,有特殊的時代意義,那是懷舊,代表求知歲月的清貧樸實;當然,那是因為生活在「修道院」裡的入境隨俗,和尊重聖域在精神上的自持。因此,也讓我能深入去地體驗「美食」的意義;知足,而期待下次重享,就是美食。

看著盤中的馬鈴薯,我覺悟到「吃不起」和「吃得起」的同意義。「吃不起」,是現實的無奈;「吃得起」來自於內心的意願和知足;得到友情的温馨分享,也是緣分;更是珍惜。

接下來,還有不少「吃得起」的農產,即將成為我的美食佳餚;也是我為台灣農業努力的回報口福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