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燭火》
這段時間,古人,若不入睡,則可能在秉燭夜讀,或去秉燭夜遊。現代人,生活在多媒體的電力時代,各種電器設備充實了黑夜的活動;睡眠的時間有減少的趨勢。多年來,夜裡的時間,讓我能較充裕自如地運用,無論加班趕工作進度,或讀書寫作,都習以為常了。隨手開啟,電力,照亮了我的夜世界,和啟動了各類的輔助設備,供我實現自己想做或該做的事。
古代,夜裡只能靠燭火,可以做的事實在很少,大概就是讀書吧!但是,這種秉燭夜讀的求知生活,大概只限於少數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;其他的人,不是去睡眠,難道去秉燭夜遊了?在現代,除非大停電,否則燭火的人生歲月,已經不太可能了。
當光明的時間愈來愈長,人的活動就愈多,可是每天的時間長度依然不變;表面上,人的生產力和經濟產值增加了;可是「幸福感」是否提高了?現代都市的居住空間緊密相依,點燈的住家內,人們在做什麼事呢?夫妻爭吵?小孩寫功課?還是一家大小在看電視?
以前,我在「電力公司」任職,從來也沒看到自家公司的產品;但是,電廠源源不絕地發電、輸電和供電,電力公司的財源滾滾而來。那段時期,我認為,自家公司在販賣光明,消除人間的黑暗,真是很幸福的職業。
許多年之後,我有不同的領悟了,光明的時間延長,電力取用更便捷,讓人的勞役負擔增加了,電腦和手機配備,固然讓工作和生活更便捷,卻似乎讓自己,更難以自牽絆桎梏的勞役生活中解脫了。
有時候,我反而羨慕,古人在秉燭夜讀時,終至燭火將盡,然後闔上書本,告別光明的簡單而滿足的心情。究竟,我有這種想法,是不是人在福中不知福?似乎,文明是一種心理疾病。
《圖片來源:Avrill》